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舞狮子的寓意及象征是什么,舞狮子的由来和寓意

1、舞狮子的由来和寓意舞狮子的由来:舞狮子起源于汉代,当时狮子第一次从西域传入中国,有人观察了狮子的形态、动作,编排了戏剧给大家观赏 。这就是舞狮的起源 。寓意: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
关于此项习俗的起源,追根溯源起来不仅甚早,传说也很多,有的地方说是因为古早之前民众深受山中狮子的危害,在会武功之后民众除掉了狮子,此后一直学习狮子的形态与动作,舞狮子因此流传下来;有的神话则将舞狮子与佛教联系了起来,其中也有舞狮子是为了驱赶新年出现的年兽的说法 。
当然,这些说法当中基本都加入了不少神话和传奇的色彩,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最开始的时候,狮子和龙一样皆仅在神话当中存在,比如狮子就是菩萨的坐骑,一直等到汉朝的时候,中国才从西域一带引进了狮子 , 狮子已经窜传入,当时的人对这种猛兽颇感兴趣,不过当时也只有训狮 。在三国时期,人们才开始模仿狮子的神态与动作,形成了舞狮子 , 并一直延续下去,直到如今 。
因为狮子一直被当成吉祥和驱邪退魔的瑞兽,舞狮子也在各地发展起来,极具地域特色,也有南方与北方之分 。南方的狮子显得矫健凶猛,比较注重于武术的结合 , 舞起狮子来除了模仿狮子的形态与动作,也添加了不少难度极高的技巧和动作,让人看得热血沸腾 。而北方的狮子虽然在外形上与狮子十分神似,但是在动作上责显得憨态可掬,扑、咬、甩尾巴、抖毛和翻滚,样样动作极富趣味 。当了除南北之分,舞狮子在地域上的差别也很大 。
现在除了新年贺岁和一些大型活动上会出现舞狮子活动外,有些地方还有醒狮队上门拜屋 , 一般都是在大年初一前后,在人们的观念中,狮子能驱除邪祟,只要请到家中上下腾跃一番 , 那么自家家中的小鬼晦气就能统统被赶出门外 。

元宵舞狮子的寓意及象征是什么,舞狮子的由来和寓意

文章插图
2、了解元宵节的风俗俗话说:“正月十五闹元宵” 。作为春节过后的又一大民间传统节日,元宵节节日气氛的主旋律 , 就是一个“闹”字 。那么在这样一个特殊意义的节日里,都有哪些风俗呢?
一、踩高跷
踩高跷是一项非常古老的民间技艺性表演 , 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
元宵节踩高跷寓意着高瞻远瞩和步步高升 。因为“高跷”的谐音是“高瞧”,意思就是在新的一年开春后,人们必须高瞻远瞩,把眼光放得长远一点,所以 , 在高路上走的时间越久,说明这个人能够长时间的高瞻远瞩 , 踩高跷时,人们的身高也随之升高,因此也具有步步高升的意思,这项活动的群众基础很广泛 。
二、舞狮子
舞狮子是我国一项优秀的民间艺术 。每逢元宵佳节或者其他集会盛典,民间都会以舞狮子的形式来助兴 。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流行于南北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
元宵舞狮子的寓意和象征:
1、祈福、吉祥:舞狮是一种祥瑞的象征,所以每次有节日或者庆典的时候就会用舞狮助兴所以在元宵节舞狮子是一种祈福,寓意着吉祥 。
2、好运:因为狮子非常的威武勇猛,人们认为它是瑞兽 。所以在元宵节舞狮子是人们迎接好运的一种方式,它寓意和象征着好运的到来 。
3、生活如意、事事平安:狮子在古代被作为力量和勇敢的象征,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
三、赏花灯
元宵节赏花灯的习俗,源于汉明帝时期 。永平年间,汉明帝大力提倡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廷和寺院中“燃灯供佛” 。后来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宫廷中流传到民间,每逢元宵节,无论士族还是平民,家家户户都会挂起彩灯 , 大街小巷都会灯火辉煌 。
四、耍龙灯
耍龙灯也叫“舞龙” , 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耍龙灯起源于人们对龙的崇拜,在古代,人们以舞龙的方式来祈祷龙的保佑,以求来年风调雨顺 , 五谷丰登 。舞龙的习俗在海外华人那里也得到了发扬和光大 , 每逢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或重大庆典,他们都会舞起狮子,耍起龙灯,呈现出浓浓的东方气象 。
