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历史简介 苏州历史介绍

【苏州历史简介 苏州历史介绍】

苏州历史简介 苏州历史介绍

文章插图

苏州历史简介 苏州历史介绍

文章插图
1、苏州古时称吴 。苏州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已历经2500多年的沧桑 。古城基本保持着古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 。历史上,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传统文化发达、园林风景秀美的城市,被誉为人间天堂 。
苏州,位于江苏省南部,大运河流贯境内,太湖在市郊以西 , 多湖荡河流,而西郊又多山丘 , 益增胜概 。
2、春秋时吴王阖闾元年(前514年),命伍子胥筑阖闾城,以为国都,是为苏州建城之始 。秦汉为会稽郡治所,因原为吴地,故名吴县 。秦末项梁、项籍在此起义反秦,盖当时江南风俗颇尚武勇,与后世绝异 。东汉永建四年(129年),分浙江以西(包括建德以下的浙江东岸地)为吴郡,以吴为治所 。汉末孙策、孙权初据江东,亦以吴为驻地,后乃移治京(今镇江),再移秣陵(今南京) 。孙吴东晋南朝时,与吴兴、会稽(一说为丹阳)合称“三吴”,为东南富饶之区 。梁末改吴郡为吴州 。隋开皇九年(589年)灭陈,改吴州为苏州,以城西南的姑苏山得名 。大业时仍为吴州,又改吴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为苏州 。州(郡)名称虽几经变更 , 治所则均在吴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分吴县置长洲县 , 自此一城遂有两县 。唐代后期,吴中人口增加,经济文化都有明显发展,名诗人白居易、韦应物、刘禹锡都担任过苏州刺史 。
3、唐末苏州曾遭严重兵祸 。光启二年(886年),牙将张雄袭踞吴城,次年被逐走 。龙纪元年(889年),钱谬取苏州 。次年,即大顺元年 , 杨行密取苏州于钱氏 , 不久又为孙儒夺去 。孙儒军从河南流窜长江南北 , 到处焚杀,极富破坏性 。大顺二年,孙儒焚城而去,钱缪收复苏州 。乾宁三年(896年),杨行密军再夺苏州 。钱氏大举反攻 , 于乾宁五年夺回苏州 。此十余年间,吴城八次易手 , 遭祸甚酷 。
4、后梁开平二年和三年(908—909年),淮南杨氏部将周本围苏州七个月而去 。此后吴与吴越休战,江南战祸始歇 。吴越自动纳土于宋,事在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 , 与周本围城之役相去近七十年 。在此期间,吴中承平,钱氏于太湖旁置“撩浅军”,专事兴水利、防水害,农业常获丰收 。钱谬之子元琼在苏州造金谷园 , 即环秀山庄前身 。著名的虎丘山云岩寺塔亦建于钱氏统治时的后周显德元年(954年) 。
5、宋政和三年(1113年),升苏州为平江府,以吴、长洲二县为治所 。徽宗用朱励兴“花石纲” , 苏州颇受其害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金完颜宗弼军陷平江,掳掠焚城,是为五代初年以后苏城所遭的唯一的一次兵祸 , 破坏极为严重 。
6、南宋立国江南,将相士大夫多喜卜居吴中 。名将韩世忠的住宅即旧为北宋诗人苏舜钦所有的沧浪亭,韩氏夫妇身后亦埋骨于灵岩山麓 。余如、范成大之与石湖 , 史正志之与石卷堂,均为著例 。经济亦在五代北宋的基础上 , 续有发展 。范成大著《吴郡志》,谓:“谚曰:天上天堂,地下苏杭 。又曰:苏湖熟,天下足 。”盖南宋之时,苏杭富庶实甲于天下 。
7、元改平江府为平江路 。元末,张士诚取平江,改称隆平府,居此十一年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军破苏州,攻围近一年,战祸亦复不轻 。明初,太祖恨吴人附张氏,赋税特重,并多次迫迁富民赴临濠(凤阳) 。宣德年间,周忱、况钟屡请减免,户部均不肯执行 。正统元年(1436年),方有所改 。明以吴县、长洲为苏州府治所 。清雍正二年(1724年),复分长洲县设元和县,自此一城遂有三县 。辛亥革命后 , 并三县为一,只设吴县 。解放后为苏州市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