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硝石是怎么来的,有硝石矿吗?经炼丹术士提炼出来的 , 并且中国有大量的硝石矿存在 。
古代中国利用硝石是很早的,初时写作“消石”,在战国时已用做医药 。其化学组成是硝酸钾 。自然界中的硝石往往是土壤中含氮有机物质在细菌作用下分解、氧化成硝酸后与土壤中的钾素化合而成的 。所以每当秋高气爽的季节 , 它通常呈皮壳状或盐花状析出来,覆盖在地面、墙脚,这就是所谓的地霜 。特别是在猪圈、马厩、厕所附近的墙角尤多 。
硝民扫取这种含硝的土块,置于桶内 , 加水浸泡 。经过滤后,将滤液熬煮或晒干,就得到硝石结晶 。此外 , 在某些岩石表面、洞穴或盐沼地带偶尔也会找到它 。东汉时成书的《神农本草经》上所记载的、“能化七十二种石”的“朴消”,根据它的“化石”性质,大概就是硝石 。
中国炼丹术兴起以后,方士很重视硝石 , 不断摸索它的性质,说它是“感海卤之气所生,乃天地至神之物,……能使七十二石化而为水,柔润五金 , 制炼八石,虽大丹亦不舍此” 。在东汉问世的中国早期丹经《三十六水法》中,硝石就是主角 。
但是在自然界中又相当广泛地存在一种叫做“芒硝”的物质,化学组成是Na2SO4·10H2O,在盐湖周围会大量析出;或以钙芒硝、白钠镁盐(即硝板)形式存在;也常从盐碱地上离析出来 , 外貌和硝石颇相似 。而两者在我国传统的医药中,医疗功能也几乎完全相同 。
所以古人,特别是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往往把它们混淆,古书上的记载当然也就相当混乱 , 什么是真硝石?长时期中众说纷纭 。所以要对硝石广泛采集、充分利用并准确地掌握它的化学特性,就得摸索到一些区分它们的方法 。
在南北朝时,陶弘景提出了一种鉴定硝石的方法,相当科学,他说:“以火烧之 , 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 。今宕昌(在今甘肃)以北诸山有咸土处皆有之 。”就是说,把真硝石放在火焰上一烧,它会使火焰呈紫色,与芒硝不同 。我们知道,硫酸钠则会把火焰染成黄色 。这就是近代的焰色检定法 , 我国古代的方士早在1500年前就已经利用过了 。
但是真的运用这种方法时,又往往会遇到困难 。因为在天然的硝石中总会含有一些芒硝和盐分,而钠所产生的黄色火焰,其亮度远远超过钾的紫色火焰,因此少量钠杂质的存在 , 这种靠焰色鉴定的方法就大失效力了 。及至唐代 , 炼丹家们发明了高效的“磺硝法”来制造铅丹 。
其工艺过程是先利用熔化的铅与硫磺相反应,使生成硫化铅,然后加硝石一起炒,很快就会生成赤红色的铅丹,而芒硝绝无这种功能,因此这倒不失为一种鉴定硝石的科学方法 。
但在唐代时,炼丹家则更普遍地知道了利用硝石的助燃性可以鉴别它:把一小块待检验的硝石投到赤热的炭上 , 就会猛烈燃烧起来;而芒硝投火中,则先化成“水”,水蒸发尽后,变成白色似枯矾的粉末,与硝石迥然不同 。因此,唐代的炼丹家对硝石性质的认识和多方利用就大步前进了 , 他们在这时期发明了火药也就不是偶然的了 。
拓展资料:
本草纲目-硝石
「释名」芒硝(《别录》)、苦硝(甄权)、焰硝(《土宿》)、火硝(《纲目》)、地霜(《蜀 本》)、生硝(宋本)、北帝玄珠 。
志曰∶以其消化诸石,故名消石 。初煎炼时有细芒,而状若朴硝,故有芒硝之号 。不与 朴硝及《别录》芒硝同类 。
