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月的规律是什么,农历闰月有什么规律

1、农历闰月有什么规律为什么农历有闰月
我们常说的公历(阳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计时365天5小时48分46秒 。
而农历(阴历〉是以月亮围绕地球运转一周为一月,计时29天半 。
农历主要是在东亚地区民间被广告使用 , 农历是一种传统的阴阳合历 。相传为古代黄帝时代或者夏朝创制的,农历又称黄历、夏历
大月每月30天 , 小月29天,一年只有354天或355天 。这样一样,农历的一年就要比我们常用的公历一年少11天左右或是少了10天 。于是,人们为了和四季的变换相吻合 , 就会在一定的时间后增加了一个月,而这个月就被我们称为闰月 。
自从使用了西方格里历以后,我国传统的历法就被称为了旧历或是传统历 。后来就将西历称为公历 , 而旧历称为农历 。
闰月的确定其实主要是跟24个节气有关 。农历中的24个节气的日期是逐月推迟的 。这样就可能出现有的月份有一个节气在月末,下个月只有一个节气的情况,农历就规定在这个月之后安排一个闰月,比如在1982年农历4月28日是小满,后面的一个月就只有一个节气芒种,要再下一个月才有夏至 。因此,就在四月之后安排一个闰月 , 称为闰四月 。
闰月几年一次
俗话说:“三年一闰 , 五年两头闰”,这就是说农历会每隔两三年就有一个闰月 。民间有“十九年七闰”的概括法 。

闰月的规律是什么,农历闰月有什么规律

文章插图
2、闰月有规律吗 如果有几年一个轮回1、闰月的规律如下:
地球绕日一周,一年内之月数不能有奇零 , 故一年十二个月,仅354日 , 与岁实相比较,约余11日,积至三年,余33日,故每三年须置一闰月 , 尚余三日或四日,再积二年,共余25日或26日,可置一闰月,平均计,每十九年须置七闰 。
2、闰六月的年份:
闰六月是我国农历中的常见闰月 , 但它出现的频率和间隔不是一成不变的,此后随时间推移 , 闰六月的出现频率会从最高逐渐下降 。
闰六月一般相隔19年出现一次(如1960年和1979年) , 但有时相隔38年(如1835年和1873年)出现一次,还有闰六月出现的间隔大于19年而小于38年的情况(如1987年和2017年,相隔30年,又如2810年和2837年 , 相隔27年) 。
经推算可得,润六月出现的年份如下:1960年、1979年、1987年、2017年、2025年、2036年、2055年、2074年、2093年、2112年、2131年、2150年、2161年、2169年、2180年、2188年、2199年、2207年、2245年、2256年、2275年、2283年、2294年
扩展资料:
闰月正确的历法计算
闰月指的是阴历中的一种现象 , 阴历是按照月亮的圆缺即朔望月安排大月和小月 , 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06日,是月相盈亏的周期 , 阴历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这样一年12个月共354天 。
阴历的月份没有季节意义,这样一年就与阳历的一年相差11天,只需经过17年,阴阳历日期就同季节发生倒置 。
譬如,某年新年是在瑞雪纷飞中度过,17年后,便要摇扇过新年了 。使用这样的历法,自然是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的 , 所以我国的阴历自秦汉以来,一直和24节气并行,用24节气来指导农业生产 。
二十四节气又可分为“节气”和“中气”二组:古人把从小寒起每隔黄经30°为一节气;从冬至起每隔黄经30°为一中气,一年有12个节气,12个中气 。12节气把一年分为12个节月,每个节月各有一个节气和一个中气 。
节气是节月的起点;中气是节日的中点 。我国传统历法对于日序和月序以及大月、小月、平年和闰年,不象一般历法那样采用长期安排的方法,而是强调逐年逐月的推算,国家设有专门的机构从事历法的推算 。
其一,以月相定日序 。它逐一推算日月合朔的日期和时刻,每月的初一就是合朔的日期;根据先后二次合朔包含的日数,确定前月的大小 。如果从这一合朔到下一次合朔的间隔是30天 , 那么当月便是大月;如果只隔29天 , 便为小月 。
其二,以中气定月序 。首先,以历月中有无中气区分历月和闰月,我们知道一个回归年有12个中气,但却包含365.2422÷29.5306=12.3682个朔望月,经过几番历月轮转之后,必有一个历月没有中气 。这个没有中气的月份便是闰月 。
它前一历日为几月即为闰几月 。例如,1984年的那次闰月出现在旧历十月之后,因而叫它“闰十月” 。闰月是推算出来的 , 在一年的月序中不固定,除农历十一月、十二月、正月外,闰几月都可能,十九年七闰 。
