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从解决有无,到站在产业前沿:海信的“新芯”来了

英特尔|从解决有无,到站在产业前沿:海信的“新芯”来了

文章图片

英特尔|从解决有无,到站在产业前沿:海信的“新芯”来了

文章图片


2022年美国CES展会期间 , 海信推出了新一代8K旗舰电视产品 。 这些产品的一大特点是“首次搭载我国自主的8K画质处理芯片” 。 其中海信MiniLED电视85U9H , 获得了由美国消费者技术协会(CTA)颁发的“CES 2022创新奖” 。

即 , 海信研发的中国首颗自主知识产权的8K AI画质芯片成功应用于自主高端彩电产品之上 , 树立了国内画质芯片研发的新标杆 。 行业专家认为 , 海信的8K画质芯片是目前国际上彩电画质芯片开发的“最高”规格 。 通过8K AI画质芯片的研发 , 海信已经确立了自己在“未来”彩电核心技术上的“巅峰”地位 。
“芯能”之重量
全国68 家彩电厂 , 7300万台彩电产量 , 没有一颗自己的“芯脏”!这是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 , 在上世纪初就感受到的“时代之痛、历史之压” 。

【英特尔|从解决有无,到站在产业前沿:海信的“新芯”来了】也许在那个充斥着“造不如买、买不如租”思维的时代 , 这种“切芯”之痛 , 并不会引发多少行业共鸣 。 但是 , 30年后的今天 , 当我们经历了种种 , 回归30年来“海信在芯上的努力”就会是另一种“认知” 。
一位行业人士表示 , “小小手指甲大的芯片 , 撬动的是整个彩电产业的格局 。 ”立足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 , 企业才有生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 , 企业才有竞争力 。
除了成本之外 , 没有自己的芯 , 更是直接制约我国彩电企业的“向上”之路:用别人的芯片方案 , 就等于将画质的核心交给别人 , 如何能够在中高端市场和外资彩电竞争呢?如何去全球市场遨游呢?
“向下卡住了你的产品成本和利润 , 向上卡住了你的产品品质和价值 , 甚至有时候’缺芯’还能卡住你的产品产量……”“芯”之重 , 不亚于泰山 。 中国彩电不能“没有自己的芯脏”!
“芯路”之艰辛
“一定要站在生死存亡的角度来看待芯片的开发与使用” 。 这是海信的追求 。 但是 , 实现“芯路”自主却并不容易 。

进入本世纪以来 , 准确说是从2000年开始 , 国内IC产业进入“民用市场”时刻 。 2000年国务院出台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 被视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正式进入商业化发展的标志 。 也就在这一时期 , 1999年 , 海信集团集成电路项目筹备组成立;2000年 , 海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所诞生——海信正式踏上征战“自主芯片”之路 。
到2005年 , 海信第一颗“信芯”诞生 , 四年的寂寞磨炼 , 带给海信的不仅是一款成熟可用的产品 , 更包括一支能战斗的队伍、一套芯片研发的工程体系 , 以及最重要的“我们也可以”的自信之力 。 甚至 , 这股自信之力不仅仅属于海信 , 也属于那时的整个彩电圈、属于整个国内芯片产业:海信第一颗信芯 , 是国内电子产业 , 在大宗大件产品上 , 第一批千万量级大规模应用的自主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之一 。 即不仅是技术端填补空白 , 解决有无 , “市场端”也解决了“自主技术的生存”问题 。 这一标志性的胜利 , 意义是巨大的 。
中科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宗光研究员表示 , 芯片技术非常考验企业的实力、耐力和竞争力 , 这个产业有两大关键突破点:一是完成技术积累推出稳定可靠的产品;二是让产品通过各种试验 , 再推到市场 , 实现商业化——完成这两个突破点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 全球很多企业在这个过程中都退出了 , 淘汰率非常高……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