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足虫是哪种昆虫的俗称,马陆是什么动物

1、马陆是什么动物马陆是一种叫千足虫的动物 。
古马陆是千足虫 , 古马陆是在德国东部耶那城附近所出土的部分化石 。是曾生活在三亿年前石炭纪时期,一种靠类固醇为生的蜈蚣,几乎没有视力,但嗅觉和触觉异常灵敏 。估计它有二点三公尺之长及五十公分宽,该生物是到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最大节肢动物 。
马陆(millipede)也叫千足虫、千脚虫、秤杆虫 。马陆属于节肢动物门,多足亚门,倍足纲,体节组成 。长约20~35毫米,暗褐色,背面两侧和步肢赤黄色 。马陆能喷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
马陆的特点
马陆性喜阴湿,一般生活在草坪土表层、土块、方块下面,或土缝内,一般白天潜伏,晚间活动 。如遇到危害或马陆受到触碰时,会将身体卷曲成圆环形,呈“假死状态”,间隔一段时间后,复原活动 。马陆一般危害植物的幼根及幼嫩的小苗和嫩茎、嫩叶 。
马陆的卵产于草坪土表,卵成堆产 , 卵外有一层透明粘性物质,每头可产卵300粒左右 。在适宜温度下,卵经20天左右孵化为幼体 , 数月后成熟 。马陆1年繁殖1次,寿命可达1年以上 。土壤动物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重要的分解者 。
马陆是土壤动物中的常见类群,主要以凋落物、朽木等植物残体为食,是生态系统物质分解的最初加工者之一 。

千足虫是哪种昆虫的俗称,马陆是什么动物

文章插图
2、请问这是什么虫子?马陆,也叫千足虫、千脚虫、秤杆虫 。马陆属于节肢动物门,多足亚门,倍足纲,体节组成 。长约20~35毫米,暗褐色,背面两侧和步肢赤黄色 。
马陆属于无脊椎动物,倍足纲 , 暗褐色,背面两侧和步肢赤黄色 。头部有触角1对,大颚1对,小颚1对 。眼为聚眼 。躯干近20节,第1节与头部愈合 , 第2~4节各有1对步足和1对气孔 , 自第5节开始 , 各有2对步足和2对气孔 。一般在第5、7、9、10、12、13、15~19节两侧各有臭腺孔1对 。
昼伏夜出,多栖息潮湿耕地、或枯枝落叶堆、瓦砾、石堆下,行动缓慢,常成群游行 。生殖孔1对,在第2对足基部 。植食性 , 多食腐殖质,有时也损害农作物 。当受惊动时,身体常卷曲成盘状 。
这种多脚虫叫条马陆
这种虫子生活在比较潮湿的环境,样了像蜈蚣 , 当又不是蜈蚣 , 我们当地都叫它蚰蜒
马陆 。在田野里经常出现,特别是玉米地、蔬菜地里,多在平原田野里 。
这是山蛩虫 , 是马陆的一种,但比常见的马陆小很多 。
千足虫是哪种昆虫的俗称,马陆是什么动物

