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节,戊型肝炎进入流行高峰期 。
2月22日 , 刊登于学术期刊杂志《One health》上的一篇最新研究论文 , 通过系统考察广州当地猪肉和禽肉供应链上不同从业者感染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的情况,揭示该病毒具有职业感染风险,且在生猪屠宰场和猪肉市场环节的感染风险最高,对制定可行的干预措施具有参考意义 。
该论文由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教授陆家海 ,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袁俊等多位专家共同撰写 。
戊型肝炎,即“戊型病毒性肝炎”,是因感染一种肠道RNA病毒——戊型肝炎病毒而导致的急性传染?。?引起人体自限性肝炎,属于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在冬春季高发 。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尿色加深、黄疸、肝功能异样等,可伴发热、关节痛等症状 。多数患者出现肝肿大,脾大较少见 。器官移植者和免疫缺陷患者感染HEV后能够发生持续性感染 。
值得注意的是,戊型肝炎是一种人畜共患病 , HEV病毒在包含人类、猪、兔、鹿、猫、鼬、鸟类等多种宿主中广泛增殖,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给人类,食用源包含带有HEV病毒的生肉,如未煮熟的猪肉或未经加工的海产品等 。
戊肝对孕妇、慢性肝病患者、老年人及婴幼儿的感染力较强 。相关研究发觉,每年全球发生约2000万例HEV感染,临床病例约330万例,死亡病例超过4万例 。
据《信息时报》此前报道,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数据显示,自2012年以来,我国戊肝报告发病连续8年超过甲型肝炎 , 居急性病毒性肝炎之首 。和甲肝对比,戊肝的病死率要高10倍以上 , 尤其是老年人、孕妇以及慢性肝炎人群 。如果在孕晚期(孕期最后3个月)感染戊肝病毒,孕妇的病死率可能达到10%-50%,远高于甲肝和乙肝 。
研究者对比广州当地猪肉屠宰场人员、家禽养殖场人员和普通人的血清样本后得到的数据
陆家海课题组在《One Health》杂志发表的上述论文题为“中国广州肉类供应链上从业者感染戊型肝炎病毒的职业风险(An occupational risk of hepatitis E virus infection in the workers along the meat supply chains in Guangzhou, China)” 。研究者对比广州当地332名猪肉屠宰场人员、296名家禽养殖场人员和134名普通人的血清样本后发觉 , HEV具有职业感染风险——47.0%的猪肉屠宰场人员和40.2%的禽肉养殖人员的血清检测呈HEV阳性,而普通人的阳性率较低 , 仅为26.1% 。
该研究还发觉,猪肉供应链上HEV的感染风险呈上升趋势——其中生猪屠宰场和猪肉市场相关从业者的感染风险最高 。而家禽养殖业人员感染HEV的风险未见显著上升 。
陆家海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 , HEV在畜禽肉供应链中感染风险较高,所以相关环节的从业人员应注意清洁、消毒并且做好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在这些场所中采取有效措施,尤其是生猪屠宰场和猪肉市?。钥刂莆旄尾《靖腥局凉刂卮?。”
目前,国内批准上市的戊型肝炎疫苗(HEV 239)可以有效预防HEV感染 。他提议,相关从业人员应积极接种,特别是在高发季节 。
陆家海还表示,新冠肺炎在全球范围内肆虐,选择“人类-动物-环境卫生”整体视角 , 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共识,也是解决人畜共患病的前沿研究理念 。这种跨学科、跨地域的协作交流新策略,被称为 “同一健康(One health)”,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以及世界卫生组织接受 。
陆家海认为,选择这一整体视角 , 不仅能够更好地监测潜在病原体,也能为相关疾病预防控制提供更加完善的理论支撑,帮忙构建更加综合的传染病预防网络 。
【最新研究:生猪屠宰场和猪肉市场从业者更易感染戊型肝炎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