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陕西春节风俗习惯有哪些?黄土高原的春节显得尤为的红火和热闹 。全国各地的春节习俗大同小异 , 陕西民风古朴,春节习俗带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那么,你知道陕西的春节习俗都有哪些吗?想了解更多关于陕西的民风民俗就往下看吧 。
陕西人如今仍把春节叫作“过年”,并流传下来一个关于过年的故事 。在远古时 , 有一种叫“年”的猛兽,每当寒冬将至新春来临的夜晚 。出来食人,使得人们不得安宁 。人们在与“年”的搏斗中,发现这种凶残的猛兽最怕火光和响声,于是人们想了个办法,一旦“年”出现时 , 便燃起大火,投入竹节 , “年”一见熊熊大火,听见叭叭炸响的爆竹,就逃遁得无影无踪 。后来,便逐渐形成了过年团聚、守岁、挂红灯、帖对联、放爆竹、吃年饭的风俗习惯 。
陕西乡村腊月二十三即入年关 , 把过腊月二十三叫“过小年” 。农村有些地方叫“祭灶”,即祭主宰吉凶祸福的“灶王爷”,以求温饱 。过罢小年,人们便为春节做准备了 。一般农家,杀猪宰羊,碾米磨面 , 做点豆腐,购买蔬菜,吊挂粉条,准备好过年所需的一切食物 。关中腊月二十七到二十九为关中人蒸馍时间,家家户户豆要蒸好多馍和包子,并准备礼馍 。
礼馍分为三种:一种是媳妇要给娘家带的“大馍” , 状如蜗牛壳,里面包的是菜油、干面、葱花合拌的馅;一种是带给不太走动的远方亲戚的“小馍”,形如菱角;另外是自家吃的馍,做成老虎、小鸟、鱼等各种吉祥动物的形状,在馍顶部表面会用红色颜料点上红点,象征吉祥 。这些馍和包子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后,有“正月十五以前不擀面”的习俗 。妇女上街为老人和孩子添置衣裳鞋袜、老年人则购买红纸、年画、冥币、白麻纸等大年礼仪用品 。
大年初一讲究不出门 , 不能走亲戚,出嫁的女子不能回娘家 。初十到正月十五,称为“追节” , 舅舅要带着灯笼和自家用面蒸的鱼到外甥家 , 给外甥“送灯” 。正月十四晚上 , 有新媳妇和新生小孩的家里,要把自家蒸的花馍摆出来看 。
大年前两天,陕西不论关中、陕南、陕北 , 还是城市农村 , 要“扫舍” , 城里人叫打扫卫生 。家家房前屋后,窑里赛外,连拐角都要打扫得于于净净 。窗房上重新糊上白纸,贴上大红窗花 。年三十早,家家房户贴对联和门神,屋里挂上年画 。年终于来临了 。
大年三十晚饭前,家家户户必须把房子、院落、房前屋后打扫干净,收拾清整,贴好大红对联(有丧服的人家贴黄色或绿色对联)及门神、窗花等,大门及堂屋、卧室、灶房、牲畜圈等处都要贴相应的对联 。一切准备就绪,便开始点腊烛、烧香、燃放爆竹、祭祀先祖 。之后,全家大小共聚一桌吃“团圆饭”,俗谓“团年” 。晚上 , 各家灯火通明 , 炉火熊熊,老少彻夜不眠,围炉“守岁”,俗称“坐年根” 。
在守岁的同时 , 合家大小依次要洗澡,换新衣,包饺子,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 。待到子时(相当于今23时――1时) , 万家鞭炮齐鸣,意为“接天星”,“迎财神” , 有的还摆上香案,行跪拜之礼 。据说谁家鞭炮响得最先 , 财神就先光临谁家 。然后,便是晚辈为长辈们磕头拜年 , 长辈们也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给孩子 。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个赞或者在线咨询(仅供娱乐):http://www.adxqd.com/xz/
文章插图
2、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
中国古俗中,上元节(天官节、元宵节)p中元节(地官节、盂兰盆节)p下元节(水官节)合称三元 。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 。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汉武帝时 , 太一神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 , 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
传统习俗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 。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
2008年6月 , 元宵节选入第二批GJ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元宵节习俗
1.张灯结彩
自从元宵张灯之俗形成以后,历朝历代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 。
梁简文帝曾写过一篇《列灯赋》:南油俱满,西漆争燃 。苏征安息,蜡出龙川 。斜晖交映,倒影澄鲜 。描绘了当时宫廷在元宵张灯的盛况 。隋炀帝时,每年正月十五举行盛大的晚会,以招待万国来宾和使节 。
2.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 , 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 。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 。
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 。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
历代人们除游灯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厕神、过桥摸钉走百病等习俗 , 有击太平鼓、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游戏 。
3.耍龙灯
也称舞龙灯或龙舞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 。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 。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 。
