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与千寻观后感 关于千与千寻的观后感

千与千寻观后感 关于千与千寻的观后感

《千与千寻》看似是一个写给10岁小孩的童话 , 但里面却蕴含许多东西 , 不是一个10岁的小孩可以理解的,我觉得她更适合大人看 , 尤其是在今天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世界 。影片中的主角是一个年仅10岁的小女孩千寻 , 她迫于现实的无奈,只能和熟识的同学 , 朋友,老师们分别,去一个陌生的地方 。去往新家的路上,沿途的风景虽然很美,但千寻却无暇顾及 。由于爸爸的过于自信,他们在一个岔路口迷路了 。故事从千寻拒绝走入未知的隧道彼端 , 到害怕或孤独影响了她尾随父母之后开始 。
后面的历险也就接踵发生了……这些就是心灵苏醒的引线 。然后一切开始改变 。幽暗的庙宇隧道尽头,隐藏着多少灰黑烟尘,对一个小女孩来说,固然无法预言 。在一家美味飘香的饮食店里,父母贪心偷食,而千寻却没有一点被吸引,她一个人在外面游玩 。受到小白的警告,她跑回了那家店,但一切都已面目全非的 。原来他们由于贪食而触犯规条而变成了猪 。千寻为救父母,而在这个虚幻的世界里靠艰辛的体力劳动生活 。面对或暴戾或无情的众神仙们,在艰难中无从选择,只能 从基本的生存中寻求出口 。

神仙的世界里,有好人也有坏人 。无论是表面冷俊内心复杂的小白,还是锐利热烈的小玲 , 抑或沉着寡言有很多手臂的锅炉爷爷以及帮他填煤球的“黑色小精灵”们,他们都给予千寻很多帮助 。与蛮横的汤婆婆相比 , 我们可以感受他们的平静,以及被宿命控制的内心图景 。而另一个澡堂来客无面人 , 却缺乏性格,比现实中的千寻更加软弱,随波逐流 。因此,千寻自此甘当无面神的导师 , 为他寻求生活的出口。

片中有一段摄走了我的魂魄,碧蓝天空下,茫茫大海里的火车,千寻和无面人安静的坐在位置上,其他乘客造型类似照相式绘画里的影子,无比安静的上车,下车,或者等候自己的那一趟列车 。这个景象让人强烈的想到人生,宫崎峻描画的往往不是列车在路上安静前行的日常景象,就是到站时的末日景象 。路途似乎没有尽头 , 但却总会在什么地方与什么人相逢,所谓命运,不过如此 。他的影片里总有御风而行的生灵,天与海分不清楚的界限,很难说宫崎峻秉持的是圣埃克修佩里一般的飞翔激情,还是如同押井守所说的,把神风突击队的精神贯入到他的电影里 。但是好在至少人们可以在他的电影里回忆起童年的纯真,分享他对人类未来的思考 。至少那些默默无言纯净世界的树始终在那里,为我们 , 也为所有人展开想像的翅膀 。至少爱幻想的人可以乘上宫崎峻的火车,跟着他安静的看风景,眼睛悲悯 。雨一直在下,流淌过悬崖汇聚向低地,太阳出来的时候,山谷已变成海洋 , 树木在水下继续苍翠,火车在海面照旧每日飞驰过一个个小站 。小玲用木头澡盆将千寻送去车站,看到铁轨后,千寻跳下水脱掉鞋子慢慢向站台跋涉 。我努力搜寻着对电影残余的回忆,始终浮现那一条隐浮在海面的轨道,被蔚蓝寂静 的大海拥抱 。当千寻牵着寻回名字记忆的小白(那时他已经恢复原名“琥珀川” )的手,在现实的那片天空中云翔 , 心情畅然,了无牵挂,故事也走到了尽头 。

【千与千寻观后感 关于千与千寻的观后感】宫崎骏将《千与千寻》送给所有女孩子 , 或许就是因为它适合所有即将或已经踏上人生征途的旅人,如何自茫然无措中获得勇气,这是人生的必经一课,其实无关男女 。如果单从主角冒险经历来看,《千与千寻》可能是宫崎非常“平实”的一部作品 , 千寻不用拯救世界,也不用和军队抗争寻找失落的城市,她的身上没有国仇家恨之类的宏伟目的 。她要做的只是要在父母变猪后,一个人在神怪世界中独立求生 , 并且拯救回父母和白龙,这个小女孩的主要工作(冒险)地点甚至只是一家浴室,虽然里面好像神怪展览 。千寻“有限、简单”的遇险经历 , 反而提供给观众一个真实、充满余味和自省的幻想空间 。居住过平房的孩子,谁没幻想过雨后水洼里跳出条鲤鱼 。当看到千寻为肮脏的河神冲澡,结果冲出一大堆污秽的破抹布、废旧自行车时,你是否意识到宫崎骏的环保主题依旧常青,他虚晃带过的一笔谴责之色已经让人无地自容 。千寻的神幻历险是如此的平实 , 以至于每个成年人都能从她的泪水和欢笑中看见自己童年的回忆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