综上所述,闰年是阳历中的一种现象,固定在二月,比平年加一天 , 29天;而闰月则是阴历中的一个现象,闰一个月,那一年阴历有13个月 , 那一年叫闰月年 。闰月年384天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闰月
闰月没有规律的,需要通过计算才知道 。一般情况下每2至3年置1闰,古代曾采用19年置7闰的闰周,到唐代的《麟德历》时废除了固定闰周,采用无节令月置闰 , 因此是该闰时置闰 。
闰月指的是阴阳历中的一种现象,阴阳历是按照月亮的圆缺即朔望月安排大月和小月,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06日,是月相盈亏的周期 。
阴阳历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这样一年12个月共354天 , 阴阳历的月份没有季节意义 , 这样十二个朔望月构成汉历年,长度为29.5306×12=354.3672日,比回归年365.2422日少10.88天(即将近11天) , 每个月少0.91天(近1天) 。
一年与阳历的一年相差11天,只需经过17年 , 阴阳历日期就同季节发生倒置,譬如 , 某年新年是在瑞雪纷飞中度过,17年后,便要摇扇过新年了 。使用这样的历法,自然是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的 。
我国古代历法中有二十四个节气,分为节气和中气 。农历每月二气,月初叫节气 , 月中后叫中气,例如立春为正月的节气,而雨水为正月的中气 。但在公历中 , 两个节气的长度平均是30.5日,而农历每月只有29.5日,相差1天 。因此,每月的中气会比上个月晚1—2天,长此以往,总会有一个月只有节气,没有中气 。
对此,我国古人采用了设置闰月的方法 , 若某农历月份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历法便会把该月作为上个月的闰月,所谓闰六月,即是在农历六月之后正好有一个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的月份,因此便置这个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六月来调整误差 。
扩展资料
在一年期间,地球和太阳的距离时近时远 。地球离太阳远时,是公历6月左右,运动慢,所以两个中气的间隔长,最长超过31天 。按之前两个节气长度平均30.5天的长度算,月份中没有中气的可能性大,闰月可能性就大,所以闰四月、闰五月、闰六月机会多 。
而到了公历12月左右,地球离太阳近,运动快,两个中气的间隔短 , 最短时只有29天多一点 , 比农历一个月还短,所以正月、十一月、腊月这3个月没有中气的可能性小 , 闰月出现机会就相对少 。
闰六月是我国农历中的常见闰月 , 但它出现的频率和间隔不是一成不变的,此后随时间推移,闰六月的出现频率会从最高逐渐下降 。
闰六月一般相隔19年出现一次(如1960年和1979年) , 但有时相隔38年(如1835年和1873年)出现一次,还有闰六月出现的间隔大于19年而小于38年的情况(如1987年和2017年,相隔30年,又如2810年和2837年,相隔27年) 。
两次闰六月出现的最短间隔是8年(如2017年和2025年),次之的是间隔11年(如2025年和2036年)出现一次 。闰六月的出现频率仅次于闰五月 。且部分出现闰六月的年份,也是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时间最晚的年份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闰月
闰月没有定期的,需要通过计量,可能是三年也可能是两年就有一次闰月 。
闰月是一种历法置闰方式 。在亚洲(尤其在中国),闰月特指汉历(民间亦称农历)每逢闰年增加的一个月(为了协调回归年与汉历年的矛盾 , 防止汉历年月与回归年及四季脱节 , 每2至3年置1闰,古代曾采用19年置7闰的闰周,到唐代的《麟德历》时废除了固定闰周 , 采用无节令月置闰 。
有时,闰月也指公历的闰年中包含闰日的月份(即公历闰年的2月) 。
扩展资料
闰月特指汉历(民间亦称农历)每逢闰年增加的一个月(为了协调回归年与汉历年的矛盾,防止汉历年月与回归年及四季脱节 。
每2至3年置1闰 , 古代曾采用19年置7闰的闰周 , 到唐代的《麟德历》时废除了固定闰周,采用无节令月置闰,因此是该闰时置闰) 。有时,闰月也指公历的闰年中包含闰日的月份(即公历闰年的2月)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闰月
