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节和元宵节的风俗习惯及寓意1.元宵节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 , 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 。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 。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 。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 。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
2.元宵节“送花灯”
“送花灯”简称为“送灯”,其实质意义就是送孩儿灯 。即在元宵节前 , 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 。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
3.元宵节耍龙灯
龙是中华的图腾,中华民族崇尚龙 , 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正月十五舞龙灯,载歌载舞的喜气氛围,流传于很多的地方 。
4.元宵节舞狮子
舞狮,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 。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
5.元宵节猜灯谜
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 。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
6.元宵节踩高跷
高跷会一般由群众自发串连组织起来的 。正月十一、十二开始踩街,寓意告知人们在众多的民间花会中,今年挂个号 。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结束 。
7.元宵节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 。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 , 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
8.元宵节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走桥等 , 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 。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
9.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 , 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 。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 , 占卜蚕桑 , 并占众事 。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 , 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 。真实地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
10.逐鼠
逐鼠在农历的正月十五举行 。养蚕的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传说这样做,本年的老鼠就不会吃蚕宝宝 。
1、年夜饭
年夜饭 , 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岁末除夕的阖家聚餐 。年夜饭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仪,拜祭神灵与祖先后团圆聚餐 。年夜饭是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 , 而且很讲究意头 。吃团年饭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仪式完毕后才开饭 。席上一般有鸡(寓意有计)、鱼(寓意年年有余)、蚝豉(寓意好市)、发菜(寓意发财)、腐竹(寓意富足)、莲藕(寓意聪明)、生菜(寓意生财)、生蒜(寓意会计算)、腊肠(寓意长久)等以求吉利 。
2、吃元宵
【春节和元宵节的传统知识,春节和元宵节的风俗习惯及寓意】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 。宋代 , 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 。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 , 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
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 。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 , 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 。
张灯结彩,自从元宵节张灯之俗形成以后,千百年来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 。这天晚上,游玩观灯的百姓不计其数 。大家通宵达旦,尽情欢乐,热闹非常 。
耍龙灯 ,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 。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叫《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
春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 。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一年的开始 , 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 。
春节传统习俗:买年货、贴春联、剪窗花、挂年画、年夜饭、压岁钱、守岁、吃饺子、吃汤圆、放鞭炮、看春晚、拜年、贴福字 。
元宵节,亦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 。
元宵习俗: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 。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 。元宵即圆子 , 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
春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 , 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 。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 。
春节传统习俗:买年货、贴春联、剪窗花、挂年画、年夜饭、压岁钱、守岁、吃饺子、吃汤圆、放鞭炮、看春晚、拜年、贴福字 。
元宵节,亦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 。
元宵习俗: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 。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 。元宵即圆子 , 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 , 也可炒吃、蒸吃 。
文章插图
2、春节和元宵节的风俗习惯及寓意?1、年夜饭
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岁末除夕的阖家聚餐 。年夜饭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仪,拜祭神灵与祖先后团圆聚餐 。年夜饭是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 。吃团年饭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仪式完毕后才开饭 。席上一般有鸡(寓意有计)、鱼(寓意年年有余)、蚝豉(寓意好市)、发菜(寓意发财)、腐竹(寓意富足)、莲藕(寓意聪明)、生菜(寓意生财)、生蒜(寓意会计算)、腊肠(寓意长久)等以求吉利 。

2、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 。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 。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 , 用糯米粉包成圆形 , 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 , 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
2018-02-14
0
其他回答4条回答
匿名用户
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 。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 。
张灯结彩,自从元宵节张灯之俗形成以后 , 千百年来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 。这天晚上,游玩观灯的百姓不计其数 。大家通宵达旦,尽情欢乐 , 热闹非常 。

耍龙灯,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 。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叫《清角》的大型歌舞中 , 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
