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高质量建设未来乡村教育场景实施方案具体内容( 二 )


2.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 。通过“互联网+”“双师课堂”“同步课堂”“线上+线下同步教研”等新模式,提高乡村学校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开展“名师智援”送培项目,推动名师、名校长、名园长走进乡村学校讲学交流 。注重“走出去”培训,让更多乡村教师获得前往教育发达地区研修、跟岗学习的机会,促进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提高乡村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
3.加强乡村学校骨干教师培养 。实施乡村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孵化计划”,加强乡村学校管理干部、乡村学校“种子”教师研修,通过“名师工作室”、名师名校长结对等形式,全面提升乡村学校校长、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一批长期扎根乡村的优秀“种子”教师,辐射、引领全市乡村学校发展 。鼓励乡村教师参与“瓯越教育人才”培养计划,在市三层次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评选中向乡村教师倾斜 。
4.提高乡村学校教师地位待遇 。落实教师礼遇优待措施,保障乡村教师享有健康体检、疗休养、食宿等优待政策 。强化“越是艰苦、越是偏远、待遇越高”的政策导向,确保乡村教师政策性补助如农村教师津贴、乡镇工作补贴和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等项目不减少、标准不降低,并结合实际适当提高 。
5.加强乡村中小学师资配备 。科学合理核定教职工编制,乡村小规模学校按照班师比与生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 。寄宿制乡村学校按一定比例核增编制、核定编外用工,探索通过购买服务解决用编用人需求 。针对乡村学校专业课教师结构性缺编、专业教师缺乏等问题,推动学区(乡镇)教师走教、跨校兼课,提供专业化的转岗培训,切实缓解学科教师短缺矛盾,逐年优化学科教师结构 。
6.加强乡村社区教育队伍建设 。按不低于当地常住人口0.01%的比例配备成人教育专职校长、教师和管理人员,要求每校最低不少于3人 。专职教师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职称教师占比50%以上,兼职教师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 。发挥志愿者作用,实行志愿者注册制,推行注册志愿者星级认证制度 。定期开展社区管理人员、教师、志愿者培训,并做好记录 。
(五)实施乡村教育内涵提质行动 。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育人模式,提升办学内涵,着力培育乡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
1.培育乡村“六味”窗口园 。坚持“儿童优先”,深入开展未来乡村幼儿园提质工程,幼儿园70人以下挂靠公办园统一管理,70人以上要创成省二级园以上,乡镇中心园要创成省一级园,提升优质园覆盖面 。倡导自然教育理念,建设具有乡土特色与自然风味的园本化课程 。立足园所环境、课程、管理、育人等,打造具有乡土味、传统味、纯朴味、田园味、友好味、未来味的乡村窗口园(详见附件3),树立典型、培育特色 。
2. 多途径建设乡村“五化”学校 。通过融合型、共建型、协作型等多种形式,完善集团化办学、教共体、“互联网+”结对帮扶等机制,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管理共进、教学共研、文化共生、考核捆绑 。200人以上乡村中小学争创省现代化学校,200人以下的要建成市级“小而优”示范校 。融合当地风情,跨学科开发校本教育教学资源,在学习内容上体现文化传承和价值认同,学习方式上强调实践 。推进“爱阅读”、项目化学习、乡土传统体艺活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性作业等特色化课程 。拓展乡村学校美育途径,探索并完善新型音乐课堂模式 。提升乡村学校课后服务质量 。以“未来”为导向,着眼环境、课程、教师、评价、治理等方面,建设数智化、校本化、专业化、立体化、现代化学校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