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为什么点蜡烛,元宵节为什么要点蜡烛

1、元宵节为什么要点蜡烛元宵节以前又称状元节,在这一天的晚上,每家每户都在家门前堆一捆杉枝(可能你们那边变成了蜡烛了),夜晚来临时点燃 。这个节日有一个特别的仪式――迎灯,在这之前每家每户都必须拿一两样东西到祖厝摆放,人们在迎灯前还要提着自己的灯笼来集中,乘着车、排着队去龙须岩迎祖师公灯 。拿两个大灯笼回自己祖厝 , 于是迎灯便正式开始 , 人们敲锣的敲锣 , 打鼓的打鼓 , 放着鞭炮,提着灯笼在村子走一圈;同时会燃放大量的礼花与鞭炮 , 迎灯仪式便结束了 , 人们了可将供品取回 , 元宵节后 , 预示着春节正式结束 。人们又开始新的一年的耕种 , 做生意的外出挣钱 。新的一年人们都有新的希望 , 新的面貌 。

元宵为什么点蜡烛,元宵节为什么要点蜡烛

文章插图
2、正月十五元宵节点蜡烛寓意多一些了解节日带来的影响,能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一样的色彩,在元宵节日到来的时候,了解相关的节日影响是至关重要的,那么,正月十五元宵节点蜡烛寓意是什么呢?这些都是要了解的,这是因为这个节日会影响人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 。
元宵节点蜡烛寓意
正月十五元宵节点蜡烛寓意生活能够红红火火 , 新的一年迎来新气象的意思 , 元宵节又称灯节,灯与丁谐音,因此迎花灯有求子添丁的意义,过年谣有:十四结灯棚 , 十五上元暝,十六拆灯棚的记载,可见迎花灯已成为元宵节的不可缺少的活动 。唐以后,花灯不但种类繁多、千变万化,也成为深入民间的活动;宋朝是花灯的全盛期,宋代花灯有如玻璃球者,也有用五色蜡纸、菩提叶、羊皮、玳瑁等制作,华丽精巧可谓空前 。灯节除了花灯外,最盛行的活动就是猜灯谜 。灯谜就是将谜语贴在灯上,让人一面赏灯,一面猜谜 。
点蜡烛的最佳时辰
在元宵节送灯的时候,点蜡烛的最佳时是早上人们洗漱好之后,以谁先点燃为吉利 , 往坟地送灯的人,点灯时必须用自己的火柴,如果借别人的火柴点灯 , 认为祖先看不见光明 。点灯时要边点点说:正月十五来送灯,送金灯、送银灯、送铁灯,有儿坟前一片明 , 无儿坟前黑洞洞 。有心来偷灯,偷个大铁灯,背也背不动 , 天冷地滑闹个抑歪蹬 , 大布衫烧个大窟窿 。元宵节晚上,因为家家送灯,所以路口、野外坟地一片通明 。这种习俗虽然很多地方都已经没有了,但北方还有留存 。
正月十五风俗大盘点
在正月十五的时候 , 吃元宵等甜蜜的事物是必须有的饮食风俗,这代表新年生活甜蜜的意思,吃元宵,元宵是我国一种传统食物 。宋代,民间即流行新奇食品 , 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 。元宵也称为汤圆,馅料丰富多样有玫瑰、芝麻、豆沙、果仁、枣泥等等各地不尽相同,外表以糯米粉裹成球形 。发展至今,元宵的外皮、内馅都有大不相同的创新 , 水果馅、酒酿元宵等新口味出现 。元宵荤素皆宜,烹饪方法多样,可汤煮、油炸、蒸食 。从古代一直沿袭至今 , 发展成为中国的传统小吃 。
元宵为什么点蜡烛,元宵节为什么要点蜡烛

文章插图
3、元宵节为什么要在门口放点着的蜡烛?你问的这个问题很简单,在门口点蜡烛【灯】是我国一些地方的民俗,老辈流传至今每年正月十五前将黍子磨成细面粉,加适量白糖、白酒、水、用手调和成面团 , 然后将面团分成若干份做成窝头上笼蒸熟、出锅后掺适量小麦面粉做成各种形状的灯盏、如;六耳灯盏、四耳灯盏、三耳灯盏、鸭子灯盏【放水缸内】、蝎子灯盏【放炕头】等 , 在正月十五晚上将各种灯盏上面的耳内插上油捻、倒入适量香油、点燃着在大门口放两个灯盏意示敬门神、放在上房正堂桌上意示敬玉皇及诸神、放在灶君处寓意敬灶君、敬祖宗等寓意—— 。现在门口放点蜡烛是因为黍子面灯盏少了,用蜡烛代替了—– 。正月十五不管是点黍字面灯盏还是点蜡烛寓意都是;敬天敬地敬神明、经自己家的老祖宗—— 。仅供和参考
为了晚归家的人点亮路,祝福所有的人都幸福平安
元宵为什么点蜡烛,元宵节为什么要点蜡烛

文章插图
4、正月十五还是十六是点腊祝吗?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 。元宵节名字由来是有一段演变的故事 。元宵节最早叫上元节 , 是根据道教“三元”之说而来的 。“三元”指的是上元(正月十五日)、中元(七月十五日)、下元(十月十五日) 。上元是祭天官的、中元是祭地官的、下元是祭水官的 。

