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基亚|德邦百亿“卖身”背后,京东的阳谋与野心( 三 )


那天下午 , 刘强东戴着同声传译耳机坐在台上 , 面对凯雷投资集团联合创始人大卫·鲁宾斯坦的发问 , 他对京东物流的上市问题作出正面回应 , 并透露公司正在加大物流领域的投资 。
彼时 , 崔维星没有想到 , 德邦的高光时刻就此永远停在了2018年 。
尽管现在刘强东已经卸任京东集团CEO职位 , 正式退居二线 , 但自2007年他主张自建物流后 , 到2017年正式成立京东物流集团 , 再到2021年5月物流板块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 刘强东已经为京东物流设计了一条清晰的发展路线 。
此次收购德邦 , 京东物流的版图再次扩充 , 京东的整个物流生态圈也在趋于完善 。
在此之前 , 今年2月 , 京东集团旗下子集团京东产发连续4次增持中国物流资产的股权 , 比例高达87.19% 。 这意味着 , 布局4年多时间 , 京东可以提出强制性无条件现金要约 。 这家在全国拥有38个物流园及179个物流设施的供应商 , 终于成了京东的囊中之物 。
而更早以前 , 京东集团对本地即时零售和配送平台达达集团垂涎已久 。 2016年 , 京东先是收购了达达47%的股权 , 后持续加码 。 最近 , 京东又花费5.5亿美元对达达集团进行战略认购 , 将持股比例提升至52% , 牢牢握住话语权 。
不过 , 这两次收购行为 , 主角都不是京东物流 。 据业内人士分析 , 没有独立上市前 , 京东物流没有融资渠道 , 企业又不赚钱 , 所以收购只能假借他人 。
京东物流唯一的出手时刻在2020年8月 , 斥资30亿元收购以航空货运见长的跨越速运 , 瞬间拥有了超过620条航空货运航线 。 截至2021年上半年 , 这个数字已增长1000条 。
纵观京东在物流方面的几次扩张:对中国物流资产的并购 , 满足了其自建仓库的需要;对跨越速运、达达集团、德邦股份的收购 , 均是对自身业务线的补足 。
2019年 , 京东进行了史上规模最大组织架构变革 , 京东物流在集团内的权重再次被拉高 , 与京东商城、京东数科一起 , 被外界视为拉动京东集团营收增长的“三驾马车” 。
在京东物流上市前 , 王琪的公司曾为京东做过传播策略服务 。 回忆当时与京东高管集体开会的场景 , 她表示 , 刘强东非常清楚自己的诉求 , 把正品、物流、低价排在需求的前三位 , 然后是售后和SKU(商品品类数量) 。 “记得他当时说 , 京东电商的品牌积累是需要和仓储物流发挥协同效应的 。 ”在王琪看来 , 京东走过的每一步路 , 都非常符合刘强东的性格 。
上市之后 , 京东物流好似按下了加速键 。 过去的一年 , 京东物流新增仓库数量达450个 , 相当于2007年至2017年 , 10年间的建仓数量 。 截至2021年三季度 , 京东物流已运营约1300个仓库 , 41座亚洲一号智能物流园区 , 运营的仓储总面积约2300万平方米 。
业务的急剧增长 , 最先感知到压力的总是一线员工 。 一位负责京东物流中转环节的员工告诉《财经天下》周刊 , 自从上市后 , 公司整体气氛变得紧张了 , “上市要看财报的 , 之前在运营上投入太多 , 所以公司需要在引流和投入上做平衡 。 ”以他所在的拣运部门为例 , 去年以来开始承担部分引流责任 , 被要求提升散单业务 。
的确 , 投资者看效益 , 上市公司就需要严格控制损益 。 京东物流砍掉了像家具大件、合同物流这样的亏损业务 , 同时给负责KA(关键客户)和销售发展的部门提出了100%年速增长的任务 。 一些承受不了业绩压力的员工选择离职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