1、釉上彩和釉下彩有什么区别,如何区分?讲解釉上彩和釉下彩 , 及其两者的区别
景德镇的陶瓷彩饰大体分釉上彩和釉下彩两大类,什么是“釉上彩”和“釉下彩”呢?我们说,“釉上”和“釉下”从字面上就能清楚地说明用于陶瓷彩饰方面两种主要而不同的方法,过去称釉上彩为“表绘”,釉下彩则为“里绘” 。但是它们的调制、应用和煅烧情况就有显著的差异 。釉上彩的烧成在釉的表面,它的烧成温度比釉下彩低得多(700-850℃即可)―――制品烧至红热状即可,它的性质几乎不受釉的组成所影响 。相反,釉下彩必须达到一定的高温(一般都在1250℃以上)才能产生所应有的效果 。釉上彩的着色剂常常混合在易熔融的熔块中,当煅烧后就牢固地粘结在器皿上,釉下彩的着色剂就不必调制在熔块中,但需要足够的耐火性以适应它的需要,往往需要很高的温度进行烧制 。
釉下彩又包括青花、釉下五彩、釉里红等 。青花是釉下用含有钴的珠明料为着色剂 , 在生坯上绘画,再罩以透明釉,入窑高温(1300℃上下)焙烧而成的一种陶瓷彩绘装饰 。
文章插图
2、釉中彩,釉上彩和釉下彩哪个最好其实 , 釉下彩和釉上彩各有各的好处,如果你是想要保存时间长建议是釉下,如果想要颜色比较丰富的建议可以选择釉上的 。
釉下彩是把坯胎上上色,然后在施一层釉,让颜料在釉下使颜色得到很好的保护,一般釉下都是经过1300多度的高温烧制而成 , 因为颜色在釉下得到保护的同时颜色也不会被磨损可以长久保持 。
釉上彩是在坯胎上釉后在上面直接上色或者是贴花纸图案,颜色在釉的上方 , 这样颜色就不能得到完整的保护,但是因为釉下的色彩是在釉的下方,所以在颜色方面要求比较严格,只能做比较单一的颜色,釉上对于颜色几乎没有要求 , 所以釉上的颜色比较丰富 。
釉上彩的优点是颜色丰富:
色彩鲜明,表现形式多样,价格不贵,缺点则是手感不够光滑,摸上去花纹有凸起感,因彩绘没有融入釉中,比较容易磨损和褪色,但是这样工艺的器物很受艺术家的欢迎,如果设计出色,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很高 。
釉中彩的工艺相对复杂,成品表面光滑细腻 , 耐磨、不易掉色,健康安全,但是价格相对会贵一些 , 一般家用餐具都会选择釉中彩或者釉下彩 。
釉下彩的表面平滑润泽,手感细腻,健康安全环保 , 花纹经久不退,价格相对也高,缺点是色彩不是很多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结合釉彩的优缺点选择适合自己的瓷制品,如果你爱好陶瓷壁画,那釉上彩是首选 , 如果你是要选日用盛装食物的餐具,那就要选釉中彩和釉下彩 。
文章插图
3、釉上彩和釉下彩的区别是什么?釉上彩和釉下彩的区别有三方面:
1、烧制方式
釉上彩采用二次入窑,低温固化彩料而成;
釉下彩是用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即半成品)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一次烧成 。
2、成品不同
釉上彩通常包括彩绘瓷、彩饰瓷、青花加彩瓷、五彩瓷、粉彩瓷、色地描金瓷及珐琅彩等 。
釉下彩通常包括青花瓷、釉里红瓷、青花釉里红、釉下三彩瓷、釉下五彩瓷等等 。
3、历史不同
釉上彩绘瓷历史久远 。北齐武平六年(公元575年)范粹墓就曾出土相当精美的白彩绿彩器,在许多晋青器上也能看到赫彩点饰 。
其后宋代磁州窑又将这一工艺技术发扬光大,创作出许多不朽的旷世杰作 。金至元代磁州窑红绿彩开创了明代五彩瓷的先河,到了明中、晚期的成化、嘉靖、万历时期,五彩瓷的制作达到了极高水准 。但是真正精细且又具有美感的彩器仍要数清代康、雍、乾三朝的五彩及粉彩器了 。
釉下彩瓷的出现应追溯到汉末三国时期,不过当时只是以赫色颜料简单地点彩来装饰瓷器,还没有刻意地绘制纹饰 。真正的釉下彩绘瓷应在唐代 。当时湖南长沙窑的工匠们以氧化铁 , 氧化铜为彩料在素坯上绘出不同的图案 , 或写上文字、诗句,然后施青釉经1220℃~1270℃高温烧制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釉上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釉下彩
一、绘彩时间不同
1、釉上彩用各种彩料在已经烧成的瓷器釉面上绘制各种纹饰 。
2、釉下彩用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即半成品)上绘制各种纹饰 。
二、烧制次数不同
1、釉上彩要经过两次烧制 。
2、釉下彩只需要一次烧成 。
三、历史起源不同
1、釉上彩绘瓷历史久远 。北齐武平六年范粹墓就曾出土相当精美的白彩绿彩器,在许多晋青器上也能看到赫彩点饰 。
2、釉下彩瓷的出现应追溯到汉末三国时期,不过当时只是以赫色颜料简单地点彩来装饰瓷器,还没有刻意地绘制纹饰 。真正的釉下彩绘瓷应在唐代 。
扩展资料
釉上彩的主要品种
釉上五彩,粉彩是釉上彩 。釉上釉下混合彩是先烧成釉下彩 (即在瓷胎上直接绘画图案,罩透明釉高温一次烧成,主要是青花),然后再在适当的部位涂绘釉上彩 , 入炉低温二次烧成 。