宗 曰∶硝石是再煎炼时,取去芒硝凝结在下者,精英既去,但余滓如石而已 。入药功 力亦缓,惟能发烟火 。
权曰∶芒硝,一作苦硝 , 言其味苦也 。
时珍曰∶硝石 , 丹炉家用制五金八石,银工家用化金银 , 兵家用作烽燧火药,得火即焰 起,故有诸名 。狐刚子《粉图》谓之北帝玄珠 。《开宝本草》重出生硝、芒硝,今并为一,并详下文 。
「集解」《别录》曰∶硝石,生益州山谷及武都、陇西、西羌 。采无时 。
弘景曰∶硝石疗病与朴硝相似,《仙经》用此消化诸石,今无真识此者 。或云与朴硝同 出,所以朴硝一名硝石朴也 。又云一名芒硝,今芒硝乃是炼朴硝作之 。并未核研其验 。有人 得一种物,色与朴硝大同小异,如握盐雪不冰,烧之紫青烟起 , 云是真硝石也 。今宕昌 以北诸山有碱土处皆有之 。
志曰∶此即地霜也 。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 , 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状如钗 脚,好者长五分以来 。陶说多端 , 盖由不的识之故也 。
又曰∶生硝生茂州西山岩石间,形块大小不定,色青白 , 采无时 。
时珍曰∶硝石,诸卤地皆产之,而河北庆阳诸县及蜀中尤多 。秋冬间遍地生白,扫取煎 炼而成 。货者苟且,多不洁净,须再以水煎化,倾盆中,一夜结成 。澄在下者,状如朴硝,又名生硝,谓炼过生出之硝也 。结在上者,或有锋芒如芒硝,或有圭棱如马牙硝,故硝石亦 有芒硝、牙硝之名 , 与朴硝之芒、牙同称,而水火之性则异也 。
崔 《外丹本草》云∶硝石,阴石也 。此非石类,乃碱卤煎成,今呼焰硝 。河北商城及怀、卫界,沿河人家 , 刮卤淋汁炼 就,与朴硝小异,南地不产也 。升玄子《伏汞图》云∶硝石生乌?。?其色青白,用白石英炙 热点上,便消入石中者为真 。
其石出处,气极秽恶,飞鸟不能过其上 。人或单衣过之,身上 诸虫悉化为水 。能消金石,为水服之长生,以形若鹅管者佳 。谨按升玄子所说,似与今之硝 石不同,而姚宽《西溪丛语》以其说为真正硝石,岂外国所产与中国异耶?抑别一种耶?当 俟博物者订正 。
「正误」 弘景曰∶《神农本经》无芒硝,只有硝石,一名芒硝 。《名医别录》乃出芒硝,疗与硝石 同,疑即硝石也 。旧出宁州,黄白粒大,味极辛苦 。今医家多用煮炼作者,色 。全白粒细, 而味不甚烈 。皇甫士安言∶无朴硝可用硝石 。硝石生山之阴,盐之胆也 。取石脾与硝石以水 煮之,一斛得三斗,正白如雪,以水投中即消,故名消石 。
其味苦无毒,主消渴热中,止烦 满,三月采于赤山 。朴硝者,亦生山之阴,有盐咸苦之水,则朴硝生于其阳 。其味苦无毒,其色黄白 , 主疗热 , 腹中饱胀,养胃消谷 , 去邪气 , 亦得水而消 , 其疗与硝石小异 。按如此 说,是取芒硝合煮,更成为真硝石,但不知石脾是何物也?以朴硝作芒硝者,用暖汤淋汁煮 之,着木盆中,经宿即成矣 。今益州人复炼矾石作硝石,绝柔白,而味犹是矾尔 。
又曰∶朴硝,今出益州北部汶山郡西川、蚕陵二县界 , 生山崖上,色多青白,亦杂黑斑。土人择取白软者,以当硝石用之,当烧令汁沸出,状如矾石也 。
藏器曰∶石脾、芒硝、硝石,并出西戎卤地,碱水结成 。
恭曰∶朴硝有纵理、缦理二种,用之无别 。其白软者,朴硝苗也,虚软少力 。炼为硝石,所得不多;以当硝石,功力大劣也 。
又曰∶硝石即是芒硝,朴硝一名硝石朴 。今炼粗恶朴硝,取汁煎作芒硝 , 即是硝石 。《 别录》复出芒硝,误矣 。晋宋古方,多用硝石 , 少用芒硝;近代诸医 , 但用芒硝,鲜言硝石 。
