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过年风俗有哪些?1、准备年货
将近年尾家家户户都会忙着准备年货,年货一般包括瓜子、糖果、坚果这类小零食,苹果、柚子等水果,鞭炮、对联、门神、灯笼等喜庆配件 。
2、年夜饭
湖南的年夜饭讲究的是大鱼大肉,饭桌上必须有鸡、鸭、鱼、肉 。吃年夜饭时一家人边谈边吃 , 完全沉浸在喜庆的氛围中,所以年夜饭一般吃得较早,时间也较长 。年夜饭还讲究有吃有剩,预示着年年有余 。
3、舞龙灯先要"接龙"
在湘潭一带流存着许多过年的风俗,古老而朴素 。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不论是农村或城镇,到处可以看到舞龙灯 。舞龙灯先要"接龙" 。
即挨家挨户发请帖,凡是接了请帖的人家就依次进屋去舞龙灯表示祝贺 。接龙后,开始舞龙 。龙随鼓起,翻腾跳跃,大有腾云驾雾之势 。
4、新化――送上两枚槟榔
新化元旦必定准备极丰盛的早餐 , 俗信新年的第一餐愈丰盛表示这一年愈丰收 。长沙习俗,有客前来拜年,要放鞭炮迎接 。入座后,送上两枚槟榔,称为元宝,祝其发财之意 。
5、株洲――开门炮
初一凌晨,家家户户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各地一片爆竹声 , 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 , 俗谓"接年" 。株洲人在春节拜祖的时候最有讲究,首先在神位的供桌中间摆一条长椅,然后点起红烛,待红烛燃过四分之三左右或香引将焚完 , 就开始烧“金纸”(一种贴着金箔,折成元宝状的纸钱) 。
文章插图
2、湖南的春节习俗是什么?1、打开门炮
俗信打“开门炮”越早越好,象征今年随便做什么事都会顺利,如意发财 , 种田人会五谷丰登 。有些地方在打开门炮时 , 还口中念念有辞:“开大门,放大炮;财亦到,喜亦到 。”
在限放区域,农历除夕至次年正月十五期间,每天早上六点至凌晨24点可以放烟花鞭炮,其中除夕全天可以放,其他时段禁止放 。
2、节前理发
过新年,不但得置新衣、戴新帽,喜气洋洋街上走 , 更讲究在新年洗心革面 , 至少理个头发精神精神 。不过在老长沙,老班子规矩,新春忌动刀剪,尤忌讳新春理发 。于是过了小年后,比抢年货排更长队的就是理发 。而一到过年 , 老长沙理发店甚至可一直休到正月十五 。
3、舞龙灯先要“接龙”
在湘潭一带流存着许多过年的风俗,古老而朴素 。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不论是农村或城镇,到处可以看到舞龙灯 , 舞龙灯先要“接龙” 。湘中一带盛行舞龙灯,还传承着不少的巫风楚俗,如“接龙”、“收水”、“挂红”等,都表达了人们喜庆丰年的美好祝愿 。
4、“关财门”“坐岁”
衡阳地区在春节有其独特的习俗,三十日名曰“除夕” 。本日午餐,极其丰盛,即所谓“团年饭” 。入夜接回灶神司命后即关上大门,叫“关财门” 。将预先准备好的点心果品摆出,全家围炉团坐,边吃边谈,预先招呼小孩忌讲不吉利的话,并给以压岁钱,直至深夜入睡 , 有的彻夜不眠,名为“坐岁” 。
5、年饭白萝卜不能少
在益阳农村,腊月二十三有大扫除的习俗 。屋里屋外、上上下下、盆盆罐罐、桌子椅子洗刷一新 。年二十八 , 贴春联,贴门神,房内贴了年画 , 家里加上新换上的喜庆被褥、窗帘,家里要打扮得红红绿绿,很漂亮 。
1.舞龙灯
2.开门炮
3.理发
认真回答 , 希望可以帮到
文章插图
3、湖南人习俗,湖南人过春节的习俗,湖南人在春节期间较为重要的习俗大致有三:
1、爆竹庭前,辟除邪恶;
大年初一早起,往往头件事就是人们在堂屋前阶基上烧响竹筒,用来驱赶山躁恶鬼 。山臊恶鬼,是神话传说里的山中怪兽 , 它与“年”的传说有关 。据说,“年”原是一种怪兽,新春快来之际,“年”就要出来掠食噬人 。人们为了防御它的侵害 , 一到此时便聚在一起,燃起篝火,投入一根根竹子,发出“劈劈啪啪”的爆裂声 , 吓得“年”逃跑远遁 。这就是最初的“过年” 。
2、依次拜贺,饮椒柏酒;
大年初一早起之后,全家老少穿戴整齐,依次祭祀祖先 , 互贺新喜 。人们要敬椒柏酒,喝桃汤水,饮屠苏酒,还要食五辛菜等 。这些含辛带辣的食物,大都是楚地的土特产 , 也是“楚味”甚浓的饮食 。
3、帖鸡户上,桃符镇鬼 。
