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霁|年薪201万!华为“天才少年”遭曝光,醒醒吧,哪有什么天才!( 二 )


明明有能力把所有的事情做到最好 , 可张霁偏偏对什么都有些漫不经心 , 缺那么一点儿较真的劲儿 。
明明是班级里最聪明的孩子 , 张霁的学习成绩却总是不理想 。
课堂上 , 老师讲解的新方法张霁总是第一个领悟 。 可他领悟之后就不会在这件事情上再多下一点儿功夫 。 所以 , 明明是同一类型的题目 , 再多拐上一个小弯 , 他就不会做了 。
父母和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 可他本人却一点儿也不放在心上 。

张霁彼时的张霁还不明白 , 做学问最忌讳的就是蜻蜓点水 。
盲目的自以为是最终以惨烈的现实呈现在他的面前 。
幸运的是 , 高考的失利在打击到张霁的同时也使得他终于认识到自己身上的问题 。 思索了几天后 , 他决定复读 。
从小到大 , 父母亲从来都不会轻易干涉他做出来的决定 。 这一次自然也不例外 。 他们只是默默做好一切保障工作 。
复读生活开始 , 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的张霁果然变得和以前不一样 。
他认真分析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所在 , 并制定出相应的计划 , 然后一丝不苟地按照计划执行 。

努力学习的学生每一天 , 张霁都会早早起床背诵英语单词和其他需要记诵的知识点 。
老师讲解题目的时候 , 他也一改之前的漫不经心 。 认真听讲的同时 , 他会把自己的疑问都记录下来 , 然后去找老师进一步求证 。
课余时间 , 他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和同学一起探讨老师新列出的解题思路……
这样的生活一度让自由散漫惯了的张霁很痛苦 , 可想一想曾经惨淡的高考分数 , 再看看墙上他给自己制定的目标 , 他总会深吸一口气 , 默默在心里给自己打气 。
日子在张霁的咬牙坚持中过去 , 他逐渐变得自律又勤奋 。 看着这样的儿子 , 父母既欣慰又心疼 。
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过去8年累积下来的问题又岂是短短一年时间就可以完全解决的?
2009年 , 再一次走进高考考场的张霁仍旧没能收获一个理想的高考成绩 。

参加高考的学生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继续补习 , 或者进入三本院校读书 。
三本院校环境差、资源差 。 张霁并不甘心把自己的一生埋没在那样死气沉沉的地方 。
可如果选择继续补习的话 , 他自己也不敢保证下次考得比这次好 。 所以到底该如何抉择?
看着儿子倔强的目光和紧抿的嘴唇 , 父亲张青山坐不住了 。
他和儿子进行了一番推心置腹的长谈 。 在谈话中 , 张青山做了两件事:首先 , 他帮助张霁分析了现在的处境和可以做出的选择 。 其次 , 他摆出张霁做出不同选择后会出现的所有可能 。
谈话的最后 , 张青山把决定权交给张霁 。
父亲的话让张霁豁然开朗 。
是啊 , 补习或者去三本院校读书只是给自己的成长选择了一个环境 。 可最终 , 真正能够决定我们命运的却不是环境的好坏 。
我们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只要自己不放弃 , 在哪里都可以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
看到张霁决定报考三本院校 , 张青山没再说什么 , 他只是建议儿子务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 。
最终 , 16岁的张霁被武昌理工学院电子信息专业录取 。

武汉理工学院在三本大学的校园里 , 有的是逃课、打游戏、混日子的学生 。 他们高喊着“人生得意须尽欢”的口号 , 把享受生活做到极致 。
与他们相比 , 张霁是妥妥的异类 。
入学之初 , 他就确立了大学毕业之后继续深造的目标 。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 , 张霁给自己未来四年的学习做出了详细的规划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