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宵节有哪些民间风俗 元宵节的习俗有:吃元宵、看花灯、猜灯谜等等 。吃元宵又叫吃汤圆,元宵即汤圆,它们的做法成分风格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 。看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古时城里乡间,到处张灯结彩,盛况空前 。
元宵节十大习俗
一、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 , 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 , 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 。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 。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 。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 。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
二、“送花灯”
“送花灯”简称为“送灯”,其实质意义就是送孩儿灯 。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 。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
三、耍龙灯
龙是中华的图腾,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正月十五舞龙灯,载歌载舞的喜气氛围,流传于很多的地方 。
四、舞狮子
舞狮,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 。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
五、猜灯谜
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 。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
元宵节介绍
元宵节 , 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 , 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 。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
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 。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2008年6月 , 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文章插图
2、元宵节都有什么习俗?元宵节的习俗有: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 , “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 。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 。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2、闹花灯: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 , 兴盛于隋唐 。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 。
3、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 , 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
4、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 。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 , 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 。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 。华夏崇尚龙 , 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
5、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 。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 。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 , 以技干宋元 。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
文章插图
3、元宵节有什么习俗?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
一、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 作为食品 , 在我国也由来已久 。中国大部分地方都会在元宵节的时候吃汤圆 。因为汤圆的寓意是“团圆”,所以每家每户在元宵节的时候都会吃 。
在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 。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日“元宝” 。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将馅儿团成形后在糯米粉中滚成,汤圆则是先以糯米粉做成皮儿,再包馅儿而成,做法完完全全不一样 。元宵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
二、猜灯谜
也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来派生出的一种文字游戏 。最早出现在宋代 , 好事者将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测,用雅致、趣味的方式为节日助兴 , 是元宵节特有的民俗文化 。
三、划旱船
也叫跑旱船,将竹木扎成的彩色船套在身上,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动作,再唱一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据说这个习俗是为了纪念大禹治水 。
四、舞龙
又叫耍龙灯、龙灯舞,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龙是中国人心中吉祥的象征,象征祥瑞,对于风调雨顺、生产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
五、舞狮
狮子作为祥瑞之兽,被认为可以带来好运 。这项民俗源于三国时期,流行于南北朝,佳节时用舞狮助庆祈求吉利 , 通常有南北两种表演风格 。
六、踩高跷
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节目 。高跷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表演者把长木绑在腿上行走,还能跳跃和舞剑 , 最高的高跷达一丈多高,他们边演边唱 , 生动活泼,欢声笑语,如履平地 。
七、赏花灯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 。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 。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 。唐玄宗(公元685–762 )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 , 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
明帝永乐年间,为了弘扬佛法 , 汉明帝下令正月十五晚上在宫中和寺院“燃灯供佛” 。此后,元宵节放灯的习俗流传到民间,如今 , 自贡灯会、豫园灯展、西安城墙等各地灯会张灯结彩,特色满满 。
象征着家人团聚,幸福美满 , 团团圆圆 。同时,还节被人们视为春节最后的高潮,因为过了这天,人们就要具止进入新一年的生广、在元宵节全民欢庆,以祈求上苍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庄稼丰收,这也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期盼 。
吃元宵
吃元宵的习俗源于何时何地,民间说法不一 。一说春秋未楚昭王复国归途中经过长江,见有物浮在江面 , 色白而微黄,内中有红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 。众人不知此为何物,昭王便派人去问孔子 。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者主复兴之兆 。”因为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日,以后每逢此日,昭王就命手下人用面仿制此果,并用山楂做成红色的馅煮而食之 。还有一种说法,元宵原来叫汤圆,到了汉武帝时,宫中有个宫女叫元宵 , 做汤圆十分拿手,从此以后,世人就以这个宫女的名字来命名 。
文章插图
4、元宵节都有哪些风俗1、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 。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 。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 , 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 , 团团圆圆 。
2、闹花灯: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此节日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等习俗,故也称灯节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 。隋唐以后 , 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 。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 。所以也把元宵节称为灯节在山西的县城一级城廓甚至乡,镇中 , 这些居民集中地,繁华热闹区,在正月十五到来之前 , 满街挂满灯笼,到处花团锦簇,灯光摇曳 , 到正月十五晚上达到高潮 。正月十五的观灯已经成为山西民间群众自发的活动,在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 , 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吸引着观灯的群众 。太原一带,太谷县的灯是很有名气的 。太谷的灯,以品种繁多、制作精巧、外观引人出名 。
3、灯谜: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 , 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 , 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灯谜增添节日气氛,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4、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 。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 , 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 。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 。华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
5、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 。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 。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 , 以技干宋元 。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
文章插图
5、元宵节有什么风俗 元宵节风俗有哪些 导读:正所谓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 , 自古以来 , 我国各地区庆祝元宵节的方式和风俗就各不一样,包括古时城里乡间也到处张灯结彩,盛况空前 。那么,元宵节共有哪些重要民间习俗呢,下面一起来介绍一下元宵节风俗有哪些 。
元宵节有什么风俗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 , 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 。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 。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 。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 。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
2、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 。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 , 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 。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 , 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 。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 。中华民族崇尚龙 , 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
3、“送花灯”
“送花灯”简称为“送灯”,其实质意义就是送孩儿灯 。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 。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 , 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
4、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 , 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 , 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人把谜语写在纸条上 , 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 , 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灯谜增添节日气氛,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5、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 。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 , 结伴而行 , 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进行 。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 , 摸钉求子 , 直到夜半,始归 。
6、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祭门、祭户是其中的两种 。祭祀的方法很简单,把杨树支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
7、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 。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 。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 , 以技干宋元 。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
8、男女定情
元宵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一个浪漫的节日 。元宵灯会在古代,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当时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 。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
9、划旱船
划旱船 , 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 。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 。旱船不是真船 , 多用两片薄板 , 锯成船形 , 以竹木扎成 , 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 。有时还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档着表演,则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种滑稽的动作来逗观众欢乐 。划旱船流行于中国很多地区 。
10、迎紫姑
【元宵节有那些习俗,元宵节有哪些民间风俗】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 。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 , 占卜蚕桑,并占众事 。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 。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 。真实地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