正月初一插桃符于门上,为什么会使各种鬼怪害怕呢,汉代应劭《风俗通义》说:“上古之时,有神茶与郁垒昆弟二人 。茶与垒两兄弟住在度朔山下的大桃树下面,专门察管各种鬼魅,发现胆大妄为、伤害人类的鬼魅,马上就用苇索捆?。トノ估匣?。因此 , 后人在除夕削饰桃人,悬挂苇索,并画只老虎贴在门上――门神“桃符”,春联就是这样演变来的 。
文章插图
4、湖南过年的风俗大年三十夜守岁是湖南民间年俗之一 。
这晚 , 灶膛里的柴火通夜不灭 , 全家人相守欢聚到十二点以后 。湘西苗族更有特色 。每年三十傍晚,合家炒好香腊肉,做好酸鱼等佳肴,备好包谷烧酒,欢欢乐乐吃“团年饭” 。但这时全家还不能入席 。主人全副武装 , 手里操一支梭镖 , 独自躲进大门角落里,两眼不住窥伺寨外,以防野兽和外族来犯,要是朋友来了,主人高兴地跑出门外 , 将朋友拉进屋里,吃一顿友好的团年饭,一道圈炉欢度除夕良宵 。
吃年夜饭多在三十夜,如株洲、长沙、永州等等;也有在天未亮的早上,如邵阳、娄底;也有在中午的,如衡阳某些地方 。吃团年饭 , 全家大小围坐一桌聚餐 , 最长者最先尝菜,并要求不论大小桌上的每样菜都得下筷子,平常滴酒不沾的妇女,也要象征性的渴一口酒,以讨吉利 。
桌上的菜多是有意思的 。比如:鱼圆(丸)、肉圆象征团圆 , 萝卜意为好彩头,全鸡,“食鸡起家”,一些油炸食物,因为经过油煎火炸,以示“家运兴旺” , 团年饭时 , 如果家里有外出来不及赶回,也要空出一个席位,摆上杯筷,甚至将这个人的衣服放在空位上,表示全家大小对他的思念 。株洲、衡阳等地民间吃团年饭,蔬菜不用刀切碎 , 随便用手撕一下即可,吃时也不咬断,而是慢慢地吃进去,意为祝父母长寿 。邵阳、怀化等地,吃团年饭时 , 不吃白菜 , 忌讳“一年白过了” 。
春节是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俗称过年,它持续的时间最长 。即从先年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起到第二年正月十五闹元宵为止 。
就从先年的二十四说起好了,腊月二十四,俗称“过小年”,也叫 “小孩子过年” 。这一天 , 经济宽裕的家庭还会给小孩除压岁钱之外的礼物 , 怪不得“细伢子”盼过年了相传是日作为“天上耳目臣,人间烟火主”的灶王爷要回天庭述职,叫辞灶 。为了使他“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闹言碎语不必讲,好言善语奏玉皇”, 廿四晚由家庭主妇在锅灶周围点烛祭灶,为其“送行” 。人们在过小年前一天要搞大扫除 , 叫“打扬尘” 。这类清洁平时是不大做的 , 但等到要过年的时候,就要把房间彻彻底底的清扫一遍,湖南话为“打扬尘” 。“打扬尘”现在并不单指清扫蜘蛛网、墙顶或者屋顶灰尘,而成为做清洁卫生的一个代名词 。以前农村是烧的柴,屋顶上方上面全是黑漆漆的一层灰尘 , 随着生活水的提高 , 现在的家庭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都很少有烧柴的了,但是大打扫还是必定的 。
【湖南的春节习俗,湖南过年风俗有哪些?】农历一年最后的一天是除夕,或叫大年三十,户户剪彩纸,贴春联 , 全家团圆聚饮 , 菜肴有余有剩,叫吃团年饭 。吃饭的时间是不定的,从凌晨十二点到晚上八点之前都可以,这段时间会听到各处都有鞭炮声,表明就是哪一家开始吃团年饭了,说到这里要讲讲鞭炮了,过春节放鞭炮是一个古老的民俗,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旧时放鞭有两个意思 , 一是为了驱鬼迎神、祈祷五谷丰登:二是为了增加节日欢乐的气氛 。现在更多的是增加节日气氛了 。不过现在很多城市禁鞭,无形中削弱了过年的气氛,不过湖南好多地方过年从来就没有禁过鞭 。众所周知 , 浏阳鞭炮是湖南的特产之一,全国驰名,享誉海内外 。新中国成立的大典上,燃放的就是浏阳鞭炮 。(呵呵,卖一下广告)有了这一层原因 , 湖南过年时都是满城响声震耳,硝烟弥漫 。放鞭炮也有许多讲究,鞭炮在不同的时间燃放,就有着不同的含义 。除夕这天晚上,就要放三次鞭炮:一次是在吃团年饭时放,意思是告诉人们吃团年饭了:再一次是在新年钟声敲响是放,意为辞旧迎新;另一次就是早上开门时放 , 表示迎来一个崭新的美好的年头 。鞭炮的大小、燃放的时间随各家定 , 但有一点是鞭炮燃放时不能中断,如有中断,来年可能有不顺利的事情发生,这是每一个人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人们放鞭炮时,都特别仔细 , 尽量避免中断现象的出现 。
