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游戏里治大病

这段时间 , 游戏茶馆所在的成都市出现了新冠疫情反复 , 偏偏病例还集中在游戏厂商聚集的高新区 。 随之而来的 , 核酸筛查、出入都需亮码明显给生活带来各种不便 。
这样特殊时期 , 我也常常看一些医学科普类书籍 。 相比书籍 , 医学类游戏可谓少之又少 。 近两年我玩到的《神医》与《肿瘤医生》算是让我眼前一亮的医学类游戏 。
在TapTap上 , 《肿瘤医生》评分达8.8分(在腾讯接手前 , 评分超过9.5) , 而《神医》评分更是高达9.4分 , 下载量也突破百万 。 可见这两款游戏在大量玩家眼中也属质量上乘的独立佳作 。
我在游戏里治大病
文章图片
我在游戏里治大病
文章图片
游戏玩法
简单来说 , 《神医》是类似AVG+QTE的玩法来推进剧情、模拟诊疗过程 。 开发团队MuccyGames(木夕工作室)设计了两条剧情线:
①玩家选择继续传统医学 , 博得皇家医学会成员好感 , 赚取大量财富 , 成为医不好人的医生;
②玩家拥抱新式医学 , 与皇家医学会决裂 , 推动医学进步
游戏真正吸引我的点在于 , 游戏过程中可以看到传统医学是有多荒诞:麻醉就是用棒子将病人敲晕;迷信放血能治好大病;配药更在意口味而不是药效等等......
我在游戏里治大病
文章图片
最令我没想到的是 , 游戏里每次做截肢手术或放血治疗时 , 都会大张旗鼓卖票供NPC围观 , 甚至门票还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 结果我一查资料 , 竟然还是史实 。 辅以游戏黑暗哥特式的美术风格 , 将当时医学的荒诞演绎得很生动 。
我在游戏里治大病
文章图片
早期手术就是场秀 , 观众买门票围观
《肿瘤医生》的玩法类似《瘟疫公司》 。 游戏将治疗手段简单地概括成手术、放疗、化疗以及靶向治疗 。 玩法核心还是收集点数 , 点开“技能树” , 组合出合适的治疗方案来治疗病人 。
《肿瘤医生》后期关卡就需要在患者资金、治疗手段的毒副作用以及体力之间做出平衡选择 , 以降低癌细胞侵袭速度 , 达成通关目标 。
难就难在治疗方案的决策上 , 要不要手术 , 病人体力差可能无法扛过术后感染;要不要加大剂量化疗 , 药物副作用可能导致病人重要脏器首先衰竭;要不要用靶向药 , 患者资金可能跟不上治疗费用 。 这样两难的选择局面 , 简直和现实中每个癌症病人面临的困难一模一样 。 因此《肿瘤医生》代入感还是挺足的 。
我在游戏里治大病】一本书、一位晚期病人激发他们做医学游戏
虽然两款游戏口碑都不错 , 但依然面临盈利困难的尴尬 。
《神医》中加入了广告变现 , 不过还是非常克制的 , 并且填充的广告都还是股东橙光的 。 可以想象 , 《神医》收入并不会很好看 。 MuccyGames创始人Lapin也坦白地告诉我 , 目前游戏没有回本 , 还处于“烧经费的状态” 。
而《肿瘤医生》是直接与腾讯合作 , 自手游版上线后 , 已有快三年没有更新了 。 游戏制作人胡晚至早已将精力投入到新的商业游戏项目 。
不仅医学游戏如此 , 其他科普类或功能性游戏都存在上述问题 。 那Lapin和胡晚至为何选择要制作商业模式没有跑通的科普类游戏呢?
“立项头脑风暴时 , 我们策划同学看了一本叫《荒诞医学史》的书 , 同时他父母也是医生”Lapin回忆起《神医》立项时的契机说 , “他在会上告诉我们 , 那时医学和现代医学差别很大 , 比如放血截肢疗法 , 比如买票围观手术这些荒诞的故事 。 我们觉得也很有趣 , 加之我们对中世纪美术也是非常有兴趣的 。 于是决定制作这样一款中世纪医学主题游戏 。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