五、扭秧歌
在元宵节里 , 质朴的北方人喜欢用扭秧歌的形式来表示庆贺 。扭秧歌,是我国北方汉族民间喜闻乐见、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舞蹈,是我国第一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之一 。它的前身是农民在插秧时的一种歌咏活动,起源于农业生产劳动 。寓意着新的一年幸福平安、阖家欢乐、风调雨顺 。
六、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来增加的一项活动 , 始于宋朝 。在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都会猜灯谜,猜谜的人越多,代表新的一年好事越多 。开始时是好事者会把谜语写在纸条上 , 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其寓意是指一元复始、大地回春 , 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
七、吃元宵
“元宵”是北方人的叫法,南方人叫“汤圆”、“汤团” 。按照我国民间传统习惯,每年到了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 。因为这些名字与“团圆”发音相近 , 所以就去团圆之意,借十五月圆之夜,希望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 。
因此,团圆在元宵节中是最可贵的 , 团圆在人的一生中也是最珍贵的,同时,也希望大家元宵节之时 , 都可以举家团圆哦~
了解元宵节的风俗
了解元宵节的风俗,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习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 。以下来了解元宵节的风俗 。
了解元宵节的风俗1
元宵节习俗
吃元宵
吃汤圆,有的地方叫吃元宵,两者的差别其实不大 , 但是南北方的称呼有所差异 。正月十五吃汤圆,是传统的元宵节习俗,寓意着团团圆圆,老辈人们以和为贵,总希望咱们每个家庭在新的一年里都能够和和美美,万事团团圆圆,陪在老人身边吃一碗汤圆,图一年的好兆头
送花灯
送花灯也叫送孩儿灯,古时候,元宵节节前,新成亲的夫妻总会收到娘家送来的花灯 , 因为灯与丁同音,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女儿一家能够添丁进口,人丁兴旺,现在好多影视剧里面也有很多这种镜头,女子在在河里放花灯 。
耍龙灯
咱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以龙的传人自居,因为龙象征着吉祥富贵,在元宵节的节日里 , 一起舞龙灯更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现在元宵节好多公园举办等会,估计就是从这里演变而来的 。
迎紫姑
故老相传 , 紫姑是一个善良漂亮的女子,为生活所迫,做了富人的小妾 , 却被别人所妒,冤死在厕所中,后来被封为厕神,在元宵节的夜里,人们会用稻草扎成紫姑的模型来祭祀她,祈求她保佑一家人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
踩高跷
踩高跷是汉族的传统活动之一,每逢节日 , 人们就会搬出家伙事,在一起踩踩高跷,热热闹闹的庆贺一下 , 同时踩高跷也是一种传统戏曲,形式多变,多种多样 , 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
走百病
古时北方地区正月十五或十六,妇女们会成群结队的出去走走,或到桥边走走,或到城门墙处摸钉求子,到了晚上在返回家中 。走百病也叫走老貌,经历寒冬之后 , 老人们也会出去走走,舒展舒展筋骨,越活越年轻 。
元宵节由来
在古代的时候 , 人们称夜为“宵”,而正月按照农历纪法则是元月,所以也就把新的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称之为“元宵节” 。元宵节作为春节过后的第一个重要的节日,不仅是全球华人都过的节日,而且也有着较为悠久的由来历史 。