言当正传,湖南人过年,除夕一定会吃鸡、肉、鱼、猪肘子等,而且得是大鱼大肉 。鸡要整只的清炖,要选择公鸡 , 炖好后把鸡头立起来放;鱼蒸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而且三十晚上的鱼千万不要吃完 , 要留到初一再吃 , 这是象征着年年有余、五谷丰登,辣椒当然代表的就是红红火火了 。猪肘子嘛 , 称“团年肘子” 。有的家里的餐桌会出现鸡爪子 , 名为“抓钱爪”意味着明年招财进宝 , 蔬菜类必会有青菜 , 寓意全家人新的―年里和和气气,事业欣欣向荣 。一般吃年饭的时候是越久越好 , 具体的意义我不记得了 。这一天禁忌很多呢 。奶奶那时总是叮嘱我们 , 不要乱说话 , 比如说:“死”呀,“烂”呀,“坏了”之类的不吉利的话,万一说漏了嘴,大人马上就解说:“孩童之言,百无禁忌” 。如不小心摔破了东西,就说“打发打发”;若酒杯倒了,就说“酒泼红地” 。避免因此而带来不吉利的事情 。在初一也有这些禁忌的 。吃过饭后大家就会开始再一次的打扫下卫生和为晚上的守岁做准备或是出去到处逛逛 。吃过晚餐后 , 农村家家火炉中燃着一个树蔸男女老幼围炉共话,至于城市里自然就是围着电烤炉了,为什么一定要围个这样的东西呢,因为――湖南过年时很冷?。∪依仙傧缕濉⒋蚺啤⒖粗醒氲缡犹ǖ拇航诹锻砘幔?长辈给小孩压岁钱,全家品吃欢坐等候新年的到来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大街小巷鞭炮齐鸣 , 烟花四起 , 震耳欲聋 , 洋溢着浓浓的辞旧迎新的气氛 。小孩则成群结队打着灯笼依次去邻里人家 , 进门说:“请辞岁” 。各家都高兴的出门迎接 , 捧出点心糖果之类的零食,把孩子们的口袋塞得满满的,有的小孩回家卸完口袋后,又迅速地加入辞岁队伍,一个晚上可得一两瓷坛的美食,有俗语说:“小孩盼过年” 。”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吧 。
到初一了 。也是早上起来放鞭炮,然后吃一些点心后,就要准备好头天做的米酒,也叫甜酒,也就是四川人说的“NAO(这个字不会打)糟”吧 。极其的好吃,甜甜的,有点酒香,喝多了对于酒量不好的人来说还真的会醉呢 。大年初一民间的讲究、禁忌颇多 。有的于除夕在大门合缝处贴红纸“财”宇,在当眼处贴“开门大吉”、“对我生财”之类的吉利语,开门时高声诵之,叫开门见喜、开门见财 。在阶基和柴湾堆很多柴,谐多财 。初一不倒垃圾不扫地,非扫不可时,扫帚不向外而向柴湾扫 。初一有的地方不外出拜年 , 在家呆着 , 但有的地方讲究“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街坊 。”这句俗语讲的是大年初一儿子要携妻带子给自己的父母拜年;而大年初二是一家人回娘家给岳父岳母拜年:初三初四街坊互拜 。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 。湖南人特别重礼节,常以情义待人 。这几天,街坊邻里们都纷纷走出家门,互祝“过了一个热闹年” 。我都忘了我们家是怎么样的,好象两种情况都有过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初五这一天不拜年,人们管初五拜年叫“拜五中”,(“中”字为音译)这一天已出嫁的女儿回到娘家,娘家人这一年经济都不会兴旺 。如果已出嫁的女儿回到娘家,或作为客人到别人家拜年,都是不会令人高兴的一件事 。还有一个讳忌的是拜年时要看欲拜之人是否起床,如果人家尚未起床,则忌入床前拜年 。老辈人认为给死人祭拜就是在床头拜,这一点视为大忌 。
初六取六六大顺之意 , 很多商家也会选在这天开门大吉,一些在外地工作的人也会选择这一天离家外出工作,民间谚语:“三六九 , 往外走”,所以这几天民航,铁路、公路等交通系统人流量会大大增加 。到了初七初八,湖南人讲究“七不去(念ke去声,家乡话发音),八不归”’意思是初七不外出,初八不回家 。初八这一天,“八”取“发”之意,工厂上班,商家营业,一切活动都恢复正常 。以后,熟人见面,互道“请拜个迟年!”至十五日,一般不提拜年了 。