理既明白,不合重出 。
颂曰∶旧说朴硝、芒硝、硝石三物同种 。初采得苗,以水淋汁煎成者为朴硝,一名硝石 朴 。又炼朴硝或地霜而成,坚白如石者,为硝石,一名芒硝 。又取朴硝淋汁炼煎结成有细芒 者 , 为芒硝 。虽一体异名,而修炼之法既殊,则主治之功亦别 。然《本经》所载,疑是二种 。
今医方所用,亦不能究 。但以未炼成块微青色者为朴硝;炼成盆中、有芒者为芒硝,亦谓之 盆硝;芒硝之底澄凝者,为硝石朴 。硝力紧,芒硝次之,硝石更缓 。
未知孰是?苏恭言∶晋 宋古方,多用硝石 , 少用芒硝 。按张仲景《伤寒论》,承气、陷胸皆用芒硝 。葛洪《肘后方》,伤寒时气亦多用芒硝,惟治食 不化云,无朴硝 , 用芒硝代之 。是晋宋以前通用朴硝、芒硝 矣 。胡洽方 , 十枣汤用芒硝 , 大五饮丸用硝石,并云无硝石用芒硝 。
是梁隋间通用芒硝、硝 石矣 。以此言之,朴硝、硝石为精 , 芒硝为粗 。故陶氏引皇甫士安之言为证,是硝石当时已 难得其真,故方书通以相代矣 。又古方金石凌法,用朴硝、硝石、芒硝、马牙硝四种相参,次第下之 。方出唐世 , 不知当时如何分别也?又南方医人着《硝说》云∶本草有朴硝、硝石、 芒硝,而无马牙硝 。
诸家所注,三种竟无断决 。或言芒硝、硝石是一物,不合重出 。或言煎 炼朴硝,经宿盆中有细芒为芒硝 。或言马牙硝自是一物 。今诸硝之体各异 , 理亦易明,而惑 乃如此 。朴硝味苦而微咸,出蜀郡者,莹白如冰雪,内地者小黑,皆苏脆易碎,风吹之则结 霜,泯泯如粉 , 熬之烊沸,亦可熔铸 。
以水合甘草、猪胆煮至减半,投大盆中,又下凝水石 屑 , 同渍一宿,则凝结如白石英者 , 芒硝也 。扫地霜煎炼而成,试竹上如解盐,而味辛苦,烧之成焰都尽者,硝石也 , 能消金石,又性畏火,而能制诸石使拒火,亦天地之神物也 。牙 硝,即是芒硝也 。又有生硝 , 不因煮炼而成,亦出蜀道,类朴硝而小坚也 。其论虽辨,然与 古人所说殊别,亦未可全信也 。
好古曰∶硝石者 , 硝之总名也 。但不经火者,谓之生硝、朴硝;经火者,谓之芒硝、盆 硝 。
时珍曰∶诸硝,自晋唐以来,诸家皆执名而猜 , 都无定见 。惟马志《开宝本草》 , 以硝 石为地霜炼成,而芒硝、马牙硝是朴硝炼出者,一言足破诸家之惑矣 。诸家盖因硝石一名芒 硝,朴硝一名硝石朴 , 之名相混,遂致费辨不决 。
而不知硝有水火二种 , 形质虽同,性气迥 别也 。惟《神农本经》朴硝、硝石二条为正 。其《别录》芒硝、《嘉 》马牙硝、《开宝》生 硝,俱系多出,今并归并之 。《神农》所列朴硝 , 即水硝也,有二种,煎炼结出细芒者为芒 硝;结出马牙者,为牙硝;其凝底成块者通为朴硝,其气味皆咸而寒 。
《神农》所列硝石 , 即火硝也,亦有二种,煎炼结出细芒者亦名芒硝,结出马牙者 , 亦名牙硝,又名生硝;其凝 底成块者,通为硝石 。其气味皆辛苦而大温 。二硝皆有芒硝、牙硝之称,故古方有相代之说 。
自唐宋以下 , 所用芒硝、牙硝,皆是水硝也 。南医所辨虽明,而以凝水石、猪胆煎成者为芒 硝,则误矣 。今通正其误 。其石脾一名硝石者 , 造成假硝石也 。见后石脾下 。
「修治」大明曰∶真硝石,柳枝汤煎三周时,如汤少 , 即加热者,伏火即止 。
曰∶凡使硝石 , 先研如粉,用鸡肠菜、柏子仁共二十五个,和作一处,丸如小帝珠子 , 以瓷瓶子于五斤火中 赤,投硝石四两于瓶内,连投药丸入瓶 , 自然伏火也 。