你知道所谓的闰月每隔几年才出现一次么
中国旧历农历纪年中 , 有闰月的一年称为闰年 。一般年份为12个月 , 354或355天,闰年则为13个月,383或384天 。农历作为阴阳历的一种,每月的天数依照月亏而定,一年的时间以12个月为基准;为了合上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周期即回归年,每隔2到4年,增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为闰月,因此农历的闰年为13个月 。农历没有第十三月的称谓,闰月按照历法规则,排放在从二月到十月的过后重复同一个月 , 重复的这个月为闰月,如四月过后的闰月称为闰四月 。农历闰年闰月的推算,3年一闰,5年二闰,19年七闰;农历基本上19年为一周期对应于公历同一时间 。如公历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这个日子 , 都是闰四月初五 。2009年闰5月,2012年闰4月
闰月的规律是什么,农历闰月有什么规律

文章插图
3、闰月怎么算出来的,有什么规律?闰月是一种历法置闰方式,闰月特指农历每2至3年增加的一个月 。农历以月球绕地球定历法 , 农历以朔望月的长度29.5306日为一个月的平均值 , 全年12月,比回归年的365.2422日少10.88天 , 积以置闰 。所以每三年要闰一个月,每五年闰两个月 , 每十九年闰七个月 。以下是两种计算方法:
1、以月相定日序
它逐一推算日月合朔的日期和时刻,每月的初一就是合朔的日期;根据先后二次合朔包含的日数,确定前月的大小 。如果从这一合朔到下一次合朔的间隔是30天 , 那么当月便是大月;如果只隔29天 , 便为小月 。
【闰月的规律是什么,农历闰月有什么规律】2、以中气定月序
首先 , 以历月中有无中气区分历月和闰月,我们知道一个回归年有12个中气,但却包含365.2422÷29.5306=2.3682个朔望月,经过几番历月轮转之后,必有一个历月没有中气 。《汉书·律历表》载:“朔不不得中,谓之闰月” 。
这个没有中气的月份便是闰月 。它前一历日为几月即为闰几月 。
闰月是推算出来的,在一年的月序中不固定,除农历十一月、十二月、正月外,闰几月都可能,十九年七闰 。综上所述,闰年是阳历中的一种现象,固定在二月,比平年加一天,29天;闰月是阴历中的一个现象,闰一个月,那一年阴
闰月的产生
闰月指的是阴阳历中的一种现象 。阴阳历是按照月亮的圆缺即朔望月安排大月与小月 , 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06日,是月相盈亏的周期 。
阴阳历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 , 这样一年12个月共354天,阴阳历的月份没有季节的意义,这样12个朔望月构成汉历年,长度为354.3672日 , 比回归年365.2422日少了10.88天,也就是每个月少了0.91天 。
这样一年就相差11天只需要经过17年阴阳历,日期就会同季节发生倒置,比如某年新年本来是应该在冬季度过,而季节发生倒置之后 , 新年却要在夏天度过了,而使用这样这样的法,自然是无法满足农业生产需要的,为了克服这个问题 , 我们的祖先 , 在天文观测的基础上,找到了闰月的办法 。
闰月的规律是什么,农历闰月有什么规律

文章插图
4、农历闰月的规律农历闰月有规律吗nongli/Doc/0503/0316574
农历为什么会有闰月?――农历置闰月是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 。
回归年与农历年有什么矛盾呢?先记?。夯毓槟甑淖艹ざ任?65.2422日,朔望月的长度为29.5306日 。
十二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5306×12=354.3672日,比回归年少10.88天即将近11天,每个月少0.91天,近1天 。
依此 , 如农历年某年春节为大雪纷飞的冬天,第二年的春节就会在季节上提前11天,第16个农历年就会出现在赤日炎炎的夏天 。
如按十三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5306×13=383.8978日,比回归年又多出18天多 。
如果按上述规定制定历法,就会出现天时与历法不合、时序错乱颠倒的怪现象――这就是矛盾 。