正月十五 , 古称上元节 , 又名灯节 。有俗语说:“三十夜的火 , 元宵夜的灯” 。元宵观灯多是用篾扎纸糊的各式灯笼,有的挂于门顶屋檐,有的就是手拿着去游街了 。这一天家家点烛于灶台屋角,户户煮食元宵团 。一到晚上便热闹非凡,不论大人小孩都会手持灯笼上街去赶庙会、唱大戏、耍狮舞龙、骑竹马等迎春文艺活动,还有猜灯谜等等,通常是喧闹通宵,故名闹元宵 。其中以舞龙灯最为普遍,乡下的舞龙的队伍是最多的了,民间认为耍龙可保清吉 , 所以“龙”所到之处 , 鼓乐齐鸣,鞭炮不绝 , 大家多会赐上一个红包 。而且已婚未育妇女 , 往往让“龙”转绕其身,或让“龙”在床上缩聚成围,上骑一小孩,名麒麟送子 。湖南人拜年、看龙灯、放鞭炮之外 , 还有唱花鼓戏,至于正月十五吃元宵这一点全国各地全都一样吧,就不多说了 。
湖南人认为春节是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俗称过年,它持续的时间最长 。即从先年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起到第二年正月十五闹元宵为止 。
就从先年的二十四说起好了 , 腊月二十四,俗称“过小年”,也叫 “小孩子过年” 。这一天,经济宽裕的家庭还会给小孩除压岁钱之外的礼物,怪不得“细伢子”盼过年了相传是日作为“天上耳目臣,人间烟火主”的灶王爷要回天庭述职 , 叫辞灶 。为了使他“上天言好事 , 下地降吉祥”、“闹言碎语不必讲,好言善语奏玉皇”,廿四晚由家庭主妇在锅灶周围点烛祭灶,为其“送行” 。人们在过小年前一天要搞大扫除,叫“打扬尘” 。这类清洁平时是不大做的 , 但等到要过年的时候,就要把房间彻彻底底的清扫一遍,湖南话为“打扬尘” 。“打扬尘”现在并不单指清扫蜘蛛网、墙顶或者屋顶灰尘,而成为做清洁卫生的一个代名词 。以前农村是烧的柴,屋顶上方上面全是黑漆漆的一层灰尘,随着生活水的提高 , 现在的家庭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 , 都很少有烧柴的了,但是大打扫还是必定的 。
农历一年最后的一天是除夕,或叫大年三十,户户剪彩纸,贴春联,全家团圆聚饮,菜肴有余有剩,叫吃团年饭 。吃饭的时间是不定的,从凌晨十二点到晚上八点之前都可以,这段时间会听到各处都有鞭炮声,表明就是哪一家开始吃团年饭了,说到这里要讲讲鞭炮了,过春节放鞭炮是一个古老的民俗,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旧时放鞭有两个意思,一是为了驱鬼迎神、祈祷五谷丰登:二是为了增加节日欢乐的气氛 。现在更多的是增加节日气氛了 。不过现在很多城市禁鞭,无形中削弱了过年的气氛,不过湖南好多地方过年从来就没有禁过鞭 。众所周知 , 浏阳鞭炮是湖南的特产之一 , 全国驰名 , 享誉海内外 。新中国成立的大典上,燃放的就是浏阳鞭炮 。(呵呵,卖一下广告)有了这一层原因,湖南过年时都是满城响声震耳,硝烟弥漫 。放鞭炮也有许多讲究,鞭炮在不同的时间燃放 , 就有着不同的含义 。除夕这天晚上,就要放三次鞭炮:一次是在吃团年饭时放,意思是告诉人们吃团年饭了:再一次是在新年钟声敲响是放,意为辞旧迎新;另一次就是早上开门时放,表示迎来一个崭新的美好的年头 。鞭炮的大小、燃放的时间随各家定 , 但有一点是鞭炮燃放时不能中断 , 如有中断,来年可能有不顺利的事情发生,这是每一个人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人们放鞭炮时 , 都特别仔细,尽量避免中断现象的出现 。
言当正传,湖南人过年,除夕一定会吃鸡、肉、鱼、猪肘子等,而且得是大鱼大肉 。鸡要整只的清炖 , 要选择公鸡,炖好后把鸡头立起来放;鱼蒸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而且三十晚上的鱼千万不要吃完,要留到初一再吃,这是象征着年年有余、五谷丰登,辣椒当然代表的就是红红火火了 。猪肘子嘛,称“团年肘子” 。有的家里的餐桌会出现鸡爪子,名为“抓钱爪”意味着明年招财进宝 , 蔬菜类必会有青菜,寓意全家人新的―年里和和气气,事业欣欣向荣 。一般吃年饭的时候是越久越好,具体的意义我不记得了 。这一天禁忌很多呢 。奶奶那时总是叮嘱我们,不要乱说话 , 比如说:“死”呀,“烂”呀,“坏了”之类的不吉利的话 , 万一说漏了嘴,大人马上就解说:“孩童之言,百无禁忌” 。