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黎平县历史概况 黎平县的历史文化

1、黎平县,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辖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州南部,东毗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南邻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融安县,西连黔东南州榕江县、从江县,北接黔东南州锦屏县、剑河县,是贵州东进两湖、南下两广的桥头堡 。
2、黎平县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其中侗族约占全县总人口71%,是中国侗族人口最多的一个县,也是侗族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因而有“侗乡之都”的美称 。黎平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政府驻德凤是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府城,古城保留完好,有”杉海粮仓油壶”、侗族大歌之乡、鼓楼之乡等称号 。
3、黎平县是中国名茶之乡,截止2012年底,黎平县茶叶种植面积已经达到50.8万亩 。黎平县是中国28个重点林区县和国家11个退耕还林示范县之一,也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 。
4、黎平得名源自1322年(元至治二年)设上黎平长官司 。黎平府自1413年设置始至1913年废除,有500年的历史 。
5、黎平,侗语音译 。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黎平境内开始建土司,置福禄永从长官司 。元至元中,于里坪寨置上里坪长官司(‘里’,原是侗族人民祭祀的处所) 。
6、1283年,置古州八万军民总管府(古州,今黎平罗里) 。至治二年(1322年),废除总管府,里坪寨更名黎平寨,上里坪长官司改为上黎平长官司,辖12个长官司,隶属湖广行省思州安抚司(思州,今岑巩),黎平始得名 。
7、1385年,废除上黎平长官司,建五开卫指挥司,军政总管,辖15所2屯、14个长官司 。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废除思州安抚司,设黎平府于黎平寨之官团,隶属贵州承宣布政使司,辖潭溪、八舟、古州、曹滴(后废)、洪州泊里、福禄永从、西山阳洞(后废)7个长官司,境内实行军民分治;五开卫辖所、屯,隶属湖广 。
8、1434年,并新化府入黎平府,府辖区扩大,为有效管理新辖湖耳、欧阳、新化、龙(隆)里、亮寨、中林验洞、赤溪湳洞7个蛮夷府城驻地由官团迁至五开卫城(五脑寨),府卫同城 。
9、1441年,明正统六年,废除福禄永从长官司,设永从县,隶属黎平府 。1582年(明万历十年),黎平府改为军民府,兼治五开卫事,知府归沅辰道节制 。1600年黎平府隶属湖广行省,1603年复隶属贵州 。
10、1725年,楚省的五开、铜鼓二卫改属黎平府 。1727年,五开卫改设开泰县,铜鼓卫改设锦屏县,隶属黎平府,改楚省靖州的天柱县属黎平府 。
11、1730年,设古州厅同知,属黎平府 。
12、1733年,天柱县改隶属镇远府 。
13、1913年,原府、州、厅一律改为县,废府设黎平县和洪州分县,改开泰县为锦屏县,属黔东道 。
14、1935年,黎平县为第十行政督察区专员驻地;二十五年(1936年)属第八行政督察区;同年撤销洪州分县,并入黎平县;二十六年(1937年)以后属第二行政督察区 。
15、1950年,黎平县属独山专区,1952年属都匀专区,1956年划归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黎平县历史概况 黎平县的历史文化】16、2013年,黎平县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直管县试点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