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是为了逃避痛苦,而是更好地理解世界


读书不是为了逃避痛苦,而是更好地理解世界

文章插图

读书不是为了逃避痛苦,而是更好地理解世界

文章插图
点击上图▲ 买一得二
福利1:双十一活动最后一天,花一门课的价格得两门吴晓波读书课(《吴晓波细读商业经典》+《影响商业的50本书》),还可加入吴晓波的圈子,记录读书心得,与吴晓波互动 。
福利2:中国移动全球通用户可免费领取每天听见吴晓波半年卡(市场价180元)一张 , 活动仅限今天 。

在小众经典里看到大众观念,在世界视野里发现中国问题 。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英国作家毛姆说:培养阅读的习惯就是为你自己构建一座避难所,让你得以逃离人世间几乎所有痛苦与不幸 。
罗翔更进一步说:读书有四个过程,在书中逃避世界,在书中营造世界,在书中理解世界 , 在书中超越世界 。
学会逃避很容易,学会在书中理解和超越世界却很难 。
在格外需要逃避痛苦 , 理解世界的这一年,你还在坚持读书吗?
如果你不知道读哪些书,不知道如何真正读懂一本书,如果你想通过读书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那么你需要一个会读书的引领人 。
《吴晓波细读商业经典》是吴晓波于今年9月中旬开启的读书计划 , 每周带领大家读一本经典好书 。
这不是一门5分钟读完一本书的快餐课 , 它有两个特点:1.读的书都很小众 。2.每本书至少解读1个小时,且80%的内容并不来自书里 。
目前,《吴晓波细读商业经典》已经更新7本书,今天购买不仅可以学习现有的7本书,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吴晓波老师还会每周为你解读一本经典好书 。
现在加入会员,同时得
价值360元的《影响商业的50本书》系列大课
活动最后1天
点击按钮▼立即购买
读书不是为了逃避痛苦,而是更好地理解世界

文章插图


在《吴晓波细读商业经典》这门课中有两句slogan,同时也是吴老师的选书标准 。
1.在小众经典里看到大众观念
这些书有点小众,甚至还很枯燥,但是里面充满着真知灼见,到今天仍然振聋发聩 。
比如吴老师解读的第一本书《单向度的人》,出版于1964年 。
上世纪60年代,正是美国商业腾飞的时期,人们享受着发达工业社会带来的便利,沉浸在新闻娱乐产品中 , 逐渐变成一个“单向度的人” 。
作者马尔库塞认为,在消费社会里,技术几乎是无所不能的,它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同时,还可以创造出虚假的需求 。正是这些虚假的需求,使得人们对社会的反抗逐渐变成了反抗自身 。
这样的情况并未消失 。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像,我们开什么样的车 , 听什么样的歌 , 有什么样的审美,变成了一种社会共识 。这个社会慢慢变成了一个单向度的社会,让每个人都变成了一个单向度的人 。
如何抵抗这样的单向度社会,避免成为单向度的人 , 改变现在单向度的状态?这是我们当下仍然需要思考的问题 。
2.在世界视野里发现中国问题
这些书大多来自中国以外的国家,却可以跟中国的当下形成对照 。
比如2006年出版的《M型社会》,作者大前研一通过数据调查分析发现 , 2006年的日本社会,中产阶级的财富开始缩水,贫富差距拉大,老龄化加剧,员工职务性收入十年不涨,迈入了“M型社会” 。
在2022年的今天,中国也出现了这些特征,有滑向M型社会的危险 。那么 , 中国会像日本一样进入M型社会吗?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