如不小心摔破了东西,就说“打发打发”;若酒杯倒了 , 就说“酒泼红地” 。避免因此而带来不吉利的事情 。在初一也有这些禁忌的 。吃过饭后大家就会开始再一次的打扫下卫生和为晚上的守岁做准备或是出去到处逛逛 。吃过晚餐后,农村家家火炉中燃着一个树蔸男女老幼围炉共话 , 至于城市里自然就是围着电烤炉了,为什么一定要围个这样的东西呢,因为――湖南过年时很冷?。∪依仙傧缕濉⒋蚺啤⒖粗醒氲缡犹ǖ拇航诹锻砘幔?长辈给小孩压岁钱,全家品吃欢坐等候新年的到来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大街小巷鞭炮齐鸣,烟花四起 , 震耳欲聋,洋溢着浓浓的辞旧迎新的气氛 。小孩则成群结队打着灯笼依次去邻里人家,进门说:“请辞岁” 。各家都高兴的出门迎接 , 捧出点心糖果之类的零食,把孩子们的口袋塞得满满的,有的小孩回家卸完口袋后,又迅速地加入辞岁队伍,一个晚上可得一两瓷坛的美食,有俗语说:“小孩盼过年” 。”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吧 。
到初一了 。也是早上起来放鞭炮,然后吃一些点心后 , 就要准备好头天做的米酒,也叫甜酒,也就是四川人说的“NAO(这个字不会打)糟”吧 。极其的好吃,甜甜的 , 有点酒香,喝多了对于酒量不好的人来说还真的会醉呢 。大年初一民间的讲究、禁忌颇多 。有的于除夕在大门合缝处贴红纸“财”宇,在当眼处贴“开门大吉”、“对我生财”之类的吉利语 , 开门时高声诵之,叫开门见喜、开门见财 。在阶基和柴湾堆很多柴,谐多财 。初一不倒垃圾不扫地 , 非扫不可时,扫帚不向外而向柴湾扫 。初一有的地方不外出拜年,在家呆着 , 但有的地方讲究“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街坊 。”这句俗语讲的是大年初一儿子要携妻带子给自己的父母拜年;而大年初二是一家人回娘家给岳父岳母拜年:初三初四街坊互拜 。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 。湖南人特别重礼节,常以情义待人 。这几天 , 街坊邻里们都纷纷走出家门,互祝“过了一个热闹年” 。我都忘了我们家是怎么样的,好象两种情况都有过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初五这一天不拜年,人们管初五拜年叫“拜五中”,(“中”字为音译)这一天已出嫁的女儿回到娘家,娘家人这一年经济都不会兴旺 。如果已出嫁的女儿回到娘家,或作为客人到别人家拜年,都是不会令人高兴的一件事 。还有一个讳忌的是拜年时要看欲拜之人是否起床,如果人家尚未起床,则忌入床前拜年 。老辈人认为给死人祭拜就是在床头拜,这一点视为大忌 。
初六取六六大顺之意,很多商家也会选在这天开门大吉,一些在外地工作的人也会选择这一天离家外出工作,民间谚语:“三六九,往外走”,所以这几天民航 , 铁路、公路等交通系统人流量会大大增加 。到了初七初八,湖南人讲究“七不去(念ke去声,家乡话发音),八不归”’意思是初七不外出,初八不回家 。初八这一天 , “八”取“发”之意,工厂上班,商家营业,一切活动都恢复正常 。以后,熟人见面 , 互道“请拜个迟年!”至十五日,一般不提拜年了 。
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又名灯节 。有俗语说:“三十夜的火,元宵夜的灯” 。元宵观灯多是用篾扎纸糊的各式灯笼,有的挂于门顶屋檐,有的就是手拿着去游街了 。这一天家家点烛于灶台屋角 , 户户煮食元宵团 。一到晚上便热闹非凡,不论大人小孩都会手持灯笼上街去赶庙会、唱大戏、耍狮舞龙、骑竹马等迎春文艺活动,还有猜灯谜等等,通常是喧闹通宵,故名闹元宵 。其中以舞龙灯最为普遍,乡下的舞龙的队伍是最多的了,民间认为耍龙可保清吉 , 所以“龙”所到之处,鼓乐齐鸣 , 鞭炮不绝,大家多会赐上一个红包 。而且已婚未育妇女,往往让“龙”转绕其身,或让“龙”在床上缩聚成围,上骑一小孩 , 名麒麟送子 。湖南人拜年、看龙灯、放鞭炮之外,还有唱花鼓戏 , 至于正月十五吃元宵这一点全国各地全都一样吧,就不多说了 。
上述就是湖南人过春节的大概一些习俗吧 。
湖南人认为春节是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俗称过年,它持续的时间最长 。即从先年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起到第二年正月十五闹元宵为止 。
