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前期生产技术指导意见,棉花种植方法技巧

根据我国不同棉花产区的特点,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会同农业农村部棉花专家指导组研究制定了《棉花早产技术指导意见》,为各产区做好技术培训和棉花早期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
【棉花前期生产技术指导意见,棉花种植方法技巧】流域棉花种植区
(1) 播前准备
一是整地 。播种前,应因地制宜地保持土壤水分 。土壤制备前可先制备土壤水分 。4月中旬,每亩灌溉量为50—60立方米 。当土壤含水量适宜时,应进行整地播种 。连作棉田应每3-5年深耕一次 。二是施用足够的基肥 。对棉田进行水浇地和土壤水分灌溉后,结合整地一次施用基肥 。复肥40-50kg/亩,氮磷钾比20:10:18;选用单质肥料,尿素18-22kg/亩,磷酸二铵10-12kg/亩,氯化钾15-18kg/亩 。有条件的,每3-5年施用一次有机肥、腐熟秸秆等 。三是良种选育 。应选择优质、高产、抗病的棉花品种 。包衣种子健种率大于99%,纯度大于98%,纯度大于95%,发芽率大于90%,含水量小于12% 。高肥力地块选择大株型品种,贫瘠地块选择小株型品种 。
(2) 科学播种
一是适时播种 。最后一次霜冻后即“冷尾暖头”为适宜播种期 。地膜棉花一般在4月下旬播种,裸地播种可推迟到5月上旬 。其次是除草剂的应用 。除草剂,如氟乐灵、仲丁灵、异丙甲草胺、乙草胺、氟异丙草胺、恶草酮及其混合物,通常在播种前或播种后喷洒在地面上 。喷涂必须均匀,无二次喷涂,无泄漏喷涂 。三是分组分配 。预计今年是多雨年,应适当加大行距,减少晚铃腐病,宜采用90~100cm大行距、45cm小行距或85~90cm等行距 。高肥力地块苗木密度为3500-4000株/亩,中低肥力地块苗木密度为4000-4500株/亩 。机采棉花行距76cm,苗木密度5000-6000株/亩 。四是精量播种 。播种量1.0-1.5kg/亩,播种深度约2.5cm;裸地棉田播种量1.5-2.0kg/亩,播种深度控制在3.5cm左右 。
(3) 苗木管理
一要科学确定苗木 。对播种量大、出苗好、棉苗密集的棉田,一般生长一片真叶时,应及时清除小苗和弱苗,使棉苗叶片不重叠,防止高脚苗出苗;当有3-5片真叶时,苗木要固定,弱苗和病苗要同时移去,定苗后要及时移去塑料薄膜 。二是种地除草 。除草深度不应超过10厘米 。出芽后,将棉花起垄栽培,形成约15厘米高的垄 。三是病虫害防治 。针对立枯病和炭疽病苗期的常见病害,采取分散土壤水分和提高温度的措施,促进病苗的恢复 。苗期主要害虫为蚜虫和红蜘蛛 。田间棉蚜叶率达到10%,喷施22%氟哌丁腈悬浮液20ml+25%吡咯烷悬浮液30ml/亩,每亩用水量不低于30升,打浆均匀,尽量将药液喷到叶背,也可轮换使用二氯吡嗪、噻虫嗪等 。,避免长期使用单一农药品种,延缓蚜虫抗性 。当红斑率达到15%时,应喷1.8%阿维菌素乳油60ml/亩,并尽量喷在叶背上 。
(4) 苗木移栽
在盆地双季棉区,以蒜棉覆盖为主,3月底播种,5月初移栽 。要做好苗木管理工作,如促根剂喷洒、温度控制、水分管理、通风、苗木精制等 。移栽前5-7天浇一次“苗水”,然后逐渐降低棚内温度,直到移栽不适宜再灌 。大棚内温度与移栽前田间温度基本一致,使棉苗尽快适应外界环境,缩短延迟时间 。移栽前2天,每平方米喷施15倍液0.2kg护叶剂,可提高成苗率 。采用人工或机械沟栽或穴栽的,棉花幼苗根系入土深度不应小于7cm 。移栽时,应保持土壤湿润,并进行带水移栽,以提高成活率 。棉花种植应在晴天进行,寒冷天气应停止 。
流域棉花种植区
(1) 品种选择
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的优质、高产、适应性强的棉花品种 。选择生育期115天的油菜、洋葱、大蒜、大麦等早轮作直播棉品种 。选择生育期105天的小麦等晚轮作直播棉品种 。选择生育期为130天的品种进行麦(油)后移栽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