文章插图
3、千足虫是什么动物马陆(外文名:millipede,别名:千足虫),多足亚门倍足纲节肢动物 。其体节两两愈合,除头节无足,头节后的3个体节每节有足一对外;其他体节每节有足2对,每对双体节含2对内部器官;头节含触角、单眼及大、小腭各一对 , 体节数各异;倍足纲,暗褐色 , 背面两侧和步肢赤黄色 。马陆性喜阴湿 , 一般生活在草坪土表层、土块、方块下面或土缝内,一般白天潜伏 , 晚间活动 。
【千足虫是哪种昆虫的俗称,马陆是什么动物】特征为体节两两愈合(双体节),除头节无足,头节後的3个体节每节有足一对外,其他体节每节有足2对,足的总数可多至200对 。一般雌虫可以长750只脚 , 是世界上脚最多的生物 。除头4节外,每对双体节含2对内部器官:2对神经节及2对心动脉 。头节含触角、单眼及大、小腭各一对 。体节数各异,从11节至100多节,体长2~280毫米 。除一个目外,所有马陆有钙质背板 。自卫时马陆并不咬噬,多将身体蜷曲,头卷在里面 , 外骨骼在外侧 。许多种可具侧腺,用分泌一种刺激性的毒液或毒气以防御敌害 。
马陆属于无脊椎动物 , 倍足纲,暗褐色,背面两侧和步肢赤黄色 。头部有触角1对,大颚1对,小颚1对 。眼为聚眼 。躯干近20节 , 第1节与头部愈合,第2~4节各有1对步足和1对气孔,自第5节开始,各有2对步足和2对气孔 。一般在第5、7、9、10、12、13、15~19节两侧各有臭腺孔1对 。从发生看 , 成倍的步足和气孔,是由于2个体节愈合的结果 。昼伏夜出,多栖息潮湿耕地、或枯枝落叶堆、瓦砾、石堆下,行动缓慢,常成群游行 。生殖孔1对 , 在第2对足基部 。植食性,多食腐殖质,有时也损害农作物 。当受惊动时,身体常卷曲成盘状 。
倍足纲包括常见于许多花园的种类 , 如土马陆(Julus terrestris,有时作Iulus terrestris)其体长为25毫米,原产於欧洲,已引进北美;体光滑的种俗称切根虫(wireworm) 。有的马陆无眼,颜色鲜明 , 如温室马陆(Oxidus gracilis) 。最醒目的常见种之一为美国东南森林中的美洲山蛩(Narceus americanus),长10厘米,有黑、红两色 。
生活习性
栖息环境
马陆
马陆性喜阴湿,一般生活在草坪土表层、土块、方块下面 , 或土缝内,一般白天潜伏,晚间活动 。如遇到危害或马陆受到触碰时,会将身体卷曲成圆环形,呈“假死状态” , 间隔一段时间后,复原活动 。马陆一般危害植物的幼根及幼嫩的小苗和嫩茎、嫩叶 。
马陆的卵产于草坪土表,卵成堆产 , 卵外有一层透明粘性物质 , 每头可产卵300粒左右 。在适宜温度下,卵经20天左右孵化为幼体,数月后成熟 。马陆1年繁殖1次 , 寿命可达1年以上 。
食性
土壤动物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重要的分解者,马陆是土壤动物中的常见类群 ,主要以凋落物、朽木等植物残体为食 ,是生态系统物质分解的最初加工者之一 。生活于腐败植物上并以其为食,有的也危害植物 , 少数为掠食性或食腐肉 。
多食腐殖质,有时也损害农作物 。它一般危害植物的幼根及幼嫩的小苗和嫩茎、嫩叶,除草坪外受害植物还包括仙客来、瓜叶菊、洋兰、铁线蕨、海棠、吊钟海棠、文竹等一些花卉植物 。
在有的家庭里 , 马陆也被当成宠物来饲养,一般饲养的马陆都喂落叶,腐木 。有时候也可以喂各种瓜果蔬菜当作零食 。马陆个体数量,水平分布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 , 垂直分布由表层向下锐减 。年变化夏末最多 。
冬末最少;马陆的摄食量随温度的增高而增加.就同一种捅藩物而言 , 其摄食量半分解的;末分解的;马陆的同化效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 粪便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马陆与环境土壤及凋落物中微量元素之间无明显相关,但马陆体内sr、V、Ba、zu的含量较高;马陆对凋落物的分解量约占年凋落物平均l门还量的0.21 。
千足虫又称马陆,是一种陆生节肢动物 。它体形呈圆筒形或长扁形,分成头和躯干两部分,头上长有一对粗短的触角;躯干由许多体节构成,多的可达几百节 。除去第一节无足和第2~4节是每节一对足外,其余每节有两对足,所以足很多 。在北美巴拿马山谷里有一种大马陆,全身有175节,加起来共有690只足,可以说是世界上足最多的节肢动物了 。当然,其他还有许多种类的千足虫 。
有的身体较小,才2毫米长;和大马陆相比,它们的足少得多 。
千足虫行走时左右两侧足同时行动,前后足依次前进,密接成波浪式运动,很有节奏 。不过,它虽然足很多,但行动却很迟缓 。千足虫平时喜欢成群的活动,一般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 如枯枝落叶堆中或瓦砾石块下 。专吃落叶、腐殖质;也有少数种类吃植物的幼芽嫩根 , 是农业上的害虫 。千足虫虽然无毒颚,不会螫人,但它也有防御的武器和本领 。当它一受触动就会立即蜷缩成一团,静止不动,或顺势滚到别处,等危险过了才慢慢伸展开来爬走 。千足虫体节上有臭腺 , 能分泌一种有毒臭液 , 气味难闻,使得家禽和鸟类都不敢啄它 。
马陆(millipede)也叫千足虫、千脚虫、秤杆虫 。马陆属于节肢动物门,多足亚门 , 倍足纲,体节组成 。长约20~35毫米,暗褐色 , 背面两侧和步肢赤黄色 。马陆能喷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热带雨林中的马达加斯加猩红马陆喷出的液体能使人双目片刻失明 。
马陆在世界上约10000种 。世界上最大的千足虫是非洲巨人马陆,可达38厘米长,身围直径有4厘米 。身体黝黑光亮,被触碰后,它的身体会扭转成螺旋形 。
中文学名
马陆
别称
千足虫;千脚虫;秤杆虫;香烟虫
千足虫是哪种昆虫的俗称,马陆是什么动物