就从先年的二十四说起好了,腊月二十四,俗称“过小年”,也叫 “小孩子过年” 。这一天,经济宽裕的家庭还会给小孩除压岁钱之外的礼物,怪不得“细伢子”盼过年了相传是日作为“天上耳目臣,人间烟火主”的灶王爷要回天庭述职,叫辞灶 。为了使他“上天言好事,下地降吉祥”、“闹言碎语不必讲,好言善语奏玉皇”, 廿四晚由家庭主妇在锅灶周围点烛祭灶,为其“送行” 。人们在过小年前一天要搞大扫除,叫“打扬尘” 。这类清洁平时是不大做的,但等到要过年的时候,就要把房间彻彻底底的清扫一遍,湖南话为“打扬尘” 。“打扬尘”现在并不单指清扫蜘蛛网、墙顶或者屋顶灰尘,而成为做清洁卫生的一个代名词 。以前农村是烧的柴,屋顶上方上面全是黑漆漆的一层灰尘,随着生活水的提高,现在的家庭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都很少有烧柴的了,但是大打扫还是必定的 。
农历一年最后的一天是除夕,或叫大年三十,户户剪彩纸,贴春联,全家团圆聚饮,菜肴有余有剩,叫吃团年饭 。吃饭的时间是不定的,从凌晨十二点到晚上八点之前都可以,这段时间会听到各处都有鞭炮声,表明就是哪一家开始吃团年饭了,说到这里要讲讲鞭炮了,过春节放鞭炮是一个古老的民俗 , 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旧时放鞭有两个意思,一是为了驱鬼迎神、祈祷五谷丰登:二是为了增加节日欢乐的气氛 。现在更多的是增加节日气氛了 。不过现在很多城市禁鞭,无形中削弱了过年的气氛,不过湖南好多地方过年从来就没有禁过鞭 。众所周知 , 浏阳鞭炮是湖南的特产之一,全国驰名 , 享誉海内外 。新中国成立的大典上,燃放的就是浏阳鞭炮 。(呵呵 , 卖一下广告)有了这一层原因,湖南过年时都是满城响声震耳 , 硝烟弥漫 。放鞭炮也有许多讲究,鞭炮在不同的时间燃放,就有着不同的含义 。除夕这天晚上,就要放三次鞭炮:一次是在吃团年饭时放,意思是告诉人们吃团年饭了:再一次是在新年钟声敲响是放,意为辞旧迎新;另一次就是早上开门时放,表示迎来一个崭新的美好的年头 。鞭炮的大小、燃放的时间随各家定 , 但有一点是鞭炮燃放时不能中断,如有中断 , 来年可能有不顺利的事情发生,这是每一个人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人们放鞭炮时,都特别仔细 , 尽量避免中断现象的出现 。
言当正传,湖南人过年,除夕一定会吃鸡、肉、鱼、猪肘子等,而且得是大鱼大肉 。鸡要整只的清炖,要选择公鸡 , 炖好后把鸡头立起来放;鱼蒸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而且三十晚上的鱼千万不要吃完,要留到初一再吃,这是象征着年年有余、五谷丰登,辣椒当然代表的就是红红火火了 。猪肘子嘛,称“团年肘子” 。有的家里的餐桌会出现鸡爪子,名为“抓钱爪”意味着明年招财进宝,蔬菜类必会有青菜,寓意全家人新的―年里和和气气 , 事业欣欣向荣 。一般吃年饭的时候是越久越好,具体的意义我不记得了 。这一天禁忌很多呢 。奶奶那时总是叮嘱我们 , 不要乱说话,比如说:“死”呀,“烂”呀,“坏了”之类的不吉利的话,万一说漏了嘴,大人马上就解说:“孩童之言,百无禁忌” 。如不小心摔破了东西,就说“打发打发”;若酒杯倒了 , 就说“酒泼红地” 。避免因此而带来不吉利的事情 。在初一也有这些禁忌的 。吃过饭后大家就会开始再一次的打扫下卫生和为晚上的守岁做准备或是出去到处逛逛 。吃过晚餐后,农村家家火炉中燃着一个树蔸男女老幼围炉共话 , 至于城市里自然就是围着电烤炉了,为什么一定要围个这样的东西呢,因为――湖南过年时很冷?。∪依仙傧缕濉⒋蚺啤⒖粗醒氲缡犹ǖ拇航诹锻砘幔?长辈给小孩压岁钱,全家品吃欢坐等候新年的到来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 , 大街小巷鞭炮齐鸣,烟花四起,震耳欲聋,洋溢着浓浓的辞旧迎新的气氛 。小孩则成群结队打着灯笼依次去邻里人家,进门说:“请辞岁” 。各家都高兴的出门迎接,捧出点心糖果之类的零食 , 把孩子们的口袋塞得满满的,有的小孩回家卸完口袋后,又迅速地加入辞岁队伍,一个晚上可得一两瓷坛的美食,有俗语说:“小孩盼过年” 。”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吧 。