其实民间从古至今就有着“开灯祈福”的习俗,即在正月十五的晚上,把已经试过的灯盏放入河水中 , 向神灵祭拜祈福 。
随着东汉时期“开灯祈福”这一传统习俗,则又带有了“燃灯表佛”的意味 。等到唐朝的时候,中西方文化进一步密切交流接触,佛教已成为主流文化,上到朝中仕官大臣,下到集市万家百姓,都会在正月十五“燃灯拜佛” , 由此,元宵节张灯结彩就成为法定的事情 。不过 , 正式的“元宵”之名,还是在唐末得以形成,在宋代称其为“灯夕” , 清朝则是“灯节” 。
【元宵舞狮子的寓意及象征是什么,舞狮子的由来和寓意】了解元宵节的风俗2
1、元宵节为何要吃元宵
元宵俗称“汤圆”“汤团”或“圆子”“团子”,南方人还称为“水圆”“浮圆子” 。每到正月十五,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 。
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 。楚昭王复国归途中泛舟长江 , 见江面上漂着个浮物,色白微黄 , 船工捞起来献给楚昭王 。昭王食之,内中有红如胭脂的瓤,味道鲜美 。昭王于是令人以山楂为馅仿制供臣民食用,以庆祝家国团圆 。这一天,正好是正月十五,后世相沿成习 。
还有一则传说: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宫女,名叫“元宵”,长年幽于宫中,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 。大臣东方朔决心帮助她,于是对汉武帝谎称,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 , 要逃过动难,唯一的办法是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作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 , 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 。武帝准凑,“元宵姑娘”终于见到家人 。此后 , 便形成了元宵节 。这只是传说 , 不足为信 。
据文字记载,宋代以前没有元宵,那时人们过元宵节吃的是浇上肉汁的米粥或豆粥,到了唐代有了“正月十五日作膏粥,以祠门户”的说法 , 这种糕粥就是元宵的前身,经过多年的演变,到了宋代民间开始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浮圆子”,也就是汤圆,寓意天上月圆、碗里汤圆、家人团圆 。及至明朝,“元宵”的称呼就比较多了 。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大总统的职位,他忌讳谐音“袁消”的“元宵” , 于1913年元宵节前下令将元宵改为“汤圆” 。
如今人们一说起元宵,大家就认为是团团圆圆之意,认为这一天吃元宵象征着对亲人思念 。其实是后人根据谐音的浅近理解 。事实上 , 在古人看来,天上一颗星 , 人间一个人,各种星象和中国习俗联系紧密,例如门上挂一个红灯笼寓意“吉星高照”,挂三个红灯笼则是“福禄寿三星在户” 。而正月十五要点灯,灯就是对星的模拟 , 元宵其实也是 。
元宵和汤圆又有什么区别呢?归纳起来,北方叫元宵、南方叫汤圆 , 二者最大的区别是制作方法不同,南方的汤圆是用糯米粉,加水和成面以后 , 再加馅包制而成,而北方的元宵是直接用糯米粉一层一层滚出来的 , 口味上来说,元宵现做现吃更有嚼头 , 汤圆皮薄馅大,更黏更软 。
2、元宵的花样做法
汤煮元宵
要掌握“滚水下,漫水煮”的要领 , 并用汤勺缓缓推转,使元宵在汤中旋转,不致粘锅 。水沸时,可稍加凉水,保持似滚非滚状态 。煮到表里发虚,即可盛入事先放好糖的碗中 。如此 , 元宵整齐美观,软滑适口 。
油炸元宵
先将油下锅烧热,然后将元宵下油锅后轻轻翻动几遍,待元宵全部虚涨 , 捞出撒上糖即可食用 。
拔丝元宵
先用食油光滑锅底,再放白糖与适量水用文火熬成稠糊状,当冒大泡呈黄色后 , 将熟芝麻和油炸好的元宵入锅,与糖糊搅拌,迅速出锅 , 趁热食用,满桌金丝伸延
酒酿元宵
将元宵煮熟后放入碗中,再在锅中煮沸甜酒酿,也可根据个人口味打入鸡蛋花 , 然后将元宵再放入酒酿中煮开出锅即可 。甜酸软滑,酒香醉人 , 色、香、味俱全 。
锅蒸元宵