文章插图
4、像蜈蚣的多足虫子有哪些?1、马陆:
马陆也叫千足虫、千脚虫、秤杆虫 。马陆属于节肢动物门 , 多足亚门,倍足纲 , 体节组成 。特征为体节两两愈合(双体节),除头节无足,头节后的3个体节每节有足一对外,其他体节每节有足2对,足的总数可多至200对 。一般雌虫可以长750只脚,是世界上脚最多的生物 。

2、蚰蜒:
蚰蜒俗称“ 钱串子”,“ 千足虫”,有的地方称“ 香油虫”,古时称“ 草鞋虫”。现今的蚰蜒节肢动物门多足纲唇足亚纲蚰蜒目蚰蜒科 。在同一目下只蚰蜒一种动物,与蚰蜒血缘关系较近的是同属于唇足纲的蜈蚣和马陆 。蚰蜒呈黄灰色,最明显的特征是有15对步足 。

3、鼠妇:
鼠妇又名鼠负、负蟠、鼠姑、鼠黏、地虱等,长椭圆形,共13节,灰褐色 , 头部具1对线状触角;胸部8节,各节具1对足,腹部具7对腹足,尾节末端为两个片状突起 。雌成虫体背暗褐色,隐约可见黄褐色云状纹,每节后缘具白边 , 雄虫较青黑 。

4、闷棒虫:
别名百脚陆,千脚虫;篦子虫、锅耳朵、大草鞋虫、百节虫、山蛩虫、空筒筒虫 。全体黑褐色,具50余个环节,每个环节具一棕色环,步肢多脱落 。体轻,质脆 , 易断,断面中空 。

