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闹元宵的由来据说源于汉代平定诸吕之乱,那么它与哪个皇帝有关?正月十五闹元宵的来历
元宵节又叫“灯节”、“上元节” , 是我国民间非常隆重、热闹的娱乐型盛大节日 。
元宵节起于汉朝,关于元宵节的起源众说不一 。
一说汉高祖刘邦死后 , 吕后(雉)临朝称政 , 吕氏宗族把持朝政 。吕雉死后,周勃、陈平等人平叛诸吕,拥立刘恒为帝,称汉文帝 。因平叛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所以每到是夜 , 汉文帝都要微服出访 , 与民同乐,以示纪念 。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 , 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也叫“元夕”、“元夜” 。
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元宵节源于汉朝皇帝祭祀泰一 。据史料记载 , 司马迁建议汉武帝修改历法,刨建“太初历”(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时,就已把元宵节列为重大纪念节日 。《史记?乐书》载:“汉家常以正月上元祭祀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祭,至明而终” 。“太一”又称“泰一”、“太乙”,是主宰一切的神 。《星经》说泰一星是“天帝神,主十六神” 。此说认为正月上元是朝廷的祭祀大典,全城张灯结彩,通宵达旦 。
还有一说,佛教传人中国,佛教徒认为正月十五日是佛祖示现神变降伏妖魔的日子,要举行法会纪念佛祖神变 。为显佛祖神威,要大放华灯 。此举流传到民间,士族庶民,一律挂灯 。至此,在祭泰一神的旧说之上,又有了燃灯礼佛的意义 。原有的神仙术与佛教礼仪相结合 , 形成了中西合壁的独特习俗 。汉朝皇帝崇尚佛教,此习俗亦因官府的倡导而流行 。《事物纪原》说:汉代两都长安城有执金吾负责宵禁,“晓瞑传呼 , 以禁夜行”,唯有正月十五日夜晚,皇帝特许执吾金驰禁,前后各一日,允许士民踏月观灯 。这就是元宵节时许多地方写有“金吾不禁”的由来 。
与以上传说相比,民间关于东方朔巧定元宵节的传说更具有传奇色彩 。传说汉武帝时有个宫女叫元宵,因思念父母不得相见,欲觅死 。足智多谋、心地善良的汉武帝近臣东方朔对元宵十分同情 。为了使元宵有机会同父母见面团圆,他传布火神将要在正月十五日烧毁京都长安 。
见全城百姓恐慌不已,东方朔便劝汉武帝,在正月十五日让宫廷里的人全部外出避火灾,再让全城百姓挂红灯放焰火,骗过天上察看火情的火神,以保证正月十五日长安太平无事 。在东方朔的帮助下,宫女元宵得以出宫与父母团圆 。从此,正月十五日夜各地要挂红灯,放焰火 。
汉后少帝刘弘 。
诸吕之乱是西汉初期,在朝的吕氏一党所谓的扰乱朝政行为及由此引发的众大臣带兵反攻的一系列事件 。其真实本质是刘姓宗室及其支持者,借口吕氏作乱所发动的针对吕氏的政变行为 。
刘邦死后,刘盈登基为汉惠帝 。刘盈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 。
刘盈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 。
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襄耳中,刘襄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不分男女老幼全部被处死,吕氏集团彻底被消灭 。
诸吕之乱的结束实际上迎来了后来西汉的文景之治这一稳定时期 。而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
元宵节起于汉朝,关于元宵节的起源众说不一 。
一说汉高祖刘邦死后 , 吕后(雉)临朝称政 , 吕氏宗族把持朝政 。吕雉死后 , 周勃、陈平等人平叛诸吕,拥立刘恒为帝,称汉文帝 。因平叛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所以每到是夜,汉文帝都要微服出访,与民同乐,以示纪念 。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也叫“元夕”、“元夜” 。
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元宵节源于汉朝皇帝祭祀泰一 。据史料记载 , 司马迁建议汉武帝修改历法,刨建“太初历”(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时,就已把元宵节列为重大纪念节日 。《史记?乐书》载:“汉家常以正月上元祭祀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祭 , 至明而终” 。“太一”又称“泰一”、“太乙”,是主宰一切的神 。《星经》说泰一星是“天帝神,主十六神” 。此说认为正月上元是朝廷的祭祀大典 , 全城张灯结彩,通宵达旦 。