将元宵摆入抹了一层油的瓷盘或金属盘里,入锅蒸熟,取出后撒上绵白糖即可 。食之香糯可口 , 做法方便易行 。蒸元宵与煮元宵,看上去好像区别不大,事实上只有亲自尝试 , 才知道其中的区别–煮过的软糯,蒸过的筋道 。
了解元宵节的风俗3
元宵节的相关常识
1、元宵节的时间为农历正月十五 , 在春节之后的十五天 。相信这个节日的时间节点,绝大多数的小伙伴都是不会记错的,只要考试的`时候别紧张,通常是没有问题的 。
2、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等 。在一些诗词中如果出现这两个词汇,我们就可选出来所描写的是元宵节了 。在这里补充一下 , 除了上元节外还有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和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关于元宵节一说起源于道教,上元、中元、下元也由此得名 。
3、关于元宵节起源的传说,除了我们刚刚提到的道教之外 , 还有一说是起源于佛教,与佛事活动的点灯敬佛有关,另外一说是源于汉代,与古人驱赶虫兽有关,大家简单了解即可 。
4、元宵节的习俗有:吃元宵,在南方通常是吃汤圆 , 南北方略有差异;另外还有猜灯谜 , 由猜谜语发展而来,有些地方正月十五有逛庙会的习俗,相信大家在逛庙会的时候也都见过 。
5、元宵节的习俗还包括:赏花灯,相信度过《水浒传》的同鞋都记得,其中描写宋江拜访李师师的章节中,有正月十五赏花灯的片段 。另外还有“迎紫姑” , 紫姑是古代的.司厕之神 。
6、元宵节的文化意蕴:团团圆圆 。元宵节的时候,人们之所以给所吃的食物取名为“元宵”“汤圆”,索取的就是团团圆圆之意,也是一家人共享天伦之乐的美好节日 。
7、描写元宵节的古代诗词: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夕时 , 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 , 人约黄昏后”;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李商隐的《观灯乐行》“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迎紫姑” 。
元宵舞狮子的寓意及象征是什么,舞狮子的由来和寓意

文章插图
3、舞狮的寓意和象征是什么?寓意驱邪辟鬼,象征着红红火火 。
舞狮是一种中国民间传统表演艺术 。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装扮成狮子的样子,作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 。中国民俗传统,认为舞狮可以驱邪辟鬼 。
故此每逢喜庆节日 , 例如新张庆典、迎春赛会等 , 都喜欢打锣打鼓 , 舞狮助庆 。舞狮亦跟随著华人移居海外而闻名世界,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相当盛行舞狮 。
舞狮主要分南狮、北狮两种 。
最初北狮在长江以北较为流行;而南狮则是流行华南 , 南洋及海外 。亦有将二者溶合的舞法,主要是用南狮的狮子,北狮的步法,称为“南狮北舞” 。狮子外形威武,动作刚劲,神态多变,民间有许多不同的传说,一时变作神话,一时拉上历史,为舞狮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亦令它更加深入民心 。
后期
狮子体型威武,被誉为百兽之王,而中国一般不受狮患所害,因此民间对狮子有了亲切感 , 把它当成威勇与吉祥的象征,并希望用狮子威猛的形象驱魔赶邪,造成狮形以镇压或以示威武 。
中国社会历来以农为本,配合节气变更与农事生活、各种节日或迎神喜典应运而生,在这些节庆中,人们为了所求生活平安详宁,以神或瑞兽来驱鬼娱神演变下来,这种形式便渐渐具有娱乐民间的意义 。
随着人们对狮子的喜爱,就不满足于立门墩、屋檐、石栏、印章、年画上静止的狮子艺术形象,他们要让狮子活起来,于是他们便创造了模拟狮子行为的舞蹈,再加以改进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门独特艺术 。
寓意和象征:
狮子外形威武,动作刚劲 , 神态多变 , 人们相信狮子是祥瑞之兽 , 舞狮能够带来好运 , 所以每逢春节或其它一些庆典活动 , 都会在阵阵锣鼓鞭炮声中 , 舞狮助庆祈求吉利 。