5、海蟑螂:
海蟑螂是一种常见的岸栖甲壳类 , 鲜少在海中活动,但遭遇危险会逃入海中,以生物尸体及有机碎屑为食,为食腐动物 。有七对步足,及一双复眼,因貌似蟑螂而得名 。大多数种类栖息于高潮间带区域的岩礁石缝中,是潮间带生态系的重要成员 。
像蜈蚣一样的虫子叫蚰蜒,俗称“钱串子”“千足虫” , 有的地方称“香油虫”,古时称“草鞋虫” 。现今的蚰蜒节肢动物门多足纲唇足亚纲蚰蜒目蚰蜒科 。与蚰蜒血缘关系较近的是同属于唇足纲的蜈蚣和马陆 。蚰蜒呈黄灰色,有15对步足,栖息于人类的房屋或潮湿的枯木附近,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 。
蚰蜒在我国广泛分布,南方潮湿地区更为多见的是花蚰蜒(也称大蚰蜒),蚰蜒不仅具有快速移动的能力,爬行速度较快,还可以通过足前端的前附节的蜷曲、抓取等动作倒挂在树枝上,也可以通过前跪节直接附着在树叶、墙壁等物体的表面 。在水田间或潮湿环境中 , 蚰蜒的行动能力也丝毫不受影响,在各种环境中都可以保持高效的移动和攀爬能力 。成年蚰蜒身长约25~50毫米,在背板上有硬壳,蚰蜒的15对足很长且脆弱,靠近头部的足比较短,沿着向尾部的顺序这些足依次变长,最后一对足最长 , 被称为肛足 。
和蜈蚣很像的虫子叫马陆 。多足亚门倍足纲节肢动物 。其体节两两愈合,除头节无足,头节后的3个体节每节有足一对外;其他体节每节有足2对,每对双体节含2对内部器官;头节含触角、单眼及大、小腭各—对,体节数各异;倍足纲 , 暗褐色,背面两侧和步肢赤黄色 。
马陆属于无脊椎动物,倍足纲 , 暗褐色,背面两侧和步肢赤黄色 。头部有触角1对,大颚1对,小颚1对 。眼为聚眼 。躯千近20节,第1节与头部愈合 , 第2~4节各有1对步足和1对气孔 , 自第5节开始,各有2对步足和2对气孔 。一般在第5、7、9、10、12、13、15~19节两侧各有臭腺孔1对 。从发生看 , 成倍的步足和气孔 , 是由于2个体节愈合的结果 。昼伏夜出,多栖息潮湿耕地、或枯枝落叶堆、瓦砾、石堆下,行动缓慢,常成群游行 。生殖孔1对,在第2对足基部 。植食性,多食腐殖质,有时也损害农作物 。当受惊动时,身体常卷曲成盘状 。
千足虫是哪种昆虫的俗称,马陆是什么动物