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我们的祖先在天文观测的基础上,找出了“闰月”的办法,保证农历年的正月到三月为春季,四月到六月为夏季,七月到九月为秋季 , 十月到十二月为冬季,也同时保证了农历岁首在冬末春初 。
农历年中月以朔望月长度29.5306日为基?。?所以大月为30日,小月为29日 。为保证每月的头一天(初一)必须是朔日,就使得大小月的安排不固定,而需要通过严格的观测和计算来确定 。因此,农历中连续两个月是大月或是小月的事是常有的,甚至还出现过如1990年三、四月是小月、九、十、十一、十二连续四个月是大月的罕见特例 。
那么多长时间加一个闰月呢?最好的办法是求出回归年日数与朔望月的日数的最小公倍数:我们希望m个回归年的天数与n个朔望月的天数相等,也就是应有等式:
m×365.2422=n×29.5306
在这个等式中我们不能直接求出m和n , 但可以求出它们的比例:
这个比例的近似值分别为:
在这些分式中,分子表示回归年的数目,分母表示朔望月的数目 。例如第六个分数式 表示19个回归年中必须加7个闰月 。
19个回归年中加7个闰月的结果比较:
19个回归年=19×365.2422=6939.6018(天)
一个朔望月有29.5306天 , 235个朔望月=235×29.5306=6939.6910(天)
19个回归年中加7个闰月后,矛盾消除得只差:6939.6910-6939.6018=0.0892(天)――即2小时9分多,这已经是够精确的了 。
所以,农历就采用了19年加7个闰月的办法,即“十九年七闰法”,把回归年与农历年很好地协调起来,使农历的元旦(春节)总保持在冬末春初 。古人把235个朔望月称之为“闰周” 。
农历置闰的方法可以使农历年的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而农历中的月又有鲜明的月相特征 , 保持了公历和阴历两全其美的特点 。
现在置闰的方法是两个冬至之间,如仅有12个月则不置闰,若有13个月即置闰 。置闰的月从“冬至”开始 , 当出现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 , 这个月就是闰月,其名称是在前个月的前面加一个“闰”字 。
农历闰哪个月?决定于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 。
我国农历将二十四个节气分为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 。
二十四节气在农历中的日期是逐月推迟的,于是有的农历月份,中气落在月末,下个月就没有中气 。
一般每过两年多就有一个没有中气的月 , 这正好和需要加闰月的年……>>
阴历的闰月有规律吗?农历在中国使用久远,又称夏历 。曾被贬为“废历” 。最后一次修订在清乾隆七年(约
1742年),由载进贤对汤若望的“时宪历”进行修订后确定的 。中国广大农民对农历非常熟
悉,很多民俗节日以农历为根据 。与农历共同广泛流行的还有二十四节气,朔,望,十二生
肖等 。农历比阳历每年少11天之多,3年则少33天,所以,逢3年加一个月,叫闰月 。但3年
一闰还剩下三四天,仍不精确 。于是采用5年两闰法 。但5年两闰又多了四五天 。于是用8年
三闰来补救,但8年三闰又少了2天 。经过反复观测天象和实践检验,终于订出了19年七闰
法 , 即19年之间设7个闰月 。公历19年是6939.6018天 , 农历19年(含7个闰月)是6939.691
天,因此两种历法之间只差2小时左右,可以说,是比较精确的了 。还应指出的是,中国古
代科学家祖冲之创造性地提出了在391年中设144个闰月的闰法 , 这就更精确了 。
由此可见,农历年有时十二个月,有时十三个月,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着严格的
科学规律的 。但是 , 闰月究竟放在哪一年的哪一月呢?农历闰月的安置,历史上曾有过不同
的处理 。大致上,在西汉初期以前,都把闰月放在一年的末尾 。例如,汉初把九月做为一年
的最后一个月,那时的闰月就放在九月之后,而称“后九月” 。到了后来,随着历法的逐步
精密,安置闰月的方法也有了新规定,这就是把不包含有中气的月份做为闰月 。这个置闰规
则直到今天仍在使用 。所以下面专门介绍中气 。
中气
中气,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部分 。二十四节气实际上是太阳视运动的一种反映,而实
质上是把黄道分成二十四等份,没等份应占黄经15度 。因此,每个月含有两个节气 。它在古
代本统称“气” 。后来人们把在前面的叫做“节气”后面的叫做“中气” 。由于两个节气或
两个中气之间平均日数为365.2422/12=30.4368日,而一个朔望月是29.5306日,两者有将近
