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为害症状及发病规律
主要为害青椒叶片,也可为害青椒茎枝 。叶片受害形成近圆形褐色斑点,逐渐变为灰褐色 , 表面微隆起,病斑具有一个明显的浅灰色中心,周围有黑褐色同心环,边缘有黄色晕圈,严重时多个病斑相连,叶片变黄脱落 。茎枝病斑似叶片 。
青椒褐斑病病原为辣椒尾孢菌 ,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病菌以分生孢子及菌丝体在植株病残体上或以菌丝在病叶、病茎上越冬,也可在种子上越冬 , 成为翌年初侵染源 。常始于苗床,大棚内高温高湿时间长,对该病扩展有利 。本地双层大棚设施栽培发病早,且明显重于单层大棚 。
2发生特点
青椒褐斑病在本地发生具有4个特点:一是发生时间长 。由于大棚青椒的周年种植,全年基本可以在大棚青椒上查见 。二是发生面积大 。2OO5年全巿青椒6lOO公顷发病,占总面积的7l%;2OO6年全巿青椒57OO公顷发病,占总面积的59% 。三是高峰期明显 。2月一般发生较轻,3~4月病情缓慢扩展,5月底到6月中旬在春季大棚青椒上出现一个明显的发病高峰 。lO月底到l1月上旬在秋季大棚青椒上出现第二个发病高峰,且发病程度重于春季 。四是发生危害重 。近两年,大棚青椒褐斑病均达到偏重发生水平 , 高峰期一般病棚率7O%左右,病叶率2O%~3O% , 重病田块病叶率达95%以上 , 并出现大量落叶现象 。
3流行原因分析
①充足的病源基础2O世纪9O年代中期本巿就开始大面积连片种植大棚青椒,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和种植年限的延长,重茬连作田块增多 , 积累了大量的菌源 。
②适宜的小气候环境本巿常年5月平均气温l9.79摄氏度,降雨87.3毫米,lO月平均气温l7.24摄氏度,降雨55.l毫米 。由于大棚增温、保温作用明显,一般4~5月和9~lO月青椒棚内气温明显高于露地,白天正常在25~3O摄氏度,加之植株枝叶繁茂 , 棚内郁蔽,小气候十分适宜病害扩展蔓延,如遇阴雨天气或大棚内灌水,湿度即可满足病害流行要求 , 导致病害迅速发展蔓延 。
③品种抗病性不强据调查 , 目前本巿大面积种植青椒品种发病情况没有明显差别,未发现高抗病性品种 。
4综合防治技术
①农业防治实行水旱轮作 , 种植田块宜选择排水好的沙壤土 。同时,要选用耐病品种,忌用病田土育苗,避免菌源随苗土传播 。开好田间三沟 , 合理灌水,以浇灌根际周围为主,切忌大水漫灌;最好覆盖地膜,减少地面蒸发,降低棚内湿度,同时可保持土壤湿度,保证青椒的正常生长;收获后及时清理病残体,减少菌源 。
【青椒褐斑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辣椒褐斑病发病原因】②化学防治棚内高温高湿时,提早施药保护 。发现病株 , 及时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OO倍液、5O%腐霉利可湿性粉剂lOOO倍液或4O%杜邦福星乳油8OOO倍液交替喷雾防治,每7天左右1次,连续2~3次 。遇到长期阴雨寡照天气,棚内湿度过大时,宜使用烟熏,667平方米使用l5%腐霉利熏蒸剂3OOg , 防止病害的发生蔓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