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寸进尺的典故 关于得寸进尺的典故

得寸进尺的典故 关于得寸进尺的典故

1、得寸进尺的成语故事:战国末期,秦、韩、赵、魏、齐、楚、燕七雄争霸 , 其中秦国经商鞅变法之后,势力发展最快 。秦昭王开始图谋吞并其它六国 , 以统一天下 。昭王三十六年 , 准备以穰侯领军,越过韩、魏两国而伐齐 。但当时秦国的策士范雎以为此法不可行,便阻止秦国的进攻,并向昭王献上“远交近攻”的策略 。他说:“现在齐国势力算是强大,离秦国又很远,攻打齐国,军队必须要经过韩、魏两国,这就已经不符兵法了,而且如果出兵过少,难以取胜;出兵过多,又有伤国力 。即使打胜了,齐国的土地必须越过韩、魏两国才能到达,距离如此遥远,根本也很难守?。?所以不如采『远交近攻』的策略,慢慢向外拓展,如此所得的一寸一尺土地,都将稳稳当当地为大王您所拥有,就能逐渐统一天下了 。若舍此法而偏偏要去攻打相隔遥远的国家 , 那不是很荒谬的一件事吗?”秦昭王听了以后,便采用范雎的策略,积极向东侵略,果然在许多战役中取得胜利 , 迫使另一强国楚国数度迁都,为秦国的统一大业立下基础 。在范雎劝谏秦王的话中有“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本是指攻打所得土地 , 每一寸、每一尺都掌握在秦王手中,后来“得寸进尺”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但语义有所差异 , 指的是为得到一些利益,即想进而获得更多利益,用来比喻贪得无厌 。
【得寸进尺的典故 关于得寸进尺的典故】


3、【解释】: 得了一寸,还想再进一尺 。比喻贪心不足,有了小的,又要大的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