汉代平定诸吕之乱在公元前180年,主要是与刘恭和刘弘两位在位皇帝有关 。汉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九月,西汉平定诸吕之乱的作战 。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 , 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 , 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 ,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 。(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
汉代平定诸吕之乱是在前180年主要是与刘恭和刘弘两位在位皇帝有关 。汉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九月,西汉平定诸吕之乱的作战 。
公元前180年七月,吕后因病去世 。吕氏的诸侯王,害怕刘氏迫害,于是在同年九月 , 吕禄家中秘密讨论造反之事,夺取刘汉政权 。这次密谋的消息传到了刘氏宗室–齐王刘襄那里,为了保卫刘氏的江山,他决定起兵讨伐诸吕 。
而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就有了 。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于是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 。因此 , 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我国流传下来 。
文章插图
2、元宵的由来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 。《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 , 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 , 至晦而罢 。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 , 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
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 。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 , 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 。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 。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 。在国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而为人所知 。
据传,汉文帝在元月十五日平定了“诸吕之乱”,因此就将这一天定为元宵节 。汉高祖刘邦死后 , 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 。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 。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 , 共谋作乱之事,以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
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 。随后,刘囊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刘恒登基 , 称汉文帝 。
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 。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即“元宵节” 。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 , 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 , 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
河北较为独特的元宵节习俗有井陉的拉花,井陉拉花是一株古老艺术奇葩 。赞皇县元宵节习俗――“拉碌碡”,拉禄碡是一种表现劳动生活的舞蹈 , 主要活动在元宵节,它以打击乐伴奏 。有大鼓、大锣、铙、水镲等 。
永平府元宵节,有病的妇女群聚窑下 , 称“陶灸” 。儿女交错度桥,称“度百厄” 。也有人以纸裁剪为九条纸绳,信手打结以卜休咎,称“结羊肠” 。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的大节,颇为显要 。元宵节的得名 , 因其节俗活动在一年的第一个月(元)的十五日夜(宵)举行而来 。元宵节也叫“灯节”、“灯夕”,因为这个节日的主要活动是夜晚放灯,故名 。此外,元宵节也叫“上元”、“上元节” , 这是从道教借来的说法 。
关于元宵节习俗的形成,说法颇多,但一般变为在汉代就初具雏形 。史载汉武帝的时候,汉室要祭祀一位叫“太一”的神明 。据称泰一是当时相当显赫的一位神明,地位在五帝之上,并有恩于汉帝,所以受到的奉祀比较隆盛 。相传另一位汉室皇帝汉文帝也和元宵节有关 。
这位汉文帝是大将周勃勘平“诸吕之乱”即位称帝的,而那勘平叛乱的日子正是正月十五,所以此后每逢正月十五夜晚汉文帝都要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并且确定这天为元宵节 。不过,和这两位汉室皇帝有关的正月十五夜祭太一、游玩,并无张灯、放火的记载,汉室的另一位皇帝――汉明帝则敕令元宵燃灯,从而形成了后世张灯、观灯的习俗 。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的大节 , 颇为显要 。元宵节的得名,因其节俗活动在一年的第一个月(元)的十五日夜(宵)举行而来 。元宵节也叫“灯节”、“灯夕”,因为这个节日的主要活动是夜晚放灯,故名 。此外,元宵节也叫“上元”、“上元节”,这是从道教借来的说法 。
关于元宵节习俗的形成,说法颇多,但一般变为在汉代就初具雏形 。史载汉武帝的时候,汉室要祭祀一位叫“太一”的神明 。据称泰一是当时相当显赫的一位神明,地位在五帝之上,并有恩于汉帝,所以受到的奉祀比较隆盛 。相传另一位汉室皇帝汉文帝也和元宵节有关 。
这位汉文帝是大将周勃勘平“诸吕之乱”即位称帝的,而那勘平叛乱的日子正是正月十五 , 所以此后每逢正月十五夜晚汉文帝都要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并且确定这天为元宵节 。不过,和这两位汉室皇帝有关的正月十五夜祭太一、游玩,并无张灯、放火的记载,汉室的另一位皇帝――汉明帝则敕令元宵燃灯,从而形成了后世张灯、观灯的习俗
文章插图
3、古代哪个皇帝发明了元宵节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 。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汉武帝时,“太一神”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
文章插图
4、元宵节的来历?元宵节的来历?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 , 是春节后的第一个佳节,也是华夏民族最富有诗意的传统节日 。在这一天里,每家每户在门前屋内悬挂五彩缤纷的花灯,寓意吉祥如意;晚上全家人坐在一起品尝吉祥之食–元宵,象征丰收和睦之日如环无端没有尽头 。
古人将“元”解释为“第一”、“夜”称为“宵”,农历正月十五之夜为新年首个月圆之夜,故称元宵节 。此时 , 大地回春,民间老百姓张灯结彩 , 观灯游赏,因此元宵节又叫“灯节”、“灯夕” 。
关于元宵节的起源 , 很多学者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我们来看与之有关的四个传说 。
古人认为“太乙”天神掌管着世间人类的命运,他手下有九条龙 , 掌控着人间何时遭遇饥荒瘟疫之祸,何时受旱灾水涝之苦 。自秦始皇始 , 皇帝每年都举行盛大的仪式,祈求太乙神赐予国家风调雨顺,以及他与臣民们健康长寿 。到了汉武帝时代,朝廷尤其重视元宵灯会,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将元宵钦定为最重要的佳节之一,庆祝仪式通宵进行 。因此,元宵节就是拜“太乙”神的日子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 , 就己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
第二个传说,专管人间祥运的道教之神“天官”,其生日恰好为农历正月十五 。据传他爱好热闹,因此其信徒们就准备了各种各样的活动 , 祈求吉祥安康 。“元宵节”称之为“上元节”的,就是从道家从发 。根据道教的“三元” , 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 , 是道教的三个节日 。