到初一了 。也是早上起来放鞭炮 , 然后吃一些点心后,就要准备好头天做的米酒,也叫甜酒,也就是四川人说的“NAO(这个字不会打)糟”吧 。极其的好吃,甜甜的,有点酒香 , 喝多了对于酒量不好的人来说还真的会醉呢 。大年初一民间的讲究、禁忌颇多 。有的于除夕在大门合缝处贴红纸“财”宇,在当眼处贴“开门大吉”、“对我生财”之类的吉利语,开门时高声诵之 , 叫开门见喜、开门见财 。在阶基和柴湾堆很多柴,谐多财 。初一不倒垃圾不扫地,非扫不可时 , 扫帚不向外而向柴湾扫 。初一有的地方不外出拜年,在家呆着,但有的地方讲究“初一崽 , 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街坊 。”这句俗语讲的是大年初一儿子要携妻带子给自己的父母拜年;而大年初二是一家人回娘家给岳父岳母拜年:初三初四街坊互拜 。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 。湖南人特别重礼节,常以情义待人 。这几天 , 街坊邻里们都纷纷走出家门,互祝“过了一个热闹年” 。我都忘了我们家是怎么样的,好象两种情况都有过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初五这一天不拜年 , 人们管初五拜年叫“拜五中”,(“中”字为音译)这一天已出嫁的女儿回到娘家,娘家人这一年经济都不会兴旺 。如果已出嫁的女儿回到娘家,或作为客人到别人家拜年 , 都是不会令人高兴的一件事 。还有一个讳忌的是拜年时要看欲拜之人是否起床,如果人家尚未起床,则忌入床前拜年 。老辈人认为给死人祭拜就是在床头拜 , 这一点视为大忌 。
初六取六六大顺之意,很多商家也会选在这天开门大吉,一些在外地工作的人也会选择这一天离家外出工作 , 民间谚语:“三六九,往外走”,所以这几天民航 , 铁路、公路等交通系统人流量会大大增加 。到了初七初八,湖南人讲究“七不去(念ke去声,家乡话发音),八不归”’意思是初七不外出,初八不回家 。初八这一天,“八”取“发”之意,工厂上班,商家营业,一切活动都恢复正常 。以后,熟人见面,互道“请拜个迟年!”至十五日,一般不提拜年了 。
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又名灯节 。有俗语说:“三十夜的火,元宵夜的灯” 。元宵观灯多是用篾扎纸糊的各式灯笼,有的挂于门顶屋檐,有的就是手拿着去游街了 。这一天家家点烛于灶台屋角,户户煮食元宵团 。一到晚上便热闹非凡,不论大人小孩都会手持灯笼上街去赶庙会、唱大戏、耍狮舞龙、骑竹马等迎春文艺活动,还有猜灯谜等等,通常是喧闹通宵,故名闹元宵 。其中以舞龙灯最为普遍 , 乡下的舞龙的队伍是最多的了,民间认为耍龙可保清吉,所以“龙”所到之处,鼓乐齐鸣 , 鞭炮不绝,大家多会赐上一个红包 。而且已婚未育妇女,往往让“龙”转绕其身,或让“龙”在床上缩聚成围 , 上骑一小孩,名麒麟送子 。湖南人拜年、看龙灯、放鞭炮之外,还有唱花鼓戏,至于正月十五吃元宵这一点全国各地全都一样吧 , 就不多说了
湖南人过年,要先从除夕说起了,除夕一定会吃鸡、肉、鱼三样,而且得是大鱼大肉 。鸡要整只的清炖,要选择公鸡 , 炖好后把鸡头立起来放;鱼蒸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而且三十晚上的鱼千万不要吃完,要留到初一再吃,这是象征着年年有余、五谷丰登,辣椒当然代表的就是红红火火了 。初一早上吃一些点心后,就要准备好头天做的米酒,也叫甜酒 。甜酒的材料有糯米、纱布,还有特地从湖南带来的酒药子 , 这性质与咱们所有的发酵用的酵母类似 。
丰盛的年夜饭是 各家各户都少不了的
大家都知道有俗语称,江西人不怕辣,四川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 , 这样玩弄文字的目的在于形容湖南人嗜辣的饮食习惯 。湘菜爱放辣椒,辣椒可说是湘文化的精神图腾,制法也是多种多样,辣字当头,也兼顾色、香、味 , 让食客吃罢汗流浃背,唇齿留辣,回味良久?。≌庀娌酥杏忻牟耸饺炊际瞧胀ㄖ铮缋辖醋蛹?nbsp;, 湘潭剁椒鱼头、毛式红烧肉等 , 均是经济实惠之物,价格与滋味都平易近人,因而广受大众食客追捧.