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 。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
4.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 。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 。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 。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
5.舞狮子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 , 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 。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
舞狮子始于魏晋,盛于唐,又称狮子舞、太平乐,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装扮成狮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当引狮人 , 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有抖毛、打滚等动作 , 武狮表现狮子的凶猛,有腾跃、蹬高、滚彩球等动作 。
6.划旱船
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 。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 。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 , 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 。有时还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档着表演,则多半扮成丑角 , 以各种滑稽的动作来逗观众欢乐 。划旱船流行于中国很多地区 。
7.吃元宵
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 。宋代 , 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 。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
古时元宵价格比较贵,有一首诗说: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路行,不得金钱不得回 。北方滚元宵 , 南方包汤圆,这是两种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 。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 , 可荤可素 , 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 , 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
8.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 。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 , 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
9.逐鼠
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 。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 。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
10.送孩儿灯
简称送灯 , 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 。
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 , 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 , 则除大宫灯外 , 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
11.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 。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 , 占卜蚕桑,并占众事 。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 , 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 。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 , 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 。真实地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
12.走百病
走百病 , 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 , 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 。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 , 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
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有的在十五日 , 但多在十六日进行 。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 , 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夜半,始归 。
13.男女定情
【陕西正月十五风俗,陕西春节风俗习惯有哪些?】 中国的情人节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 , 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 , 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 。
文章插图
3、陕西(西安)过年有哪些习俗?1、吃饺子:在中华民俗中的,除夕守岁吃饺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无法替代的重头大宴 。饺子又名交子或者娇耳,为除掉一年的晦气,远方的人们都会跋山涉水回乡和家人过冬节吃饺子,以示有个圆满的归宿 。
2、逛大唐西市庙会:西安大唐西市庙会是盛唐时期我国最大的庙会之一,在中断千年之后终于再次和广大市民见面,融会了中西风情、雅俗共赏,已成为西安春节期间一道文化大餐 。
3、过年蒸花馍:蒸花馍是我国北方地区的民俗之一,按照习俗,从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开始蒸花馍,让再普通不过的麦面馒头,摇身一变 , 成为工艺品 。当地人以拥有为喜庆-陕西地区独特的主食花馍 。
4、祭把社火:民间社火来源于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 。社,即土地神,火 , 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 。随着社会的发展,使祭把社火的仪式逐渐增加了娱人的成分,成为规模盛大 , 内容繁富的民间娱乐活动 。
扩展资料:
过年期间注意事项:
1、出行安全,春节期间,大家都要和亲人团聚 , 特别是在外打工的游子,都会买票返乡,所以一定要注意出行的安全,春节期间 , 亲戚朋友相互走动 , 也要注意驾车安全,特别是不要醉酒驾车 。
2、孩子的安全,春节期间出外游玩的人比较多,带孩子的家长一定要保证孩子在视线范围之内 , 孩子燃放烟花爆竹,要在家长的监护下进行 。
3、居家安全,要注意防火防盗,出门之前关好门窗,冬天取暖设备比较多,要注意通风换气 ,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
4、饮食安全,春节期间,大鱼大肉比较多,要控制饮食,尽量不要暴饮暴食 , 要注意饮食搭配 , 尽量做到均衡饮食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陕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节习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过年
文章插图
4、陕西的春节有哪些风俗?1、陕西乡村腊月二十三即入年关,把过腊月二十三叫“过小年” 。农村有些地方叫“祭灶”,即祭主宰吉凶祸福的“灶王爷” , 以求温饱 。过罢小年 , 人们便为春节做准备了 。一般农家 , 杀猪宰羊 , 碾米磨面 , 做点豆腐,购买蔬菜,吊挂粉条,准备好过年所需的一切食物 。
2、大年初一讲究不出门,不能走亲戚,出嫁的女子不能回娘家 。初十到正月十五,称为“追节”,舅舅要带着灯笼和自家用面蒸的鱼到外甥家,给外甥“送灯” 。正月十四晚上,有新媳妇和新生小孩的家里,要把自家蒸的花馍摆出来看 。
3、大年前两天,陕西不论关中、陕南、陕北,还是城市农村,要“扫舍”,城里人叫打扫卫生 。家家房前屋后,窑里赛外,连拐角都要打扫得于于净净 。窗房上重新糊上白纸,贴上大红窗花 。年三十早,家家房户贴对联和门神 , 屋里挂上年画 。年终于来临了 。
4、大年三十晚饭前,家家户户必须把房子、院落、房前屋后打扫干净,收拾清整 , 贴好大红对联(有丧服的人家贴黄色或绿色对联)及门神、窗花等,大门及堂屋、卧室、灶房、牲畜圈等处都要贴相应的对联 。一切准备就绪,便开始点腊烛、烧香、燃放爆竹、祭祀先祖 。之后 , 全家大小共聚一桌吃“团圆饭”,俗谓“团年” 。晚上各家灯火通明,炉火熊熊 , 老少彻夜不眠,围炉“守岁”,俗称“坐年根” 。
5、在守岁的同时 , 合家大小依次要洗澡,换新衣 , 包饺子,准备迎接新年的到来 。待到子时(相当于今23时――1时),万家鞭炮齐鸣,意为“接天星”,“迎财神”,有的还摆上香案,行跪拜之礼 。据说谁家鞭炮响得最先,财神就先光临谁家 。然后 , 便是晚辈为长辈们磕头拜年,长辈们也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给孩子 。
文章插图
5、陕西过年的风俗有哪些陕西过年的风俗如下:
1、枣牌牌
在陕西,过年都要给孩子做个“枣牌牌”,“枣牌牌”就是用红线穿上红枣、谷草秸秸,上面挂个铜钱,下面坠个鞭炮,挂在孩子的背后,这是一种避邪祝福的吉祥物,在这里,还可以看到有的人家用红线穿上做针线活用的“顶针”,挂在孩子的脖子上,这也是祝福的吉祥物,叫“增岁顶针”,每年增加一个,一直到十二岁为止 。
2、秧歌拜年
春节期间,村村都组织秧歌队,挨门逐户拜年,在这里俗称“沿门子”,秧歌拜年首先是谒庙、敬神,祈祷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到各家各户拜年,秧歌队每到一户,伞头触景生情,即兴创作自编唱词向主人祝福 。
3、吃饺子
在中华民俗中的,除夕守岁吃饺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无法替代的重头大宴,饺子又名交子或者娇耳,为除掉一年的晦气,远方的人们都会跋山涉水回乡和家人过冬节吃饺子,以示有个圆满的归宿 。
4、过年蒸花馍
蒸花馍是我国北方地区的民俗之一,按照习俗 , 从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十五 , 家家户户都开始蒸花馍,让再普通不过的麦面馒头,摇身一变,成为工艺品,当地人以拥有为喜庆,陕西地区独特的主食花馍 。
5、祭把社火
民间社火来源于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 , 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随着社会的发展,使祭把社火的仪式逐渐增加了娱人的成分,成为规模盛大,内容繁富的民间娱乐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