第三个传说,汉惠帝刘盈去世后 , 吕后垂帘 。一批开国老臣如周勃、陈平等,一心保汉,合力清除诸吕势力 , 在公元前179年,拥戴刘恒,这就是汉文帝 。文帝广开言路 , 施仁政,励精图治,汉帝国逐渐强大起来 。而清除诸吕势力的日了恰好为正月十五日,因此每到这天晚上,文帝就下诏张灯结彩 , 与民同乐,以示记念 。又因正月为元月,“宵”指的是“夜” , 文帝干脆将正月十五日钦定为元宵节 。
第四个传说,东汉明帝时 , 佛教首次进入中国,不过并没有对中国人产生很大影响 。一天,明帝梦见皇宫里出现个金人 , 正当他准备问清“金人”来自何方时,却突然发现“金人”升入天空,最后消失在西方 。第二天,明帝派遣一位学士前往印度取经,经过艰辛万苦,学士最终带回了经卷 。明帝随即下令建造一所寺庙供佛雕安身、收藏经书 。佛教徒们相信佛能驱走黑暗 , 因此明帝下诏让民间每家每户都张灯结彩,即“灯节”的缘由 。后来,这个习俗传承了下来 , 灯盏由最初简朴,再到华贵,样式也变得多起来 , 且庆贺的规模也越
文章插图
5、元宵是谁发明的?元宵起源于煮蚕茧祭蚕神太原新闻网 2005-02-22 17:37:59 来源:人民网文化论坛元宵节的来历,有许多种说法 。一说,汉武帝时有一个宫女名叫元宵,做得一手好汤圆;元宵想念家里的父母姊妹 , 感动了东方朔;东方朔就编了一个玉帝要火烧长安城的故事,让汉武帝批准在正月十五日,家家户户做汤圆、点灯笼 , 同时允许娘娘、宫女出宫,与民同乐,以避邪;到了那一天,元宵在自己的灯笼上写着“元宵”两个字 , 带着自己做的汤圆出了宫,并顺利地与父母姊妹团圆,从此汤圆就又被称为元宵 。另一说 , 唐王李世民当了皇帝后,不断有外敌侵扰,于是派大将军郭子仪出征;郭子仪打了胜仗回师时 , 已过了春节这个年;李世民决定在正月十五、十六这两天,为郭子仪补过一个小年,还要用一种新鲜的食物款待郭子仪;皇宫里的御厨都犯了难 , 最后才想出了做一种把米磨成面再包馅的食物;李世民和郭子仪、魏徵等大臣吃了这种食物都说好,问叫什么名字;御厨灵机一动说就叫“白面团” , 魏徵说:“这些白面团圆溜溜的,象征着天下一统、人民团圆,就叫唐圆吧!”李世民听了大喜 , 传令天下这一天都吃唐圆;老百姓说叉了音,就变成了汤圆;正月十五本是道教的上元节,从此又改叫元宵节了 。据网友北强介绍 , 民间相传楚昭王正月十五乘船过长江,见江面上漂浮着一些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 , 随向孔子请教,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 。”其实 , 上述说法恰恰表明元宵的来历,很早就已经被人们忘掉了 。记不得哪年,笔者读到苏轼的《浣溪沙》“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当时忽然产生一个念头 , 这煮蚕茧的形象与味道,实在与煮元宵太相似了 。事实上,中国人最早发明养蚕、抽丝、织作丝绸面料的技术,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 , 并留下了许多传说故事;例如,黄帝正妃嫘祖养蚕的故事,马头娘的蚕马故事 , 《山海经》还记有“呕丝之野”的内容 。在很早的时代,每年开始养蚕之前,都要由正宫娘娘(国家的第一夫人)主持祭祀蚕神的仪式(皇帝则主持开耕仪式 , 符合男耕女织) 。一般来说,祭神如神在,即祭神活动要模拟再现有关的场景 。因此,笔者推测 , 祭祀蚕神的场景之一,就是模拟煮蚕茧的形象,以预祝当年的蚕业丰收 。那么,用什么来象征蚕茧呢?估计曾用过许多种食物,不过最后流传下来的乃是元宵或汤圆(可能是它们特别耐煮的缘故) , 雪白的米粉面在外圈象征蚕茧丝,里面的红褐色的馅代表蚕蛹,应当说是维妙维肖 。有趣的是 , 《易经》的剥卦,笔者在《神奇的八卦文化与游戏》一书(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中解释为“养蚕的行为和注意事项”(易经实际上是一部行为知识规范手册) 。其中,初爻的“床” , 指得正是养蚕的蚕床,“剥”即剥茧抽丝;六五爻的“贯鱼以宫人宠”,表明女人是养蚕的主角;上九爻的“硕果不食”云云 , 即是指吃蚕蛹(当然也可能指吃蚕蛹的替代品元宵了) 。历史悠久的民族,每一种古老的食物或饰物,可能都是一个“文化集成”品,信否?说明一:2001年元宵节的中午在读书论坛贴了一句“据我考证,元宵起源于古人煮蚕茧”,以示对元宵节的庆祝 。下午原准备接着一部山海经童话故事的创作 , 不料看了一眼BBS , 有海外网友符号先生要求快快写出有关的考证来 。只好来一篇急就章 , 供网友欣赏,并共渡元宵佳节 。说明二:2002年的元宵节,将上述文字重新发布在网上BBS,有网友对此观点提出若干质疑 。一是认为正月十五祭蚕神,时间早了些,这么冷的天,既没有桑叶,蚕宝宝也没有出世 。