上元节这天晚上主要吃汤圆赏月,因此,人们把“上元节的晚上” , 直接改为“元宵节”,这样表达得更确切 。“元宵节”的名称就是这么来的 。

元宵节夜晚活动很多 , 主要是吃汤圆赏月 。“汤圆”这个食品名,后来被“元宵”这个名所替代 。元宵节这天夜里,除了吃元宵之外,还有点蜡烛和猜灯谜的活动 。
元宵节夜晚“吃元宵”、“点蜡烛”和“猜灯谜”是不同的三项活动 。它们有着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及意义,对于增强元宵节欢快而热闹的气氛,有着重要的意义 , 是缺一不可的 。那么 , 为什么元宵节这天要吃元宵、点蜡烛和猜灯谜呢?

“吃元宵”,是传统文化,一项与祭祀有关的习俗活动 。元宵是汤圆食品,作为食品,在我国由来已久 。宋代民间就流行过 。元宵里的馅的调料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以黑芝麻馅最常见,现在还有花生什么的馅 。

元宵 , 那圆圆的样子 , 白白的表面,寓意着人们纯洁的团圆 。元宵节又是祭天官的节日,所以,供奉元宵 , 吃元宵 , 实际是人们为了请天官保佑,使人们的家庭团团圆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幸福美满 。从这方面看,吃元宵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因此,在正月十五日这天,人们吃元宵赏月、祭天是必然的了 。
“点蜡烛”是元宵节的一项祈祷活动 。蜡烛是在黑夜点燃的,它能起到照明来路的作用 。蜡烛在黑夜驱赶着邪祟,为路上的人照明,提供亮光 , 保佑着人们平安度过这欢乐的夜晚 。

“点蜡烛”的目的是为了照应汉元帝燃灯表佛的心意 。因而,这天点蜡烛,燃灯表佛,成了祈福避邪的一种方式 。驱邪避邪、祈福平安,寄予了人们对人生路途光明的祈望 。

“猜灯谜”是元宵节的一项娱乐活动 。这天夜里,人们把谜语写在纸条上,然后,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人们围着彩灯上的纸条猜谜语 。

“猜谜语”能引发人的兴趣,启迪人的智慧,因而深受社会各界的欢迎 。它形式多样 , 有诙谐、笑谑等,是一种很实用的文艺游戏 。《武林旧事?灯品》记载,谜语形式与内容多种多样,有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的文赋、人物的画图、藏头隐语、诨段乱语、戏弄行人等等 。“猜灯谜”增加了元宵节的活跃气氛 。
综上所述,吃元宵是传统文化,是元宵节一项与祭祀有关习俗活动;点蜡烛是元宵节一项祈祷活动;猜灯谜是元宵节的一项娱乐活动 。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活动表现形式与内容,其主题基本是一样的,都是祈祷和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为了保佑人们各自家庭美满、团团圆圆、平安健康 , 幸福生活的 。
正月十五送灯是一直以来流传的风俗,在每年的正月十五晚上都要去给祖上送灯,就在祖上安息的地方 , 让他们也有感受到亲人的问候和温暖 。
给故去的亲人送灯的习俗据说是从明朝开始的 。朱元璋当皇帝后 , 在元宵节这天去找他母亲的坟,但没有找到 。于是他在每个坟前点了一盏灯,然后不停地磕头,哪个坟前的灯没有灭,哪个就是他母亲的坟 。为了纪念朱元璋,弘扬孝道,于是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百姓们都给故去的亲人送灯 。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除了吃元宵外,还有闹花灯这一传统习俗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 。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 。而正月十五 , 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 。
在燃放蜡烛时要注意用火安全,切勿提前离开燃放点 。行人要留意路上点燃的蜡烛,切勿发生因踩翻而引起的火灾事故;同时请消费者尽量购买环保蜡烛,降低蜡烛对环境的污染 。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 , 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 。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门口放点着的蜡烛 。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 是,便分头准备去了 。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 。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 。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 , 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
答,现在都是电灯了没人点腊烛了,点腊只那是早些年没条件点电灯才用腊烛,点腊烛是十五,不过现在电灯都从十四一直到十六点三天晚上
正月十五为逝去的人点蜡烛,正月十四,16 , 15这三天都可以点蜡烛 , 怀念逝去的人
元宵为什么点蜡烛,元宵节为什么要点蜡烛

文章插图
5、元宵节为什么要点蜡烛?有什么典故吗?【元宵为什么点蜡烛,元宵节为什么要点蜡烛】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 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 。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 。(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 。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 。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 , 宋代则长达五天 , 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 , 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 , 整整十天 。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 。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 。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还有几种有趣的传说:
关于灯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 , 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 , 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 。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 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 燃放烟火 。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 是,便分头准备去了 。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 , 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 。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 。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
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另一个传说是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汉高祖刘邦死后 , 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 。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 , 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 。于是 , 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 , 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 , 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 , 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 。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 。有一天冬天 , 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 。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 。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 。原来 , 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 。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 。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 。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 。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 。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 。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 。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 。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 。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 , 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 。”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 。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 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 , 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 , 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 , 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 。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