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元宇宙只是未来技术演化的外衣( 二 )


元宇宙涉及的这一篮子技术 , 从方向看主要有两类 , 一类是构造逼真的虚拟世界 , 或是将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进行无界融合 , 比如虚拟现实、全息技术、感知交互等 , 另一类是提供数据和算力支撑 , 比如人工智能、云计算等 。 目前这两类技术主要通过三个维度来增强互联网世界的体验 。
第一 , 升级交互感官维度 , 提高虚拟空间的真实等级 。
这里以VR设备为例 , 早期搭建的虚拟空间只具备视觉和听觉的交互感官 , 通过包裹视觉的形式给人带来沉浸感 , 后来技术实现了触觉、嗅觉等交互感官的加入 , 强化了在虚拟空间内的交互真实感 , 人与人的拥抱、人与物的接触有了更真实的感觉反馈 。
第二 , 复刻实体感官和能力 , 实现远程化亲临 。
机器狗是典型的仿生学和人工智能的精密产物 , 早期机器狗受限于机械能力限制、无法胜任高难度动作 , 但是通过持续的深度学习后 , 机器狗已经可以在很多复杂的场景执行任务 , 人类则能通过机器狗的视觉能力进行远程场景的探索 。
第三 , 数字还原场景 , 增强可视化能力 。
目前已经有一些企业创造了数字工厂 , 借助数字孪生能力 , 工厂能够全程实现可视化的实时动态管理 , 未来随着数字场景和真实场景的镜像化程度提升 , 数字场景甚至可以做到提前为现实场景预演未来的生产情况 。
不难看出 , 未来互联网技术的方向就是追求真实 , 因为真实能带来最可信的体验 。 正如司晓对“在场”概念的解释 , 他认为在场是一个空间与时间、主体与客体、本我与他我实时同步的状态 。
临场的多维价值
以XR、AI为代表的下一代技术 , 为何会崛起 , 成为当前技术演化的主角?答案很简单 , 因为这些技术追求真实 , 追求体验的特性 , 对真实世界的生产和生活的价值远超想象 , 它们可能将人类社会带到下一级阶梯 , 开启另一个0到1的过程 。
就像司晓评价的那样 , “它们最终能够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 , 进一步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 ”这些技术追求对真实世界的复刻和模拟 , 带来的临场感具有多层现实价值 。
一、优化生产模式
在人和机器高度协同的产业 , 最先进的工作模式是单人对机器的规模化控制 , 从而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 而下一代技术加入后 , 两者关系进一步演变 。
以5G远程挖矿为例 , 基于无人驾驶、车路协同、5G等技术 , 机器操控者只需在室内搭建的同步操控台 , 即可操控千里之外的任何一台机器 。 这是对传统人车合一生产方式的颠覆 , 而这种生产方式不受时空限制 , 能够显著提高生产效率 , 同时大幅提高劳动者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
二、改善生活方式
目前人类与各类生活终端 , 比如手机、汽车的交互方式已经固定 , 但下一代技术的应用 , 正在通过延展设备能力的方式 , 将彼此引向全新的交互逻辑 。
以自动驾驶汽车为例 , 依靠高精地图、空间定位、深度学习等技术 , 少数汽车已经能够在泊车、超车、高速行车等日常场景中高度解放驾驶员 , 加上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程度提升 , 未来人与车不再是全程控制关系 , 车将会成为一个移动娱乐座舱 , 也会成为一个重要的生产力场景 。
三、探索生存新空间
面对不容乐观的地球环境 , 人类早已开始探索外太空 , 寻找可能的宜居星球 。 此前已有国家模拟火星环境建立生存空间来验证人类居住可能性 , 也有企业尝试利用数字模拟还原其他星球地貌 。
借助人类越走越远的探测器 , 未来凭借全息影像、数字孪生、卫星通信等技术 , 我们或许可以在地球对其他星球的环境进行实时模拟 , 并依据人工智能进行因子推演 , 从而摸索出利于人类生存的最佳方案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