青花矾红彩,斗彩、青花五彩都属于釉上釉下混合彩 。最终形成青花类、色釉瓷类、彩瓷类三大系列 。彩料品种多 , 色调丰富,纹样稍凸出,操作较釉下彩简便 。但画面光亮度较差,长久使用后易磨损变色;受酸性食物侵蚀会溶出铅、镉等毒性元素 。
主要品种有五彩、粉彩、新彩、珐琅彩、墨彩、描金等 。
参考资料:
【釉下彩和釉上彩的区别,釉上彩和釉下彩有什么区别,如何区分?】百度百科–釉上彩
百度百科–釉下彩
一、出现时间不同
1、釉上彩:出现于北齐武平六年(公元575年) 。
2、釉下彩:出现于汉末三国时期 。
二、方法不同
1、釉上彩:用各种彩料在已经烧成的瓷器釉面上绘制各种纹饰 , 然后二次入窑,低温固化彩料而成 。
2、釉下彩:用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即半成品)上绘制各种纹饰 , 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一次烧成 。
三、分类不同
1、釉上彩:通常包括彩绘瓷、彩饰瓷、青花加彩瓷、五彩瓷、粉彩瓷、色地描金瓷及珐琅彩等 。
2、釉下彩:釉下彩包括青花、釉里红、釉下三彩、釉下五彩、釉下褐彩、褐绿彩等 。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釉下彩
百度百科-釉上彩
讲解釉上彩和釉下彩 , 及其两者的区别
1、烧制工艺不同
釉上彩(胎——釉——彩)
又叫“炉彩”,指先把瓷坯烧成白釉或单色釉瓷,再对它们进行彩绘 , 最后再入窑低温烧制(入窑低温600—900℃),主要是为了固化彩料,保持成品的稳定性 。
釉下彩(胎——彩——釉)
又叫“窑彩” , 指在成型的素坯上绘制,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浅色釉,一次烧成(入窑高温1200—1400℃) 。
烧成后的图案被釉衣覆盖在下面 , 表面光滑柔和、平滑细腻,永不褪色 。
2、表现特点不同
釉上彩(有凹凸感,色彩鲜艳,价格较低)
颜色鲜艳,纹样突出于釉面,用手触之 , 有凸起感觉 。由于彩在釉上,因而易磨损,易受酸碱等腐蚀,易褪色 , 但因烧成温度低,着彩选料广,因而品种丰富而艺术性强,以用于陈设器皿为佳 。
如釉上红彩、宋加彩、五彩、粉彩、珐琅彩、墨彩等 。
文章插图
4、釉下彩和釉上彩的区别讲解釉上彩和釉下彩,及其两者的区别
查询顺溜网得知
釉上彩陶瓷用颜料制成花纸贴在釉面上或直接以颜料绘于产品表面,再经高温烤烧而成,由于烤烧温度达不到釉层熔融的程度,所以花面不能沉入釉中 。用手触摸釉上彩陶瓷,感觉花面有明显的凹凸感;
釉中彩陶瓷的烤烧温度可令釉料熔融,颜料可沉入釉中,冷却后被釉层覆盖,制品表面平滑,手触无明显凹凸感,长时间使用可能发乌变黑;
釉下彩陶瓷全部彩饰在瓷坯上进行 , 施釉后经高温一次烧成,花面被釉层覆盖,看上去光亮、平整,手感光滑,具有永不变色 , 永不掉色,安全卫生的优点,像国瓷青花瓷就是采用这种制作方法 。
都是彩釉厚度颜色不同
文章插图
5、釉上彩和釉下彩有什么区别釉上彩和釉下彩有什么区别
1、产生的年代不同:釉下彩是最早的 , 从宋代一直延续至今;而釉上彩是明代从釉下青花彩绘的基础上所创造出来的 。
2、制作歩骤、过程不同:釉下彩是用生胚经过烘烤之后的速配上用色料进行彩画装饰,然后再上釉,最后窑烧制成;而釉上彩先将白瓷胎的瓷器烧制好,再在瓷器表面用彩画装饰 , 然后入窑烧制,画的图案和釉色是分开烧的 。
3、烧成的温度顺序不同:釉下彩烧制的时候是先用泥坯800℃烧成素坯,在画完之后上完又再经过1200到1300℃左右的窑火进行烧制 。釉上彩是先用1200~一千三四十度的窑火烧成白瓷坯,然后再用彩画装饰之后用800摄氏度进行二次烧制 。
4、外表不同:釉下彩色彩光润、表面平滑、永不褪色、即使久经磨蚀、只要釉面完好 , 并不会减少产品彩绘时的色泽鲜艳度 。而釉上彩色料并没有与釉料融合,所绘制的纹样突出釉面,摸上去有手感,没有釉下彩光滑 。
5、分类不同:釉下彩绘主要以青花、釉里红以及釉下五彩为主 。釉上彩绘主要包括古彩、粉彩、新彩等为主 。
6、色料不同:釉下彩的色料是用高温烧成的,所以颜色的变化难掌握;而釉上彩色料是用低温烧成的,所以烧出来的颜色变化不大 。
讲解釉上彩和釉下彩 , 及其两者的区别
釉上彩:是用各种彩料在已经烧成的瓷器釉面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二次入窑,低温固化彩料而成,通常包括彩绘瓷、彩饰瓷、青花加彩瓷、五彩瓷、粉彩瓷、色地描金瓷及珐琅彩等 。
釉下彩:又称“窑彩”,是用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即半成品)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一次烧成 。烧成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在下边,表面光亮柔和、平滑不凸出,显得晶莹透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