《抱朴子》曰∶能消柔五金,化七十二石为水 。制之须用地莲子、猪牙皂角、苦参、南 星、巴豆、汉防己、晚蚕砂 。
时珍曰∶熔化,投甘草入内 , 即伏火 。
硝石
「气味」苦,寒,无毒 。《别录》曰∶辛,大寒,无毒 。普曰∶神农∶苦;扁鹊∶ 甘 。权曰∶咸,有小毒 。
时珍曰∶辛、苦、微咸 , 有小毒,阴中之阳也 。得陈皮,性疏爽 。
之才曰∶火为之使 , 恶苦参、苦菜,畏女菀、杏仁、竹叶 。
「主治」五脏积热,胃胀闭 , 涤去蓄结饮食,推陈致新 , 除邪气 。炼之如膏,久服轻身 (《本经》) 。
疗五脏十二经脉中百二十疾,暴伤寒,腹中大热 , 止烦满消渴,利小便,及 蚀疮 。天 地至神之物,能化七十二种石(《别录》) 。破积散坚,治腹胀,破血 , 下瘰,泻得根出 (甄权) 。含咽,治喉闭(大明) 。治伏暑伤冷 , 霍乱吐利,五种淋疾 , 女劳黑疸,心肠 痛,赤眼,头痛,牙痛(时珍) 。
资料来源于:李时珍 《本草纲目》
1、最早冰制冷饮起源于中国,那时帝王们为了消暑,让奴隶们在冬天把冰取来,贮存在地窖里 , 到了夏天再拿出来享用 。大约到了唐朝末期 , 人们在生产火药时开采出大量硝石,发现硝石溶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可使水降温到结冰,从此人们可以在夏天制冰了 。以后逐渐出现了做买卖的人 , 他们把糖加到冰里吸引顾客 。到了宋代,市场上冷食的花样就多起来了,商人们还在里面加上水果或果汁 。元代的商人甚至在冰中加上果浆和牛奶 , 这和现代的冰淇淋已是十分相似了 。
2、在汉中有大量的硝石矿,而且在全国也有分布 。然后不同道士的炼丹法不同葛洪《抱朴子内篇 》中以硝石、松脂、猪大肠、雄黄共炼 , 《周易参同契》也有“挺除武都,八石弃捐” , “鼓铸五石、铜,以之为辅枢……千举必万败”但是懒得全了找了 , 你可以去看看 。主要是多以硝石、三黄(雄黄、雌黄、硫黄)、松脂(香)和各种油脂这些的
3、中国传统火药的基本成分是硝石、硫磺和木炭 。硫磺也可以用雄黄代替,木炭也可以用油脂、沥青代替 。而火药的发明,关键是在对硝石(又名焰硝)的识别、性能的了解以及其加工、提纯工艺的进步 。我国利用硝石是很早的,初时写作“消石”,在战国时已用做医药 。其化学组成是硝酸钾 。自然界中的硝石往往是土壤中含氮有机物质在细菌作用下分解、氧化成硝酸后与土壤中的钾素化合而成的 。所以每当秋高气爽的季节,它通常呈皮壳状或盐花状析出来,覆盖在地面、墙脚,这就是所谓的地霜 。特别是在猪圈、马厩、厕所附近的墙角尤多 。硝民扫取这种含硝的土块 , 置于桶内,加水浸泡 。经过滤后,将滤液熬煮或晒干,就得到硝石结晶 。此外 , 在某些岩石表面、洞穴或盐沼地带偶尔也会找到它 。东汉时成书的《神农本草经》上所记载的、“能化七十二种石”的“朴消” , 根据它的“化石”性质 , 大概就是硝石 。
中国炼丹术兴起以后,方士很重视硝石,不断摸索它的性质 , 说它是“感海卤之气所生,乃天地至神之物 , ……能使七十二石化而为水,柔润五金,制炼八石,虽大丹亦不舍此” 。在东汉问世的中国早期丹经《三十六水法》中,硝石就是主角 。
及至唐代,炼丹家们发明了高效的“磺硝法”来制造铅丹 。其工艺过程是先利用熔化的铅与硫磺相反应,使生成硫化铅,然后加硝石一起炒,很快就会生成赤红色的铅丹,而芒硝绝无这种功能 , 因此这倒不失为一种鉴定硝石的科学方法 。但在唐代时,炼丹家则更普遍地知道了利用硝石的助燃性可以鉴别它:把一小块待检验的硝石投到赤热的炭上,就会猛烈燃烧起来;而芒硝投火中,则先化成“水” , 水蒸发尽后,变成白色似枯矾的粉末,与硝石迥然不同 。因此,唐代的炼丹家对硝石性质的认识和多方利用就大步前进了,他们在这时期发明了火药也就不是偶然的了 。
