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起源是什么,中秋节的来历是什么?

1、中秋节的来历是什么?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是我国一个古老、传统的节日 。每当此时,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其说法很多 , 且又多又趣味 。 早在三代时期我国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夕月,即祭拜月神 。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 
通常有许多人讲,中秋节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 。据史书记载:“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 。”嫦娥此举所付出的代价是罚作苦役,并终生不能返回人间 。李白为此颇为伤感,写有诗句:“白兔捣药秋复春,女亘娥孤栖与谁邻?”嫦娥自已虽觉月宫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圆夜清之时,返回到人间与夫君团聚,但在天明之前必须回到月宫 。
后世人每逢中秋 , 既想登月与嫦娥一聚 , 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 。因此,许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时 , 祈求“男则愿早步蟾宫 , 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年复一年 , 人们把这一天作为节日来庆祝 。 
到魏晋时 , 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 有人则认为 , 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是由唐明皇赏月开始的 。唐代《开元遗事》一书中记载:中秋夜,唐明皇偕杨贵妃在月下游玩儿,游到兴处,二人径自登入月宫,唐明皇还在月宫学得半部《霓裳羽衣曲》,后来补充完整,成为传世之作 。
唐明皇念念不忘这月宫之行,每年到此时刻,必要赏月一番 。百姓也来效仿,月圆之时欢聚一堂,享受人间美景 。久而久之,成了一种传统沿袭下来 。

中秋起源是什么,中秋节的来历是什么?

文章插图
2、中秋节的起源是什么?中秋节的来历:
古代帝王有秋天祭月的礼制 。《周礼》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古代帝王,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 。后来就形成了一个传统的活动 。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
远古时期,后羿的妻子嫦娥吞下不死药后 , 飞升到月亮成仙 。后羿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嫦娥 。当时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 。后羿思念妻子,将嫦娥平时爱吃的蜜食鲜果摆上香案,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这就是嫦娥奔月的故事 。
中秋起源是什么,中秋节的来历是什么?

文章插图
3、中秋的来历是什么?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 。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 , 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 。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 , 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 , 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 , 都是千古绝唱 。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 , 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 。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 。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 , 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 。现在 , 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 。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 。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 。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 。
根据史籍的记载 , “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 。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 , 已与元旦齐名 , 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
中秋节是东亚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起源于中国,为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 。
按照中国的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 , 因此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日本、越南、朝鲜半岛等地的传统节日 。
起源:
中秋一词 , 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但并没有说明是八月的哪一天 。
唐朝以后,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 , 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习俗 。一般认为,中秋节开始盛行于宋朝 , 元末朱元璋起兵时以月饼秘密传递“八月十五日杀鞑子(即蒙古人)”讯息,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将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 。明清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大传统节日 。《正德江宁县志》载,中秋夜 , 南京人必赏月,合家赏月称为“庆团圆”,团坐聚饮称为“圆月” , 出游待市称为“走月” 。
关于中秋节来源的传说中,嫦娥奔月的故事最著名 。该传说在民间有多个版本流传,大致内容是:相传在远古时代的射日英雄后羿娶了嫦娥 , 并成为帝王,可是他愈来愈暴戾,多番施行恶政 , 成了大暴君 。有一天,后羿从王母娘娘的手中求得到一包不死药,只要吃了不死药,就能长生不老 。嫦娥知道后为拯救苍生免受后羿永远的统治,就把不死药全部吞下,然后变成了仙女 , 往月宫飞去 。百姓们得知嫦娥奔月成仙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嫦娥祈求平安吉祥 , 由此便逐渐形成了中秋节拜月的风俗 。
中秋起源是什么,中秋节的来历是什么?

文章插图
4、中秋节的来历是什么?一、中秋节来历一般有三种说法:
1、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
先秦西汉的儒家经典《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的意思 , 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发展到后来,贵族官吏、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遂渐渐传到民间 。
2、源于农业生产
中国自古是农耕民族 , 而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尤其到了八月中秋,正式各种农作物、果蔬陆续成熟的时候,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 , 就以“中秋”,即秋天的中间这天作为节日,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
3、月饼说
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 , 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 衍生出中秋节庆 。
二、传说故事
在中秋的传说故事中,“嫦娥奔月”无疑是人们最津津乐道的了 。
这是上古时代神话传说故事,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据现存文字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 。嫦娥,是中国神话中的月宫仙子,神话中因服用大羿自西王母处所求得的不死药而奔月成仙,居住在月亮上面的广寒宫之中 。
嫦娥被逢蒙所逼 , 无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赐给丈夫后羿的两粒不死之药后 , 飞到了月宫的事情 。“嫦娥奔月”的神话 。
有关恒娥的神话传说,见于商代至战国时的典籍《归藏》,其中对照卦象解释可能为夫妻,东汉高诱注解《淮南子》明指出嫦娥是后羿之妻 。后羿的妻子恒娥,因汉代人避当时皇帝刘恒的讳 , 之后名字改为嫦娥 。
扩展资料:
“中秋节”自古有之,所以它也成了许多文人墨客笔下的绝佳题材:
一、嫦娥
唐代: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
译文:
云母屏风上烛影暗淡,银河渐渐斜落晨星也隐没低沉 。
嫦娥应该后悔偷取了长生不老之药,如今空对碧海青天夜夜孤寂 。
二、阳关曲·中秋月
宋代: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
译文:
夜幕降临 , 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 。
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擅髂甑闹星?,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三、一剪梅·中秋元月
宋代:辛弃疾
忆对中秋丹桂丛 , 花也杯中,月也杯中 。今宵楼上一尊同 , 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 , 信也难通 。满堂唯有烛花红,歌且从容,杯且从容 。
译文:
回忆起那个晴朗的中秋,我置身在芳香的丹桂丛 。花影映照在酒杯中,月波荡漾在酒杯中 。今晚同样在楼上举杯待月光,可是乌云浸湿了纱窗,雨水打湿了纱窗 。
我直想乘风上天去质问天公,可是这天路没法打通,想送个信吧信也难通 。满堂只有蜡烛高烧光闪闪 , 照耀得酒宴上红彤彤 。让我们慢慢把酒喝几盅,让我们慢慢把曲唱到终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秋节
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至今已历史悠久 。“中秋”这一词最早记载于《周礼》 。因我国古时的历法,农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 , 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称为“中秋” 。另外,在一年四季中 , 每季分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个月名为“仲秋” 。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节才成了固定的节日 。民间尚有“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 。
总之 , 根据史籍的记载,古代的帝王,多有祭月活动 , 日期定于农历8月15日 。因为此时正是三秋之半,故名为“中秋节” 。汉辞网认为,这就是中秋节的由来 。
二、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到了,各地都有自己的习俗 。但中秋节的习俗共同之处不外乎:祭月、赏月、观花灯、吃月饼 。
除此之外,各地还有:民间拜月、月光马儿、兔儿爷、中秋宴俗、舞火龙、燃宝塔灯、偷菜求郎、窃瓜祈子、中秋博饼、祭月烧香斗、乞月照月爬月、走月亮走三桥等等 。
中秋节习俗代代流传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 , 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中秋节文化的多样性 。我们都有责任继承和发扬这种优秀传统,让亲情永恒,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中秋起源是什么,中秋节的来历是什么?

