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企业加速证券化 “充电”提升竞争力


动力电池企业加速证券化 “充电”提升竞争力

文章插图
_原题为:动力电池企业加速证券化 “充电”提升竞争力)
近日,蜂巢能源“报考”科创板IPO获受理,成为动力电池企业冲刺上市的最新案例 。上海证券报采访人员梳理发现,2022年前10个月,国内动力电池头部企业纷纷通过“报考”IPO、实施定增、奔向海外资本市场等方式加速证券化 。
“把握动力电池快速发展窗口期 。”一位动力电池业内人士介绍,当下动力电池产业处于上升期,企业此时推进证券化不仅估值能乘势而上 , 而且可以募集更多资金加速产能扩张 , 动力电池只有形成规模效应才能提升竞争力 。
抢抓动力电池快速发展窗口期
蜂巢能源此次IPO拟募资150亿元 , 投资项目包括在常州、湖州、遂宁的动力锂电池项目 。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此前表示,公司迎来了大发展的战略机遇窗口期,将坚定不移地落实2025年600GWh的全球产能规划 。
借助上市资金扩充产能 , 成为动力电池头部企业的重要目的 。业内人士表示:“规模化运营已是动力电池产业的核心壁垒之一,产能释放有望提前锁定更大的市场份额,并能获得较高品质及成本优势 。”
从蜂巢能源的资金投入可见其产能扩充的迫切性 。招股书(申报稿)介绍 , 蜂巢能源计划总投资403.74亿元,拟IPO募集资金150亿元,另250多亿元将通过其他渠道投入 。
“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迎来关键加速期 , 2022年10月的渗透率逼近30%,促进动力电池出货量攀升 。”基石资本合伙人杨胜君认为,加上当下新能源在二级市场估值不错,所以申报IPO能获得较高估值 。
对比可见,宁德时代在2018年上市后,布局了众多生产基地及上下游项目 。在当前上游成本高企的情况下,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75.92亿元,同比增长126.95% 。而蜂巢能源的归母净利润,2019年至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均为亏损 。
杨胜君分析,2025年之后 , 动力电池行业的产能格局基本奠定,企业比拼规模效应的窗口期将关闭 。各家企业在降本增效、提升品质等方面将难有较大提升 , 市场能够给予的估值将承压 。
更为严重的是,若无法把握当下窗口期 , 企业将可能被动力电池行业淘汰 。上述业内人士分析,再过几年,随着当下动力电池企业布局的产能落地,行业将进一步洗牌提升集中度 。部分行动迟缓的企业 , 将被迫转型非汽车领域的低端电池业务 。
借力资本抢夺市场份额
动力电池借力资本抢抓的窗口期,还表现在车企实施供应商多元化战略带来机遇 。
动力电池占据新能源汽车成本的四成左右,加上该行业处于强者恒强态势,导致宁德时代对车企有较大议价权 , 而此前的汽车产业一直是“整车为王” 。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22年前10个月,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前十企业中,宁德时代、比亚迪稳坐冠亚军,市占率合计70.28% 。紧随其后的是中创新航、国轩高科、欣旺达、亿纬锂能、蜂巢能源 , 市占率合计18.63% 。
对此,广汽集团决定自建动力电池基地,更多车企在宁德时代之外 , 积极寻找第二、第三名供应商 。另外,宝马集团近期发布一笔超百亿欧元订单,由宁德时代与亿纬锂能一起分享 。此后,亿纬锂能拟募资90亿元的定增获批 。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此前表示:“我们前后四次在创业板成功融资,有力支持了公司在新能源产业链的发展和布局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