家家户户基本都会做的菜:香干炒腊肉
湖南过年时还有吃腊肉的传统,不过与四川人吃蒸腊肉不一样,湖南人喜欢把腊肉与香豆干或者是干豆角混在一起炒着吃,吃起来油香满口,特有嚼头 。有时候,也会用冬笋与腊肉一起炒,这样在咸香之外还会有一种清鲜的感觉 。
湖南人拜年、看龙灯、放鞭炮之外,还有唱花鼓戏等等......
热热闹闹的舞龙,湖南以外许多地方也有
我可是地地道道的湖南人啊
文章插图
5、湖南春节习俗是什么?1、吃面、折枝
永州人正月初一起床后 , 先向尊长磕头拜年,早餐吃面条,意为长发吉祥 。外出时谓之出行,至当地土地庙祭祀,回家时,折一束树枝 , 谓之“发财” , 然后,到亲友家拜年 , 直到正月十五日止 。
2、送灶神
腊月二十三,常德各家各户点锅灯,焚香拜 , 祈求灶神奏善事、驱火灾,同时送平时家中奉祀诸神 。送神之后,诸神不在家,百无禁忌,开始忙年 。但家中如有丧事 , 当年不送神 。
3、送穷鬼
株洲的炎陵县是湖南客家人的聚居区,初三是他们“送穷鬼”的日子,这天一早,人们就将家里积存了两天的的垃圾,往路边一倒,将装垃圾的簸箕往垃圾上一扣,燃上三根香 , 放三只鞭炮后喊道“穷鬼去,富鬼来” 。这表示家里送走穷鬼,从此走向富裕 。
4、坐岁
衡阳地区在春节有其独特的习俗,三十日名曰“除夕” 。本日午餐,极其丰盛,入夜接回灶神司命后即关上大门 , 叫“关财门” 。随后全家围炉团坐 , 边吃边谈,直至深夜入睡,有的彻夜不眠 , 名为“坐岁” 。
5、“出天行”
大年初一,长沙家家鸡鸣时分即起,男女老幼换上新衣,由辈分最高的男主人燃香开大门,鸣放鞭炮,叫“出天行”,或说开财门 。然后人厅堂 , 秉烛敬拜祖宗,再向外拜天地神明,祈求新年方方得利 。
1、吃面、折枝
永州人正月初一起床后,先向尊长磕头拜年,早餐吃面条,意为长发吉祥 。外出时谓之出行,至当地土地庙祭祀 , 回家时,折一束树枝 , 谓之“发财” , 然后 , 到亲友家拜年,直到正月十五日止 。
2、送灶神
腊月二十三,常德各家各户点锅灯,焚香拜,祈求灶神奏善事、驱火灾,同时送平时家中奉祀诸神 。送神之后,诸神不在家,百无禁忌,开始忙年 。但家中如有丧事,当年不送神 。
3、送穷鬼
株洲的炎陵县是湖南客家人的聚居区,初三是他们“送穷鬼”的日子 , 这天一早,人们就将家里积存了两天的的垃圾,往路边一倒,将装垃圾的簸箕往垃圾上一扣,燃上三根香,放三只鞭炮后喊道“穷鬼去,富鬼来” 。这表示家里送走穷鬼,从此走向富裕 。
4、坐岁
衡阳地区在春节有其独特的习俗,三十日名曰“除夕” 。本日午餐,极其丰盛 , 入夜接回灶神司命后即关上大门 , 叫“关财门” 。随后全家围炉团坐 , 边吃边谈 , 直至深夜入睡 , 有的彻夜不眠 , 名为“坐岁” 。
5、“出天行”
大年初一,长沙家家鸡鸣时分即起,男女老幼换上新衣,由辈分最高的男主人燃香开大门,鸣放鞭炮,叫“出天行”,或说开财门 。然后人厅堂,秉烛敬拜祖宗,再向外拜天地神明,祈求新年方方得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