2018-02-14
11
匿名用户
1.元宵节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 。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 。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 。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 。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
2.元宵节“送花灯”
“送花灯”简称为“送灯” , 其实质意义就是送孩儿灯 。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 , 因为“灯”与“丁”谐音 。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 , 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
3.元宵节耍龙灯
龙是中华的图腾 , 中华民族崇尚龙 , 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正月十五舞龙灯,载歌载舞的喜气氛围,流传于很多的地方 。
4.元宵节舞狮子
舞狮 , 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 。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 , 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
5.元宵节猜灯谜
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 。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 , 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
6.元宵节踩高跷
高跷会一般由群众自发串连组织起来的 。正月十一、十二开始踩街 , 寓意告知人们在众多的民间花会中,今年挂个号 。正月十五正式上街 , 一直到十八方告结束 。
7.元宵节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 。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 , 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
8.元宵节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烤百病,走桥等 , 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 。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 , 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
9.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 。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 , 并占众事 。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 。真实地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
10.逐鼠
逐鼠在农历的正月十五举行 。养蚕的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传说这样做,本年的老鼠就不会吃蚕宝宝 。
春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 , 信仰、祭祀与家庭伦理是春节历久弥新的精神核心 , 在历史发展中,杂糅了多地多种民俗为一体,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
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丰富 , 有舞狮、飘色、耍龙、游神、押舟、年例、逛庙会、逛花街、烧烟花,也有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等等,祭祀神灵、拜祭祖先习俗盛行于南方沿海一带,承袭古时习俗,春节期间多地有举行盛大的祭祝祈年活动,年味浓郁 。
春节期间贴春联、守岁、吃团年饭、拜年等,各地皆有之,但因风土人情的不同,细微处又各具特色 , 春节民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的生活文化精粹的集中展示,凝聚着中华文化的思想精
1.吃元宵:也叫吃汤圆 , 元宵即汤圆,它们的做法成分风味各异,但是都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 日子越过越红火,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一起吃元宵 。
2.看花灯:看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古时城里乡间到处张灯结彩,盛况空前 。元宵节赏花灯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 。
3.猜灯谜:灯谜是元宵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 也叫灯虎 。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且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元宵节的一种独特民俗文化 。
文章插图
3、什么是元宵节和春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 。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 , 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 , 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 , 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
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的节日,又称为上元节,是中国民俗传统节日.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猜灯谜等都是元宵节不可或缺的项目.
文章插图
4、春节和元宵节的习俗春节的习俗有祭灶、扫尘、吃团年饭、守岁、贴对联、放鞭炮等 。元宵节的习俗有送孩儿灯、祭门、祭户、吃汤圆、闹元宵等 。
祭灶,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释名》:灶,造也,创食物也 。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 , 灶神信仰是中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 。
扫尘,在民间 , 新年前夕有腊月二十四,扫尘的习俗 。民谚称二十四 , 扫房子 , 民间称做扫尘日 。送孩儿灯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 。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 。
春节带来的影响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和最具文化内涵的节日,更是推动产业经济和内需消费的重要内驱力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 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春节消费也由传统的置办年货发展为具有时代特色的贺岁作品、产品工艺、休闲娱乐等节日产品和服务 。
过年是人们一年消费的集中体现,随着新兴消费观念的不断涌现,春节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过大年,更是一个拉动市场经济动力的快门 。人们开始从传统的节日忙碌转向新的庆贺潮流,春节经济为老百姓的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尽管大家不可能等到新年才有新衣穿、才有美食享用,但置办年货、孝敬长辈、关爱晚辈,依然是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节日传统 。
文章插图
5、过年和元宵节的习俗一、过年习俗
1、扫阳尘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称“扫屋”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 , 清洗各种器具 , 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
2、拜神祭祖
除夕祭祖是过年重要习俗之一,中华民族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祖先,报祭祖先的恩德 。
3、贴年红
贴年红 , 即是贴春联、门神、年画、窗花等的统称,因这些都是过年时贴的红色喜庆元素,所以统称为“贴年红” 。
4、年夜饭
年夜饭,是年节习俗之一,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年尾除夕的全家聚餐 。
二、元宵节习俗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 , 在我国也由来已久 。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 。
2、闹花灯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此节日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灯习俗,故也称灯节 。
3、猜灯谜
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