一天的差数 。因此 , 中气在农历月份中的日期会逐月有将近一天的推迟 。这样继续下去,必
然有的月份的中气正好落在这个月的最后一天,那么下一个月中就没有中气了,而是发生在
再下一个的月初了 。由于每月都有自己固定的中气 , 那么,把没有中气的月份叫做闰月就是
很自然的了 。当然,要经过复杂的记算在能具体地决定出闰月的安排来 。下表列出从1949年
到2020年农历闰月的分配情况 。
公元1949 — 2020 年农历闰月表
1949 闰七月 1952 闰五月 1955 闰三月 1957 闰八月 1960 闰六月
1963 闰四月 1966 闰三月 1968 闰七月 1971 闰五月 1974 闰四月
1976 闰八月 1979 闰六月 1982 闰四月 1984 闰十月 1987 闰六月
1990 闰五月 1993 闰三月 1995 闰八月 1998 闰五月 2001 闰四月
2004 闰二月 2006 闰七月 2009 闰五月 2012 闰四月 2014 闰九月
2017 闰六月 2020 闰四月
从上表可知,闰四 , 五 , 六月特别多 , 闰九,十月特别少,尤其是没有闰十一,十二
月和正月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 , 两个中气间的时间间隔并不是都一样的 。前面提到的
30.4368日只是个平均数 。实际上,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个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
焦点上 。轨道上离太阳最远的一点叫做“远日点”,最近的一点叫做“近日点” 。地球在远
日点附近运动慢,两个中气的时间间隔就长,最长的达到31.45日,因此不含中气的可能
多,……>>
农历闰月有什么规律阴历定年的依据是地球的运动规律:地球绕日一周 , 即月绕地球十二次又三分之一,一年内之月数不能有奇零,故一年十二个月,仅354日,与岁实相比较,约余11日,积至三年,余33日 , 故每三年须置一闰月,尚余三日或四日,再积二年 , 共余25日或26日,可置一闰月,平均计算,每十九年须置七闰 。以有节无气之月为闰月,有闰月之年为闰年,闰年有十三个月,其中某一月为闰月,月名依前一月名而定,如前月是八月,闰月则为闰八月 。平年则十二个月 。农历平年有十二个月,全年354天或355天,闰年为十三个月,闰年全年383天或384天 。
农历的闰年闰月是怎么算法,有什么规律一、闰年有“公历”和“农历”之分 闰年在公历和农历中的概念是不一样的.我们经常讨论的闰年,其实是公历闰年. 公历有闰日的年份叫闰年. 农历有闰月的年份叫闰年. 公历闰年与农历闰年两者并不重合,如1995年、2001年农历是闰年,公历并不是闰年;而2000年,公历是闰年,农历并不是闰年.这里有一个1982年―2042年的对照.
二、公历闰年的判定 一般的常识是4年一闰,能被4整除的年即是闰年,其实这并不尽然.到底哪些年份是闰年?如何判断闰年? 在公历纪年中,有闰日的年份叫闰年,一般年份365天,闰年为366天.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归年,公历把一年定为365天.所余下的时间约4年累计一天,加在二月里并且固定在二月,所以平常年份每年365天,二月为28天,闰年为366天,二月为29天.每400年中有97个闰年. 闰年通常的计算方法:公元纪年的年数可以被4整除,即为闰年;但是,被4整除的年份却不一定就是闰年,如1700年、1900年,就不是闰年.世纪交替的年份,被100整除而不能被400整除的为平年;被100整除也可被400整除的为闰年.如公元2000年是闰年,而公元1000年、3000年不是.这里有一个闰年计算公式,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三、农历闰月的推算 农历有闰月的一年称为闰月年,但现在习惯上也称为闰年(因此易于和公历闰年混淆).一般年份为12个月,354或355天,闰年则为13个月,383或384天. 农历没有第十三月的称谓,闰月按照历法规则,排放在从二月到十月的过后重复同一个月,重复的这个月为闰月,如四月过后的闰月称为闰四月. 农历闰年的规律是3年一闰、5年二闰、19年七闰,闰月具体加到哪个月,依照农历历法规则推断,主要依照与农历的二十四节气相符合来确定,通常将只有一个节气的月份(一般是小月)设置为闰月以进行弥补.农历的闰月天数与正常月份天数一样,为29或30天. 农历基本上19年为一周期对应于公历同一时间.如公历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这个日子,都是闰四月初五.
