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 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100字】1、楚汉战争时期,匈奴冒顿单于乘机扩张势力 , 控制了中国东北部、北部和西部广大地区 , 建立起统一的奴隶主政权和强大的军事机器 。西汉初年 , 匈奴冒顿单于征服西域,设僮仆都尉,向各国征收繁重的赋税 。匈奴还以西域作为军事上的据点和经济上的后盾,经常侵占汉朝的领土 , 骚扰和掠夺中原居民 。西汉王朝的统治者在同匈奴斗争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特别是汉武帝即位后,从匈奴降人的口中得知西迁的大月氏有报匈奴世仇之意,但苦于无人相助,便决定沟通与西域的联系,欲联合大月氏,以夹攻匈奴,“断匈右臂” 。
2、当时,正在伊犁河流域游牧的大月氏,是一个著名的“行国” , 40万人 。他们曾居住在敦煌和祁连山之间,被匈奴一再打败后,刚迁到这里不久,并且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不愿意再次打仗了 。匈奴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 。因此,大月氏与匈奴是“世敌” 。所以 , 张骞出使西域并没有完成本身任务 。
3、汉朝日趋强盛后,计划积极地消除匈奴贵族对北方的威胁 。武帝听到有关大月氏的传言 , 就想与大月氏建立联合关系,又考虑西行的必经道路——河西走廊还处在匈奴的控制之下,于是公开征募能担当出使重任的人才 。
4、建元二年(前139年),张骞率领100多名随行人员,匈奴人堂邑父为向导从长安出发前往西域 。西行进入河西走廊 。这一地区自月氏人西迁后 , 已完全为匈奴人所控制 。正当张骞一行匆匆穿过河西走廊时,不幸碰上匈奴的骑兵队,全部被抓获 。
5、张骞生年及早期经历不详,汉武帝刘彻即位时,在朝廷担任名为“郎”的侍从官 。据史书记载,他“为人强力,宽大信人” 。即具有坚韧不拔、心胸开阔,并能以信义待人的优良品质 。这正是张骞之所以能战胜各种难以想像的危难,获取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
6、张骞终于找到机会率领部属逃离了匈奴 。他们向西急行几十天,越过葱岭,到了大宛(今乌兹别克共和国境内) 。由大宛介绍,又通过康居(今哈萨克共和国东南),到了大夏 。大夏在今阿姆河流域 。张骞这才找到了大月氏 。十多年来,大月氏这个“行国”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在伊犁河畔受到乌孙的攻击 , 又一次向西远徙 。乌孙,63万人,也是个“行国”,曾在敦煌一带游牧,受过大月氏的攻击 。后来匈奴支持乌孙远袭大月氏,大月氏被迫迁到阿姆河畔,而乌孙却在伊犁河留住下来 。自从大月氏到了阿姆河,不仅用武力臣服了大夏,还由于这里土地肥沃,逐渐由游牧生活,改向农业定居 , 无意东还 , 再与匈奴为敌 。张骞在大月氏逗留了一年多,得不到结果,只好归国 。回国途中,又被匈奴拘禁一年多 。公元前126年,匈奴内乱 , 张骞乘机脱身回到长安 。
7、张骞出使时带着100多人,历经13年后,只剩下他和堂邑父两个人回来 。这次出使,虽然没有达到原来的目的,但对于西域的地理、物产、风俗习惯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为汉朝开辟通往中亚的交通要道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8、张骞回来以后,向武帝报告了西域的情况 。这就是《汉书·西域传》资料的最初来源 。之后,由于张骞随卫青出征立功,“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 , 被武帝封为“博望侯” 。
9、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奉派出使西域 。这时,汉朝业已控制了河西走廊、积极进行武帝时对匈奴最大规模的一次战役 。几年来汉武帝多次向张骞询问大夏等地情况,张骞着重介绍了乌孙到伊犁河畔后已经与匈奴发生矛盾的具体情况,建议招乌孙东返敦煌一带,跟汉共同抵抗匈奴 。这就是“断匈奴右臂”的著名战略 。同时,张骞也着重提出应该与西域各族加强友好往来 。
10、张骞率领300人组成的使团,每人备两匹马,带牛羊万头,金帛货物价值“数千巨万”,到了乌孙,游说乌孙王东返,没有成功 。他又分遣副使持节到了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国 。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张骞回来,乌孙派使者几十人随同张骞一起到了长安 。此后,汉朝派出的使者还到过安息(波斯)、身毒(印度)、奄蔡(在咸海与里海间)、条支(安息属国)、犁轩(附属大秦的埃及亚历山大城),中国使者还受到安息专门组织的二万人的盛大欢迎 。安息等国的使者也不断来长安访问和贸易 。从此,汉与西域的交通建立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