狮子为百兽之尊 , 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 。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 。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
舞狮禁忌:
1、舞狮禁见神不参拜
客家传统中多神论,每村每屋都有守护神,是每村每屋中的精神支柱 , 舞狮队伍经过神坛,一定要参拜,否则视为不懂礼节 , 看不起本村人 , 村中乡人也不会出钱请舞狮队 。
2、舞狮禁先从新屋表演
传统民俗中,不到祖屋先舞狮者 , 其后裔新屋 , 不能请其舞狮 。据传此规矩与客家崇拜祖先有关 。
3、舞狮禁从右边进入围屋
传统民俗中 , 认为右边为小片 , 左边为大片,围屋来龙处在左边 , 所以舞狮队伍一定要从左片进入围屋 , 左边(大片)来龙来狮,意兆龙腾狮跃,人财二旺 。所以舞狮队伍 禁忌从右边进入围屋 。而且进入围屋前一定要走丁字步,敲添丁锣进入围屋参拜,意在祝此屋添丁发财,新年万事如意 。
元宵舞狮子的寓意及象征是什么,舞狮子的由来和寓意

文章插图
4、舞龙舞狮的寓意和象征是什么?一、舞龙
舞龙又称耍龙灯、龙灯舞 。龙是古老的图腾,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 。
二、舞狮
舞狮的寓意就是可以带来好运,每次只要到了春节或者一些庆典的活动,总是会用舞狮来庆祝 。舞狮象征着威勇和吉祥,在中国传统的习俗中,认为舞狮有驱魔的效果,希望用舞狮来镇压 , 表示自己的威武 。
舞狮、舞龙的起源:
一、舞龙的由来
龙在历史文籍的记载中出现的时间极早,而且“舞龙”包含“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原有“祈年”的意思 。古人民智不开,大概由于龙在神话中是海洋的主宰 , 威力无穷 , 而海洋主水,龙也就很自然的做了农作物的司雨神 。
民以食为天,谷物是维持生命的根本,间接也就操纵了人类的'生命 。按这意义敷衍,龙的重要性竟是超逾了祖宗-帝舜、契和后稷 。如此 , 龙被古人奉为“吉物”出现在庆典祭祀中,自然也不足为奇了 。
二、舞狮的由来
在远古时代,古人发明了“傩” 。“驱傩”逐渐演变为现代的舞狮 。傩狮舞除了在村寨中表演之外,更多是进入百姓人家,在驱除疫鬼的同时,又增加了送福、祈福任务 。舞龙和舞狮 , 古时是在一年中的大型节日里面节目之一
元宵舞狮子的寓意及象征是什么,舞狮子的由来和寓意

文章插图
5、舞狮子的寓意是什么?舞狮的寓意是舞狮象征着威勇和吉祥,在中国传统的习俗中,认为舞狮有驱魔的效果,希望用舞狮来镇压 , 表示自己的威武 。舞狮是属于很传统的一种民间表演艺术,表演者在锣鼓的衬托之下,然后装扮成狮子的模样,之后再去做出各种不同的狮子动作 。舞狮寄托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生活的美好祝愿 。
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 , 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 。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春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
历史来源
舞狮开始于南北朝 。在我国,舞狮的形式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北方舞狮和南方舞狮两种 。北方舞狮的外形与真狮很相像,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装扮成狮子的样子,做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 。在表演过程中 , 舞狮者要以各种招式来表现南派武功,非常富有阳刚之气 。
舞狮按照表现重点,有文、武之分 。“文狮”重点表现狮子的生活神态 。主要表现翻、滚、跌等动作 。舞狮 , 也称“耍狮子”“狮灯”,一般由两人蒙上布艺狮皮进行表演,在各地春节年俗表演中长盛不衰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