古代有硝石矿,在汉中有大量的硝石矿 , 而且在全国也有分布 。最早冰制冷饮起源于中国,那时帝王们为了消暑,让奴隶们在冬天把冰取来 , 贮存在地窖里,到了夏天再拿出来享用 。大约到了唐朝末期,人们在生产火药时开采出大量硝石,发现硝石溶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可使水降温到结冰 , 从此人们可以在夏天制冰了 。以后逐渐出现了做买卖的人,他们把糖加到冰里吸引顾客 。到了宋代 , 市场上冷食的花样就多起来了 , 商人们还在里面加上水果或果汁 。元代的商人甚至在冰中加上果浆和牛奶 , 这和现代的冰淇淋已是十分相似了 。(参考资料:较客观的官方网站 。)
在汉中有大量的硝石矿 , 而且在全国也有分布 。然后不同道士的炼丹法不同葛洪《抱朴子内篇 》中以硝石、松脂、猪大肠、雄黄共炼,《周易参同契》也有“挺除武都,八石弃捐”,“鼓铸五石、铜 , 以之为辅枢……千举必万败”但是懒得全了找了,你可以去看看 。主要是多以硝石、三黄(雄黄、雌黄、硫黄)、松脂(香)和各种油脂这些的 。
中国传统火药的基本成分是硝石、硫磺和木炭 。硫磺也可以用雄黄代替,木炭也可以用油脂、沥青代替 。而火药的发明,关键是在对硝石(又名焰硝)的识别、性能的了解以及其加工、提纯工艺的进步 。我国利用硝石是很早的,初时写作“消石” , 在战国时已用做医药 。其化学组成是硝酸钾 。自然界中的硝石往往是土壤中含氮有机物质在细菌作用下分解、氧化成硝酸后与土壤中的钾素化合而成的 。所以每当秋高气爽的季节,它通常呈皮壳状或盐花状析出来,覆盖在地面、墙脚,这就是所谓的地霜 。特别是在猪圈、马厩、厕所附近的墙角尤多 。硝民扫取这种含硝的土块 , 置于桶内,加水浸泡 。经过滤后,将滤液熬煮或晒干,就得到硝石结晶 。此外,在某些岩石表面、洞穴或盐沼地带偶尔也会找到它 。东汉时成书的《神农本草经》上所记载的、“能化七十二种石”的“朴消”,根据它的“化石”性质,大概就是硝石 。
(参考:较客观的官方网站 。)
硝石又称焰硝、钾硝石等 。无色、白色或灰色结晶状 , 有玻璃光泽 。可用于配制孔雀绿釉 。还可用作五彩、粉彩的颜料 。制造火药的原料之一 。
硝石矿里开采出来的并非硝石而是一种以硝酸盐矿物为主要组分的沉积矿床 。最常见的矿物是钠硝石和钾硝石,共生矿物有石盐、石膏、无水芒硝等 。
矿石开采出来后钠硝石采用沥滤和太阳蒸发、结晶相结合的加工方法,钾硝石采用提纯法和转化法等加工方法得到硝石 。
在汉中有大量的硝石矿,而且在全国也有分布 。然后不同道士的炼丹法不同葛洪《抱朴子内篇 》中以硝石、松脂、猪大肠、雄黄共炼,《周易参同契》也有“挺除武都,八石弃捐” , “鼓铸五石、铜,以之为辅枢……千举必万败”但是懒得全了找了 , 你可以去看看 。主要是多以硝石、三黄(雄黄、雌黄、硫黄)、松脂(香)和各种油脂这些的
文章插图
2、古代造火药的硝石从何而来?火药的发明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伟大发明之一 。它的起源和炼丹术,本草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古代黑火药是硝石、硫黄、木炭以及辅料砷化合物、油脂等粉未状均匀混和物,这些成分都是中国炼丹家的常用配料.把这种混和物叫做药,也揭示着它和祖国医学的渊源关系 。