农历闰月涉及到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闰几月则与二十四节气密切相关.
农历为什么会有闰月?――农历置闰月是为了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
回归年与农历年有什么矛盾呢?先记?。夯毓槟甑淖艹ざ任?65.2422日,朔望月的长度为29.5306日.
十二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5306×12=354.3672日,比回归年少10.88天即将近11天,每个月少0.91天,近1天.
农历及韵月的规律应该是闰月吧 。中国目前仍在与格里历(即公历)并行使用的一种历法,人们习称“阴历”,但其实是阴阳历的一种,即夏历,并非真正的“阴历” 。
平年十二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 , 年年不同) 。由于每年的天数比太阳年约差十一天 , 所以在十九年里设置七个闰月 , 有闰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 。又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个太阳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以利于农业种植等活动 。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 , 六十年周而复始 。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所以又称为夏历 。也叫旧历 。
人们因为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 , 因而常把夏历称为“农历” , 但二十四节气应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而决定,应该属于太阳历部分 。因此把夏历称为农历是不恰当的 。农历即夏历 。农业上使用的历书,有指导农业生产的意义 。但事实上农历月日与季节变化相差明显 , 指导农时的效果并不好,我国古代真正指导农时的是“二十四气” , 它实际是一种特殊的“阳历” 。
农历的历月长度是以朔望月为准的,大月30天,小月29天,大月和小月相互弥补,使历月的平均长度接近朔望月 。
农历固定地把朔的时刻所在日子作为月的第一天――初一日 。所谓“朔”,从天文学上讲,它有一个确定的时刻,也就是月亮黄经和太阳黄经相同的那一瞬间 。(太阳和月亮黄经的计算十分繁琐和复杂,这里就不予介绍了)
至于定农历日历中月份名称的根据,则是由“中气”来决定的 。即以含“雨水”的月份为一月;以含“春分”的月份为二月;以含“谷雨”的月份为三月;以含“小满”的月份为四月;以含“夏至”的月份为五月;以含“大暑”的月份为六月;以含“处暑”的月份为七月;以含“秋分”的月份为八月;以含“霜降”的月份为九月;以含“小雪”的月份为十月;以含“冬至”的月份为十一月;以含“大寒”的月份为十二月 。(没有包含中气的月份作为上月的闰月)
农历的历年长度是以回归年为准的,但一个回归年比12个朔望月的日数多,而比13个朔望月短,古代天文学家在编制农历时,为使一个月中任何一天都含有月相的意义 , 即初一是无月的夜晚,十五左右都是圆月,就以朔望月为主,同时兼顾季节时令 , 采用十九年七闰的方法:在农历十九年中 , 有十二个平年,每一平年十二个月;有七个闰年 , 每一闰年十三个月 。
为什么采取“十九年七闰”的方法呢? 一个朔望月平均是29.5306日,一个回归年有12.368个朔望月,0.368小数部分的渐进分数是1/2 、1/3 、3/8 、4/11 、7/19 、46/125,即每二年加一个闰月 , 或每三年加一个闰月,或每八年加三个闰月……经过推算,十九年加七个闰月比较合适 。因为十九个回归年=6939.6018日 , 而十九个农历年(加七个闰月后)共有235个朔望月 , 等于6939.6910日 , 这样二者就差不多了 。
另外,“十九年七闰”只是一个近似说法 。事实上,春秋时代天文学家曾经首创十九年七闰的方法;祖冲之大明历采用20组19年7闰插入1组11年4闰,计391年144闰 , 使农历的平均历年更接近回归年;此外还有334年123闰、1021年376闰的提法,和回归年的差额更小 。但自清代以来,我国即完全采用天象确定历年、历月,从而使农历的平均历年与回归年完全一致 。
