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师说文言实词有受同授、不同否、读同逗、学者意思为求学的人、不必意思为不一定、师意思是以什么什么为师;虚词有乎、而、之、其、于、也 。
2、《师说》大约是作者于贞元十七年至十八年(801—802),在京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时所作 。贞元十七年(801),辞退徐州官职,闲居洛阳传道授徒的作者,经过两次赴京调选,方于当年十月授予国子监四门博士之职 。此时的作者决心借助国子监这个平台来振兴儒教、改革文坛 , 以实现其报国之志 。但来到国子监上任后,却发现科场黑暗,朝政腐败,吏制弊端重重,致使不少学子对科举入仕失去信心,因而放松学业 。当时的上层社会,看不起教书之人 。在士大夫阶层中存在着既不愿求师,又“羞于为师”的观念,直接影响到国子监的教学和管理 。作者对此痛心疾首,借用回答李蟠的提问撰写这篇文章,以澄清人们在“求师”和“为师”上的模糊认识 。
【师说文言实词虚词 师说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