其实,正月初一作为春节,表明产生这种习俗的那个时代,春天的到来要比今天早;而且祭祀蚕神的时间,有一些提前量也是可以理解的,它实际上有点类似养蚕生产的动员令,当然要提前发布了 。另一种观点则是从语源学角度分析问题,认为元宵是指元夜,即每年第一个月的月圆之夜,正如人们要把每年第一个太阳升起的日子称之为元旦一样,因此与祭祀蚕神不沾边 。这种观点的失误在于把时间的名称与食品的名称完全割裂开来 , 用时间的文化内涵取代了食品的文化内涵 。事实上,古人用煮元宵来象征煮蚕茧 , 从而达成祭祀蚕神的作用,并不妨碍这一天可以是元夜(估计祭祀蚕神的时间最初并不固定,后来才选定元夜这一天,因为这是一个大家都很容易掌握的时间) 。在笔者看来,上古时期人们很少离家外出打工,因此元宵的圆球形状最初并没有什么团圆的意思;至于用元宵来象征满月并煮了吃 , 更是后人的不伦不类观点强加在了古人身上 。事实上,元宵这种食物,如果它真的有什么文化内涵的话,恐怕没有比象征着煮元宵祭蚕神更贴切的了 。至于蚕神在当时人心目中的地位,则可以从黄帝正妃发明或改进养蚕技术得到证明,也可以从远古行为手册《易经》有养蚕知识介绍的剥卦得到证明 。解读易经 , 一种方法是从卦爻的结构形状、相互关系来解释 , 一种是从卦爻辞的占卜功能进行解释,还有一种是从卦爻辞的社会文化内涵进行解释 。我对易经的解读采取的是第三种角度,即认为易经是周初的行为规范手册 。关于剥卦,关键是如何解释“床”,以及古人为什么要“剥床” 。我的解释是这里的“床”是指蚕床,即蚕上架结茧的地方,剥床即从蚕床上剥离下蚕茧 。由于蚕很容易生病,因此养蚕有许多禁忌,剥卦讲述的正是养蚕的禁忌,以及可能的后果 。
【元宵节是哪位皇帝确立,闹元宵的由来据说源于汉代平定诸吕之乱,那么它与哪个皇帝有关?】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 也是一元复始 , 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 , 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
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大约形成于宋代 。据记载,唐朝时,元宵节吃“面茧”“圆不落角” 。到了南宋,出现了“乳糖圆子”,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 。宋代周必大所写的《元宵煮浮圆子》诗,里面有“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的诗句 。及至明朝,“元宵”的称呼就比较多了 。
元宵一开始多被称为“汤圆”,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 。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象征着团圆吉利 。因此,吃元宵表达的是人们喜爱阖家团圆的美意 。调查同时也显示中国人对传统节日的传承和热爱,也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热爱 。吃元宵要吃出不一样的味道 。
相传,远古时候玉皇大帝为了一统天下,特派灶神菩萨长驻人间了解民情,每月逢三上天回禀 。有年夏历冬月二十三日,灶神菩萨向玉帝回禀道:“人间百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吃的是粗茶淡饭 。每日辛勤劳动,从不歇息,长此下去,我担心庶民们会因过度疲劳累坏身体,不能生产,必将影响贡献 。”玉帝闻奏即命群臣共商良策 。太白金星奏道:“大王可命衲陀祖师下凡,给百姓们吃些药,叫他们慢慢地发起病来,自然就会休息 。”玉帝准奏,使命衲陀祖师下凡照此办理 。
夏历腊月初八早上,衲陀祖师就偷偷在百姓们的饭锅里丢下了疯人药,药一下锅就变成大豆、豌豆、蒜苗、豆腐和肉颗颗,百姓们吃了,果真慢慢地“疯”了起来:女的缝新衣、绣花鞋,男的杀猪、宰羊,都不想下地干活 。过了腊月二十四日,疯人药性大发 。人们就东家请人吃饭,西家邀客喝酒 。到了腊月三十日中午,百姓们都拿出各种好吃的食物,围在桌旁,全家人大吃大喝起来 。从正月初一起,男女老少不光吃好的,而且整日穿红着绿到处玩耍 。有的画着花脸,敲锣打鼓四处游街;有的邀邀约约带着礼品,八方去拜年 。
正月十三日,灶神菩萨上天奏道:“大王,不好了,百姓们全疯了!光吃光耍,一样活不干,这样下去,如何得了 。”玉帝闻奏,十分惊诧,即命群臣再议良策 。太白金星又奏:“若要治好百姓疯?。闪钜┩跗腥璺?。”玉帝准奏,即令药王菩萨下凡治理 。
正月十四日晚,药王菩萨就将百姓的夜餐变成了汤圆,里面放些芝麻、核桃、白糖等清醒剂,百姓们吃了,第二天早上疯病全好了,家家照旧男耕女织,恢复了往常的劳动 。
就这样周而复始地延续下去,就形成了过年的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