七个闰月安置到十九年当中,其安置方法是很有讲究的 。农历闰月的设置,自古以来完全是人为的规定,历代对闰月的设置也不尽相同 。秦代以前,曾把闰月放在一年的末尾,叫做“十三月” 。汉初把闰月放在九月之后,叫做“后九月” 。到了汉武帝太初元年……>>
闰月的计算方法闰月计算法:农历年中月以朔望月长度29.5306日为基础 , 所以大月为30日,小月为29日 。为保证每月的头一天(初一)必须是朔日,就使得大小月的安排不固定,而需要通过严格的观测和计算来确定 。因此,农历中连续两个月是大月或是小月的事是常有的 , 甚至还出现过如1990年三、四月是小月 , 七、八、九、十连续四个月是大月的罕见特例 。那么多长时间加一个闰月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求出回归年日数与朔望月的日数的最小公倍数:我们希望m个回归年的天数与n个朔望月的天数相等 , 也就是应有等式:m×365.2422=n×29.5306在这个等式中我们不能直接求出m和n , 但可以求出它们的比例:其近似值为:在这些分式中,分子表示回归年的数目 , 分母表示朔望月的数目 。例如第六个分数式 = 表示19个回归年中必须加7个闰月 。19个回归年中加7个闰月的结果比较:19个回归年=19×365.2422=6939.6018(天)一个朔望月有29.5306天 , 235个朔望月=235×29.5306=6939.6910(天)19个回归年中加7个闰月后,矛盾消除得只差:6939.6910-6939.6018=0.0892(天)――即2小时9分多,这已经是够精确的了 。所以,农历就采用了19年加7个闰月的办法,即“十九年七闰法”,把回归年与农历年很好地协调起来,使农历的元旦(春节)总保持在冬末春初 。古人把235个朔望月称之为“闰周” 。农历置闰的方法可以使农历年的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 , 而农历中的月又有鲜明的月相特征,保持了公历和阴历两全其美的特点 。置闰的方法是两个冬至之间,如仅有12个月则不置闰,若有13个月即置闰 。置闰的月从“冬至”开始,当出现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这个月就是闰月,其名称是在前个月的前面加一个“闰”字 。农历闰哪个月?决定于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 。我国农历将二十四个节气分为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 。农历以月亮为周期(阴历),十二个月历总共约有354天;再配合年历(阳历),年历则是根据地球公转所形成的四季变化而得的周期所编制 。而月历较年历短,两者相差了11天,因此 , 便要每19年加多7个闰月来填补误差 。而决定那一个月做闰月 , 则依24节气而定,农历月份通常包含一个节气和一个中气,如惊蛰/春分等等,若某农历月份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 , 历法便会把该月作为上个月的闰月 。以2006年为例,农历七月之后正好有一个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的月份,因此便置闰七月来调整误差 。二十四节气在农历中的日期是逐月推迟的,于是有的农历月份,中气落在月末,下个月就没有中气 。一般每过两年多就有一个没有中气的月,这正好和需要加闰月的年头相符 。所以农历就规定把没有中气的那个月作为闰月 。例如2001年5月21日,农历四月二十九日,是中气小满,再隔一个月后 , 6月21日农历五月初一才是下一个中气夏至,而当中这一个月(2001年5月23日――2001年6月20日)没有中气,就定为闰月 。因为它跟在四月后面,所以叫闰四月 。
