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建国|潘晓楠:我?漫画?社区学校

杜建国|潘晓楠:我?漫画?社区学校
文章插图

▲上海“文联老楼”
我、漫画、社区学校,看似三个互相不搭的概念,却因为一次采风活动把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且至今难忘。
2008年岁末年尾,我应邀到延安西路上海文艺界熟知的“文联老楼”,参加上海美术家协会漫画家委员会年度会议。“文联老楼”又称“文艺家之家”,这幢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特征和巴洛克装饰的花园住宅建于1920年代中期,曾被误传是“意大利总会”,其实它只是“意大利总会”的邻居而已。谈及各国侨民在上海兴建总会的历史,要追溯至1864年,上海最早的西方俱乐部——英国总会始建,地址就在今天的延安东路、广东路外滩之间。1926年,位于茂名南路、淮海路的新法国总会落成,同一时期还有美国花旗总会、美国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后者就是如今的文创打卡地——“上生新所”。
文联老楼砖木混合结构,主楼三层,灰白色水刷石饰面外墙,红色平瓦屋面。中部外廊装饰有爱奥尼廊柱,柱式设计规整古朴,细部装饰精致。1995年到1996年,延安高架路修建道路拓宽,几乎占用掉原先的整片花园草坪,文联老楼也因此成了距离延安高架路最近的历史建筑之一。
按照漫画家委员会会议议程,我在会上做“关于开展上海社区学校漫画采风活动”的动员讲话。职业缘故,曾在大大小小场合做过类似的讲话,按理说不是什么难事,何况慎重起见,办公室已经备了三大页讲稿。可是,当我置身于满会场的漫画家当中,竟情不自禁地想起小时候美术作业画画,那时候,基本都是我大姐或我二姐代劳做“枪手”,我可以腾出时间去跳跳蹦蹦,以至于后来追悔莫及,“老大徒伤悲”。
面对满会场的漫画家,那个貌似一向从容淡定的我消失了,代之以一个心里没底、紧张慌乱的我,硬着头皮,强撑着将三大页讲稿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念”了一遍,就差念出标点符号了。会场安静得鸦雀无声,可能是出于听众的同情心:谁都不容易呀!也可能是出于漫画家的职业习惯,权当是仔细观察生活中漫画人物原型吧!
杜建国|潘晓楠:我?漫画?社区学校
文章插图

▲上海社区学校校长会议(2006)
虽然我的“动员讲话”讲得我非常不满意,我自己给予史上最差评,但是这个采风活动搞得很成功。采风,这种由古到今的艺术创作活动已经持续了几千年,大家熟知的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就是3000年前周朝组织“采风”的顶级硕果。公元前1000年左右,周朝的采诗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一种木舌铜铃,到民间“采风”收集歌谣,整理后交给太师谱曲,演唱给周天子听。欢乐疾苦、民风民情,既可休闲娱乐,又可作为施政的参考,这就是《诗经》里《风》《雅》《颂》的《风》。2009年,上海漫画家们也兵分几路到社区学校采风,虽然他们没有头戴官帽手摇木铎。
话说,社区学校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的“扫盲”运动,上海建起了一批成人学校。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为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应运而生的老年学校成为广大中老年朋友再学习的乐园。进入90年代以后,市民学校成为又一支社区文化教育的生力军。1997年6月23日,静安区静安寺街道社区学校在市西中学正式挂牌成立,这是上海第一家挂牌成立的社区学校。
此后,根据上海市相关要求,全市街镇社区学校陆续建立。到2009年漫画采风活动时,上海共有220所社区学校、近5000个分校及教学点,覆盖全市18个区县、220个街镇、4500多个居村委,95%以上为整建制。开设社科、语言、科技、技能、养生保健、表演艺术、视觉艺术、手工艺术等八大类1000多门课程,在校学员超过30万。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