中国火药史的研究 , 首先由 进行了开创性工作(1),他揭示了唐代炼丹家的原火药配方的意义 , 又研究了五代、宋、元的火药和火器,特别是有说服力地论证了中国的火药先 传入阿拉伯国家再传入欧洲,这正是中国炼丹术西传的路线,也是国瓷器和造纸术的西传类似的 。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发明,为世界文化作出了贡献 。
自 五十年代初期的研究起,关于火药的研究历三十年一直保持着这个认识程度 。王奎克、朱晟、郑同、袁书玉[2] 在探讨葛洪《抱朴子内篇 》中以硝石、松脂、猪大肠、雄黄共炼可以制取单质砷的实验中发现:共炼过程在350 ~400℃起火爆炸,温度是关键(也就是中国炼丹术家经常强调的“火候”之一) 。因此原火药起源可以上溯到公元四世纪,《抱朴子内篇•仙药》应是原火药成分最早记录 。王氏等的研究是火药史研究的一个新阶段 。
火药之所以成为火药,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硝石(硝酸钾)的引入 。据唐•李 等《太平御览》,公元前六世纪的“范子计然曰:消石出陇道”,以及“石硫黄出汉中” 。可见中国使用硝石和硫黄是很早的 。
一种看法认为,地名“陇道”“汉中”不见于秦以前 。那么《史记•扁鹊公列传》,汉•刘向《列仙传》 , 推测年代部分为汉代的 《三十六水法》都提到了硝石;汉代使用硝石 , 更有依据 。《淮南子•天文训》说:“日夏至而流黄译” , 《说文》有“留黄”出产之记载等,《神农本草经》中硝和硫黄分别为上品和中品药 。
东汉《周易参同契》说:“挺除武都 , 八石弃捐”,“鼓铸五石、铜,以之为辅枢……千举必万败”,都说明包括硝石在内的五石或八石[3] ,由于其强氧化性使火法反应进行激烈,在当时还没有很好地驯服它、掌握它 。“挺除武都”,尤其值得注意 , 说明当时已经有人试炼了武都雄黄[4],和八石之一的硝石,大概没有成功,至少对《参同契》作者是这样 。
由二世纪的魏伯阳到四世纪的葛洪,炼丹术方兴来艾,炼丹著作由"火记六百篇”(《参同契》)到“披涉篇卷,以千计矣”"(《 抱朴子内篇•金丹》) 。这一段时间内,可能有许多炼丹家在进行八石炼雄的试验[5]。硝石炼雄黄,应该得到氧化砷 。葛洪记载的三物炼雄黄的成功之例,引入了松脂、猪大肠等有机物 , 可使氧化砷还原为砷单质. 。但仍然要控制温度,超过一定温度,就起火爆炸 。古代没有温度计,必定有超过的时候 , 也就是制炼单质砷有成功,也有“失败”的时候,后一情况正是原火药产生的萌芽 。后来火药成分也是积极利用这一实验现象的结果 。也可以从两个方面得到参证:
(1)早期军事火药的配方,多以硝石、三黄(雄黄、雌黄、硫黄)、松脂(香)和各种油脂为主 。如宋代《武经总要》和明代 火龙经》的火药方,都是如此 。
(2)中国炼丹术西传和中国火药的西传是有联系的 。阿拉伯和西欧炼丹术很多具体操作和使用药品与中国炼丹术相同 。曾被归属首先发现砷的马格努斯,恰恰也是常常被归属发现火药之人(另一著名被归属者是罗哲尔•培根) 。葛洪之三物炼雄黄由于温度不同而有制砷和火药性质之别,集两种功能于一配方之中,马格努斯曾做过砷和火药实验和记述,也不应纯属偶然 。由葛洪经过中、阿(拉伯)许多炼丹家之手而到马格努斯,本来是有渊源关系的 。