农历的闰月怎么算?多少年闰年一次?农历闰年闰月的推算 , 3年一闰,5年二闰 , 19年七闰;农历基本上19年为一周期对应于公历同一时间 。如公历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这个日子,都是闰四月初五 。公历1982年至2042年与农历闰年闰月对照表 公历所在月份 闰月(初一日) 干支年 1982年5月23日 闰四月小 壬戊年 1984年11月23日 闰十月大 甲子年 1987年7月26日 闰六月大 丁卯年 1990年6月23日 闰五月大 庚午年 1993年4月22日 闰三月大 癸酉年 1995年9月25日 闰八月大 乙亥年 1998年6月24日 闰五月小 戊寅年 2001年5月23日 闰四月大 辛巳年 2004年3月21日 闰二月大 甲申年 2006年8月24日 闰七月大 丙戊年 2009年6月23日 闰五月大 己丑年 2012年5月21日 闰四月小 壬辰年 2014年10月24日 闰九月小 甲午年 2017年7月23日 闰六月大 丁酉年 2020年5月23日 闰四月小 庚子年 2023年3月22日 闰二月大 癸卯年 2025年7月25日 闰六月大 己巳年 2028年6月23日 闰五月大 戊申年 2031年4月22日 闰三月大 辛亥年 2033年8月25日 闰七月大 癸丑年 2036年7月23日 闰六月小 丙辰年 2039年6月22日 闰五月大 己未年 2042年3月22日 闰二月大 壬戊年
农历闰月一般加在几月?有什么规律吗?求大神帮助一般有闰2月和闰4月,2月四年一闰,4月几年一润忘记了
农历多长时间一个闰月?农历闰月是3年润一次,5年闰两次,19年闰七次! 农历闰哪个月?决定于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 。我国农历将二十四个节气分为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 。农历以月亮为周期(阴历) , 十二个月历总共约有354天;再配合年历(阳历),年历则是根据地球公转所形成的四季变化而得的周期所编制 。而月历较年历短,两者相差了11天,因此,便要每19年加多7个闰月来填补误差 。而决定那一个月做闰月,则依廿四节气而定,农历月份通常包含一个节气和一个中气,如惊蛰秋分等等,若某农历月份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历法便会把该月多加一个月以作为闰月 。以2006年为例,农历七月正好是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的月份,因此便闰七月来作调整误差 。二十四节气在农历中的日期是逐月推迟的,于是有的农历月份,中气落在月末,下个月就没有中气 。一般每过两年多就有一个没有中气的月 , 这正好和需要加闰月的年头相符 。所以农历就规定把没有中气的那个月作为闰月 。例如2001年农历四月二十九日是中气小满,再隔一个月的初一才是下一个中气夏至,当中这一个月没有中气,就定为闰月,它跟在四月后面,所以叫闰四月 。也就是说,哪个月没有中气就闰那个月,所以具体要闰哪个月并没有固定规律 。你想知道哪个月润的次数最多的话,只有自己去数咯!不过我可以告诉你哪个月闰的次数最少:那就是腊月,这个月还没出现过闰月 。不过据推算,3358年将会首次出现史无前例的闰腊月!也就是说那年会过两次年?。〔还哺颐敲还叵?#8230;呵呵…
闰月的规律是什么,农历闰月有什么规律

文章插图
5、闰月怎么算出来的,有什么规律?闰月都是按照地球围绕太阳的时间来计算的,地球绕太阳一圈的时间是365天五十二小时48分48秒,黄历上设定的一年时间是365天,去掉365天,余下的这些时间累积成一个月的就叫晕晕堆积到几月就闰几月 。这个黄历上面都会有显示的 , 另外也有闰年就是多出的366天,去掉这一个月的润月,剩下的时间累积成一天的就叫闰年 。
闰月的规律:地球绕日一周,一年内之月数不能有奇零,故一年十二个月 , 仅354日,与岁实相比较 , 约余11日,积至三年 , 余33日,故每三年须置一闰月,尚余三日或四日,再积二年,共余25日或26日,可置一闰月 , 平均计,每十九年须置七闰 。
闰年和闰月
在农历上,有闰年和闰月,但是一般情况下很多人都把闰年跟闰月混为一谈,虽然它们只是一字之差,但是在意思上确实千差万别,闰年我们好理解,正常情况下是:“每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但是闰月却完全不是如此 。
要先了解闰月,那就必须要知道一年里的24节气,24节气里又分为节气和中气 , 有闰月是因为要把这12个中气控制在每一个月份之内,因为每个中期必须要落在指定的月份之内 , 如果这个月都快过去了而中气还没来到,那就需要再加上一个月等一等这个中气,这也就是闰月的由来了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