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o|“恰饭”浪潮下,手机专业评分机构难逃公信力尽失命运

dxo|“恰饭”浪潮下,手机专业评分机构难逃公信力尽失命运

文章图片

dxo|“恰饭”浪潮下,手机专业评分机构难逃公信力尽失命运

文章图片

dxo|“恰饭”浪潮下,手机专业评分机构难逃公信力尽失命运

文章图片

dxo|“恰饭”浪潮下,手机专业评分机构难逃公信力尽失命运

在文章正式开始之前 , 小雷想问读者们一个问题 , 你会因为一些所谓的“权威机构”而影响到自己买电子产品的想法吗?在前两年 , 小雷个人的回答为“是” , 毕竟在当时的小雷眼中 , 这些有着“专业人士”把控的“专业机构”所产出的结论肯定比自己的想法更具权威性 。
但时间已经来到2022年 , 小雷的答案也从是变成了否 , 不是因为某些机构的权威性下降了 , 而是如此市面上有太多太多的“权威机构” , 观点之混乱反而不能为小雷提供合理的建议 。 况且这其中还夹杂着不少颇有广告嫌疑的“权威机构” 。
就拿近日微博上的一条热搜为例 , 某大V发博表示国家工信部语音及图像识别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公布了国产降噪耳机性能测试的结果 , 且只有两款降噪耳机获得了A级认证 。

然而有网友在查询完资料后表示 , 之所以名单中没有主流的降噪耳机 , 根本原因是这些厂商根本没有拿去送检 , 况且按证书上严格来说是创新测评A级并非降噪 。 简单来说这只是某家品牌购买的一条广告罢了 , 好在大多数网友也在第一时间发现了这条新闻的不严谨性 。 这是否说明所谓的权威机构已经无法左右大多数消费者的购买欲了呢?
权威机构不再权威?将时间拨回2020年 , 相信不少读者应该都记得 , 当时几乎所有的手机厂商在介绍新机的影像能力时都不能免俗地放上自己的产品在DxO测试环节中取得了多少多少分的好成绩 , 以获得消费者和市场的肯定 。
手机品牌之所以愿意主动将产品交到测试机构手中 , 确实就都是奔着高分去的 。 这一点其实不难理解 , 不管手机品牌如何在宣发上砸钱 , 比起手机广告 , 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其实更愿意去相信一个客观独立第三方的测试机构 , 尽管这种机构并不一定真的就客观、独立与第三方 。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 , 不少数码爱好者发现这些所谓的独立评测机构并非想象中那样专业 , 反而颇有一丝“收钱办事”的味道 。 就拿DxO最出名的手机影像评测为例 , 尽管在官网介绍中 , DxO会仔细列出每一个测试项目和样张对比 , 但每个小项的权重不明 , 也让DxO的总分随着厂商偏好而出现一些波动 。
最明显的莫过于2019年的榜单排名 , 在那一年华为拿出了自家的影像旗舰P30 Pro并获得了112分的高分 , 但随着S10也拿下112分的评分后 , 华为P30 Pro以重测为由将分数提升至116分 。 半年后 , 这一操作再次重演 , 当小米CC9 Pro的分数追平华为Mate 30 Pro(4G版)后 , Mate 30 Pro 5G版本以加测的方式将分数拉高了两分 , 其权重性和专业性不言而喻 。

另外在iPhone 12 Pro Max发布时 , DXO在社交媒体表示:该机的长焦从52mm升级到了65mm , 支持5倍光学变焦 , 虽然有所升级 , 但还是不及一些友商的100+mm镜头 。

DxO这种只对比焦段的操作实在是让小雷大呼不解 , 毕竟有些人喜欢52mm焦段 , 有些人喜欢85mm , 这些都要因人而异 。 而且并不是焦段越长并不意味着拍摄体验更好 , 比如A设备用的是1/2.5英寸+55mm焦段 , B设备是1/3.5英寸+85mm焦段 , 在实际拍摄时A的画质肯定要比B好上不少 , 这不应该是一家专业机构所给出的结论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