文章插图
5、叫“千足虫”的一种昆虫是什么??详见:http://baike.baidu.com/view/48101.htm
马陆(millipede),也叫千足虫 。马陆隶属节肢动物门多足纲倍足亚纲 。国内各地均有发生,除草坪外受害植物还包括仙客来、瓜叶菊、洋兰、铁线蕨、海棠、吊钟海棠、文竹等一些花卉植物 。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倍足纲(Diplopoda)动物 。世界性分布 。倍足纲与其他数纲动物常合称多足类 。马陆约10,000种,生活于腐败植物上并以其为食,有的也为害植物 , 少数为掠食性或食腐肉 。特征为体节两两愈合(双体节),除头节无足,头节后的3个体节每节有足一对外,其他体节每节有足2对,足的总数可多至200对 。除头4节外,每对双体节含2对内部器官∶2对神经节及2对心动脉 。头节含触角、单眼及大、小腭各一对 。体节数各异,从11节至100多节 , 体长2∼280公厘(0.08∼11? 。除一个目外 , 所有马陆有钙质背板 。自卫时马陆并不咬噬,多将身体蜷曲,头卷在里面,外骨骼在外侧 。许多种可具侧腺,用分泌一种刺激性的毒液或毒气以防御敌害 。
倍足纲包括常见于许多花园的种类,如土马陆(Julus terrestris, 有时作Iulus terrestris)其体长为25公厘(1?,原产於欧洲,已引进北美;体光滑的种俗称切根虫(wireworm) 。有的马陆无眼,颜色鲜明,如25公厘长的温室马陆(Oxidus gracilis) 。最醒目的常见种之一为美国东南森林中的美洲山蛩(Narceus americanus),长10公分(4?,有黑、红两色 。
生物学特性马陆性喜阴湿 。一般生活在草坪土表、土块、方块下面,或土缝内,白天潜伏,晚间活动危害 。马陆受到触碰时,会将身体卷曲成圆环形 , 呈“假死状态”,间隔一段时间后,复原活动 。马陆一般危害植物的幼根及幼嫩的小苗和嫩茎、嫩叶 。马陆的卵产于草坪土表,卵成堆产,卵外有一层透明粘性物质,每头可产卵300粒左右 。在适宜温度下 , 卵经20天左右孵化为幼体 , 数月后成熟 。马陆1年繁殖1次 , 寿命可达1年以上 。
马陆(maln)(Prospirobolus)无脊椎动物,多足纲 , 倍足亚纲,山蛩虫科 。身体分头和躯干两部分 。躯干部能区分出短的胸部前4节和长的腹部 。体长圆而稍扁 , 由25~100多体节组成 。长约20~35毫米,暗褐色,背面两侧和步肢赤黄色 。头部有触角1对,大颚1对,小颚1对 。眼为聚眼 。躯干近20节,第1节与头部愈合 , 第2~4节各有1对步足和1对气孔,自第5节开始 , 各有2对步足和2对气孔 。一般在第5、7、9、10、12、13、15~19节两侧各有臭腺孔1对 。从发生看,成倍的步足和气孔,是由于2个体节愈合的结果 。昼伏夜出 , 多栖息潮湿耕地、或枯枝落叶堆、瓦砾、石堆下,行动缓慢,常成群游行 。生殖孔1对,在第2对足基部 。植食性,多食腐殖质,有时也损害农作物 。当受惊动时,身体常卷曲成盘状 。我国各地多有分布 。
马陆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的分解者,马陆摄食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据初步估算,马陆对 落物的分解量约占请地区年平均啁落物量的0 21 马陆对同一种、不同腐解程度的叶片摄食量不同,对半分解凋落物的摄食量大于对未分解凋落物的摄食量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马陆的生意效率l小同,其同化效率随温度爿高而降低.而粪便串卿I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 在不同林型下个体数量分布不均匀 。通常 , 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在土壤的垂直分布,具有明显的表聚现象 马陆的个体数量季节变化明显,以夏末最多,冬末最少 。
土壤动物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重要的分解者,马陆是土壤动物中的常见类群,主要以凋落物、朽木等植物残体为食,是生态系统物质分解的最初加工者之一 。对大型土壤动物的饲养研究在国内外均有报道 ’ ,但对马陆所作的研究在国内尚束见到;通过对马陆的生态分布鼓摄食量等的研究,探讨并揭示r该类群在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分解过程中的功能.
千足虫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有这么多足的 。出生的幼虫只有7节,蜕皮一次增至11节,有7对足;二次蜕皮后增至15节 , 有十五对足;经过几次变态发育后,体节逐渐增多,足也就随之增加 。
当然,其他还有许多种类的千足虫 。有的身体较小,才2毫米长;和大马陆相比,它们的足少的多 。
【物种名称】 蜈蚣
【又 名】 百足虫、天龙、千足虫
【拉丁学名】 Scolopendra subspinipes
【英文名称】 Scolopendra
【科属分类】 倍足纲、蜈蚣科(Psittacidae)
第一对脚呈钩状 , 锐利,钩端有毒腺口,一般称为腭牙、牙爪或毒肢等,能排出毒汁 。被蜈蚣咬伤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 , 顺腭牙的毒腺口注入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一般长1.5毫米–34毫米之间 。
药用蜈蚣是大型唇足类多足动物,只有21对步足和1对颚足;“钱串子”也是蜈蚣,只有15 对步足和1 对颚足;“石蜈蚣”也只有15 对步足 。还有些蜈蚣的步足又多又短,有35 对、45 对,最多的达到173 对 。
药用名称:蜈蚣
别 名:天龙、百脚、吴公,钱串子
起源:蜈蚣(Centipede)扁长节肢食肉动物 , 每一节皆有脚一对 。源起希留利亚纪,至今仍有两千八百种存活 。和节肢动物一样 , 以多节肢生物闻名 。
马陆(millipede),也叫千足虫 。马陆隶属节肢动物门多足纲倍足亚纲 。国内各地均有发生 , 除草坪外受害植物还包括仙客来、瓜叶菊、洋兰、铁线蕨、海棠、吊钟海棠、文竹等一些花卉植物 。
千足虫通称马陆,和蜈蚣不同
马陆是多足纲倍足亚纲,蜈蚣是多足纲纯足亚纲
马陆和蜈蚣有明显区别,马陆没有毒颚,只能从身上散发恶臭的黄色液体
蜈蚣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