文章插图
5、中秋节的由来是什么?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的由来,一般有两种说法:一是它开始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 。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开始于这一天祭月、拜月了 。后来 , 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竞相仿效,逐渐传到民间 。二是中秋节的来源和农业生产有关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相继成熟 , 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欢乐的心情,就把“中秋”这天作为节日 。“中秋”即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人们就把中秋节定在农历八月十五 。
中秋节的神话传说民间流传最多的是嫦娥恨丈夫后羿薄情,偷吃了她从王母娘娘那里要来的不死药 , 在农历八月十五之夜飞上天去,在月上筑室为宫,成为月宫之神;后羿十分后悔,年年的八月十五夜 , 望月设供,祈求妻子返回人间与自己和儿女团圆,因此而衍生出后世民间祭月祈团圆的文化风俗 。
【中秋起源是什么,中秋节的来历是什么?】中秋节习俗祭月 。设大香案 , 摆放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必须有的 。西瓜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位,红烛高照,全家人一一拜祭月亮 , 随后由当家主妇切开月饼 。切的人要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上 , 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 。大小要一致 。如果家里有孕妇,还要多切出一份 。
拜月 。并非指祭月时的拜月 。这种习俗源自北宋京师 。当夜,全城人家,不论男女老少 , 都要穿上成人的服装,盛谷物,插香,焚香,拜月说出心愿 , 祈求月亮神的保护 。传说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众品德人宫,但没被宠幸 。某年八月十五赏月 , 天子在月下见到她,感觉她美貌出众,后立她为皇后 。中秋拜月之俗由此而来 。因为月中嫦娥,以美貌闻名 ,  。因此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
赏月 。中秋赏月的习俗在唐代极盛行,很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佳句 。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活动颇具规模 。每逢中秋月亮升起,将月饼、石榴、枣等瓜果供在桌案上 。拜月后,全家人围坐 , 边吃边谈,共同赏月 。现在,传统的祭月拜月活动已被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代替 。
走月亮 。从前 , 江苏地区的中秋夜,妇女们多外出游玩,或相互拜访,或结伴去佛寺尼庵 , 或举办盛大的文艺活动,甚至玩到鸡鸣方结束 。
这一习俗当地叫做“走月亮” 。上海的习俗与江苏类似,只是中秋夜妇女外出游玩必须要过至少三座桥 , 因而也叫做“走三桥” 。
吃月饼 。我国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惯,俗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月饼表示团圆,最初是用来供奉月神的祭品 。而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是从元朝末年流传下来的 。当时 , 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暴统治,纷纷起义 。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 。但朝廷官兵盘查得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艰难 。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下属将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在饼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 , 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晚上响应起义 。到了起义那天,各路义军纷纷响应,如星火燎原一般 。很快,徐达便攻下元大都 , 起义成功了 。
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日谕:在将要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把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 。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 , 清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就记录有月饼的做法 。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 。月饼的制作越来越精美:馅料讲究;外形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 。以月之圆预示人之团圆,以饼之圆预示人之常生 。用月饼表达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愿望 。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馈赠亲友 , 联络感情 。
观潮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 。寄语重门休上钥 , 夜潮留向月中看 。”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 。在古代 , 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以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大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 。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 。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条记载 。这两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说明在宋代的时候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巅峰 。
燃灯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之美景,然而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 。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 。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 。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 。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 。作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 , 高树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竿 , 灯笼两颗,也自取其乐 。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 。”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
偷菜求郎 。在台湾,中秋夜有未婚女子“偷菜求郎”之俗 。妆饰美丽的女子踏着月光,往别人菜圃中偷摘大葱及蔬菜 。偷摘到之后便预示她能遇到如意郎君 。因此台湾有“偷着葱,嫁好夫;偷着菜 , 嫁好婿”
之谚语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