suijjdjnjdnndh
有矿地
文章插图
3、硝石是通过什么方式获得?硝石即硝酸钾,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原料,来自于天然矿物的主要成分硝酸钾;主要用于制造黑火药、火柴、玻璃制品、陶瓷制品、药品、食品等 。
黑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火药,也是现代炸药的前身 。它是由硝酸钾、硫磺和木炭三种原料按一定比例制成的混合火药 。
长期流传的简易配方为“一硝二磺三木炭”,就是 16 两为 1 斤的一斤(500g)硝酸钾 , 二两(62g)硫磺和三两(93g)木炭 。基本与现代黑火药的常用配比 KNO3:S:C=75%:10%:15%相符 。硝石也是现在常用的矿山火药、引火线、烟花爆竹等的原材料 。
扩展资料;
硝石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 。运输时单独装运 , 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
严禁与酸类、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等并车混运 。运输时车速不宜过快 , 不得强行超车 。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彻底清扫、洗净,严禁混入有机物、易燃物等杂质 。
文章插图
4、古人如何做硝石凡硝,华夷皆生,中国则专产西北 。若东南贩者不给官引(1),则以为私货而罪之 。硝质与盐同母,大地之下潮气蒸成 , 现于地面 。近水而土薄者成盐,近山而土厚者成硝 。以其入水即消溶,故名曰“硝” 。长、淮(2)以北 , 节过中秋,即居室之中,隔日扫地,可取少许以供煎炼
凡硝三所最多:出蜀中者曰川硝 , 生山西者俗呼盐硝,生山东者俗呼土硝 。凡硝刮扫取时(墙中亦或进出),入缸内水浸一宿,秽杂之物浮于面上 , 掠取去时,然后入釜 , 注水煎炼 。硝化水干,倾于器内,经过一宿 , 即结成硝 。其上浮者曰芒硝,芒长者曰马牙硝(皆从方产本质幻出),其下猥杂者曰朴硝 。欲去杂还纯 , 再入水煎炼 。入莱菔数枚同煮熟,倾入盆中,经宿结成白雪,则呼盆硝 。凡制火药,牙硝、盆硝功用皆同 。
凡取硝制药,少者用新瓦焙,多者用土釜焙,潮气一干,即取研末 。凡研硝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生,则祸不可测 。凡硝配定何药分两,入黄(3)同研,木炭则从后增入 。凡硝既焙之后,经久潮性复生 。使用巨炮,多从临期装载也 。
—————————–选自《天工开物》—————-
简单的说,就是通过 动物或者人的分泌物,经过较长时间的氧化之类的反应,得到 一些黑乎乎的脏泥巴,稍微提炼一下就是硝石 。
当然,最好是直接去购买硝石 。在古代的主要产地是西北地区有直接出产的矿石 。
文章插图
5、中国古代硫磺和硝石容易弄到么?哪里产这些东西?【古代硝石怎么获得,古代硝石是怎么来的,有硝石矿吗?】硝石是自己制取在厕所盘边的泥土中可以提炼出来硫磺绝大多数是从日本进口的特别是在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