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碧螺春百度百科 洞庭碧螺春图片

洞庭碧螺春百度百科 洞庭碧螺春图片


洞庭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已有1000多年历史,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 , 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古人们又称碧螺春为“功夫茶”、“新血茶” , 冲泡后杯中白云翻滚,清香袭入,2002年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批准,获得原产地域标志产品保护 。

洞庭碧螺春民间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吓煞人香 , 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顺手摘了几片茶叶,泡茶后奇香扑鼻,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 , 由此当地人便将此茶叫“吓煞人香” 。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 , 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 。也有碧螺春在明代时就已有茶名的传说,还有一种巧妙的解释说取其色泽碧绿 , 卷曲如螺,春季采制,又采自碧螺峰这些特点 , 因而命名为碧螺春 。

洞庭碧螺春的国家标准碧螺春茶分为特一级、特二级、一级、二级、三级共五级,炒制锅温、投叶量、用力程度,随级别降低而增加,即级别低锅温高,投叶量多,做形时用力较重 。上等的碧螺春银白隐翠,条索细长,卷曲成螺,身披白毫,冲泡后汤色碧绿清澈,香气浓郁 , 滋味鲜醇甘厚,回甘持久 。伪劣的碧螺春则颜色发黑,披绿毫,暗淡无光 , 冲泡后无香味,汤色黄暗如同隔夜陈茶 。

洞庭碧螺春茶每年春分前后采摘 , 谷雨前后结束,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碧螺春茶品质最为上乘 。通常采一芽一叶初展,芽长1.6~2.0厘米的原料,叶形卷如雀舌,称之“雀舌” 。一般过了4月20日的茶叶,当地人就不叫碧螺春了 , 而叫炒青 。高级的碧螺春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万个 。
洞庭碧螺春贮藏条件十分讲究,传统的贮藏方法是纸包茶叶,袋装块状石灰,茶、灰间隔放置缸中,加盖密封吸湿贮藏 。随着科学的发展,往年亦有采用三层塑料保鲜袋包装,分层紧扎 , 隔绝空气,放在10℃以下冷藏箱或电冰箱内贮藏,久贮年余,其色、香、味犹如新茶,鲜醇爽口 。
【洞庭碧螺春百度百科 洞庭碧螺春图片】部分专业知识转自网络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