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高质量建设未来乡村教育场景实施方案具体内容

温州市高质量建设未来乡村教育场景实施方案
2.改造提升乡村学校教学空间 。大力提升教学用房的空间品质,让空间改造深度服务教育教学改革 。引入大、中、小普通教室、多种学科教室、服务德育的“年级级部基地”等新空间,满足“选课走班”、“跨校听课”等多种授课模式的需要 。普通教室建成新型教学空间,专用教室赋予办学特色内涵,满足各种应用场景需求 。按照《温州市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性指标体系(试行)》要求,建设智慧校园达标校 。
3.打造乡村幼儿园“1+5”空间 。立足乡村幼儿园所在地域风情、风貌,打造“1+5”空间,包含标准活动室、野趣户外空间、智趣创客空间、童趣生活空间、乐趣阅读空间、雅趣艺术空间等,聚焦野与趣、美与新,凸显乡土味、未来味 。
4.推进乡村中小学“五中心”建设 。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室,融合乡土文化,凝练成乡土文化中心 。创客空间增加人工智能软硬件模块,建成智慧教育中心 。提升学校图书馆、楼道图书角等阅读环境,形成泛在阅读中心 。通过机房改造,提升为电子阅览室,作为社群共享中心 。美化优化音乐室、美术室、体育运动场地,建成乡村体艺中心 。
5.打造乡村“小而美”学校样本 。根据《温州市乡村“小而美”建设导引》,按照“一同基准、二大内涵、三类美丽”目标定位,依托空间改造带动教育改革、装备更新与品牌特色建设的多维联动,促进“现代教育与乡村韵味”的深度融合,把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成为“乡村最悦美的地方” 。
(三)实施乡村社区教育智慧赋能行动 。着眼未来与智慧,线上与线下联动,虚拟与现实结合,融通周边学习空间,汇聚全生命周期教育公共服务,满足居民个性化学习需求,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
1.建设“一站式”幸福学堂(未来学堂) 。与乡村建设整体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投用,省级现代化社区学校标准,打造全龄段、智慧化、一站式、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的“幸福学堂”,配置满足正常教育教学的办公用房、教室、阅览室、计算机房等场所 。
2.建立“虚拟+实体”社区图书馆 。建有100㎡以上的图书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配备图书量不少于3000册,每年新购更新一定数量图书,图书种类丰富,符合社区居民需求;电脑不少于5台,拥有20个以上的阅览坐席 。与当地中小学校等场馆建立线上空间,全面共享文化资源,将移动阅读生态复制转接到更多公共空间 。
3.打造“一心多点”学习空间 。统筹辖区内的文化礼堂、文化家园、文化馆、科普教育基地等公益性社会设施、文化设施、公共用房、乡村庭院等空间资源,形成社区学习服务圈,培育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 。
4.打造社区学习公共服务网络平台 。与各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各类机构、教育文化场所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建立数字化学习公共服务平台,依托5G、VR等新技术开展智慧化学习体验;依托省、市社区教育办学网络,采用“数字画像+课程定制”“知识积累+学分转换”“技能共享+积分贡献”等方式办好家门口社区教育 。
(四)实施乡村教师筑梦成才行动 。践行“为未来而教”理念,秉承师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促进乡村教师争做有乡村教育情怀、具备扎实专业能力、乐于投身乡村教育振兴的未来教师 。
1.厚植乡村教育情怀 。引导教师立足乡村大地,培育乡村教师爱生优秀品质,构建朴素、纯净、和谐的师生关系 。提升乡村教师育人能力,帮助农村孩子、留守儿童、特殊困难学生健康成长 。加强与家长交流沟通,指导开展家庭教育,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注重发挥乡村教师新乡贤示范引领作用,塑造新时代文明乡风,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