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周厚健卸任,林澜接棒海信( 二 )



海信集团的前身青岛电视机厂
1992年 , 刚刚升任厂长的周厚健便为了降成本、裁冗员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 1994年 , 在质疑和反对声中 , 周厚健将企业品牌由“青岛”改为“海信” , 青岛电视机厂也因此被海信集团取代 , 由此真正拉开了海信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工厂 , 向市场经济时代的现代企业转变的序幕 。
此后 , 周厚健相继在子公司层面大胆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 , 建立起了有社会法人投资的体制或建立股份公司 , 对员工实施股权激励 , 提高了经营效率 。 就在2020年 , 海信进一步深化所有制改革 , 推进了集团层面混改 , 进一步释放了企业活力 。
02
林澜:海信国际营销的“一号人物”
虽然公众对林澜的名字感到陌生 ,但在海信内部 , 林澜是一位已经“服役”了超过15年的“老兵” , 是海信国际化业务的“一号人物” 。

林澜
公开资料显示 , 林澜生于1958年 , 与1957年生的周厚健算是同龄人 , 历任西门子咨询公司(现为英国 AMEC 公司)动力系统软件开发部经理 , GE 动力系统公司高级项目经理、高级工程师 。
林澜与海信的缘分始于海信对科龙的并购 。
2002年 , 林澜受老同学顾雏军邀请加入科龙 , 负责科龙香港公司投资、科龙顺德总部研发、生产、采购和海外业务 。 《海信史》中提到 , “直到顾雏军被抓 , 科龙面临倒闭 , 林澜仍然靠着几个海外大客户维持公司运转 。 ”
也许正是这种职业精神 , 让林澜成为科龙高管中极少数被海信继续任用的人之一 。 2006年底 , 海信完成对科龙的收购之后 , 周厚健就将此前任职科龙副总裁的林澜纳入麾下 , 任海信集团副总裁 , 并将国际营销的担子交给了他 。 也正是在2006年 , 周厚健正式提出“海信未来发展 , 大头在海外”的国际化战略 , 并正式成立国际营销公司 。
某种意义上 , 林澜是海信收购科龙所获得的最大收获 。 科龙的海外市场一直做得很好 , 而海信之所以发起对科龙的并购 , 目的之一便是为海信国际化铺路 。 如果说周厚健是为海信国际化谋划蓝图和做战略决策的人 , 那林澜就是冲锋一线的实施者 。

周厚健(左)与林澜
从各个国家市场渠道的建立 , 到海外研发体系的搭建 , 再到近年来对东芝电视、gorenje等海外企业的跨国并购 , 都是由林澜一手推动完成的 。 他将过去中国企业国际化道路上的很多“不可能” , 变为了“可能” 。
比如 , 海信之所以能在自主品牌出海 , 这条被认为最难走的国际化道路上快速突围 , 源于林澜的“B品牌”战略——暂时放弃对头部品牌的直接竞争 , 先从“高质中价 , 优质服务”的定位做起 。 到今天 , 海信自主品牌已经在欧美高端市场获得越来多认可 , 并成功将万元以上的激光电视产品卖到了美国 。
再比如 , 林澜负责搭建了海信智能电视的海外内容平台 , 让海信成为首个搭建全球一体化运营平台的中国电视品牌 , 海信智能电视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
毫不夸张地说 , 没有林澜 , 就没有今天全球布局的海信 。 就连周厚健都曾评价说:“海信真正的国际化 , 是林总带着走出来的 。 ”
在国际化上持续加码无疑将是海信未来最重要的发力方向 。 2021年10月 , 海信就曾在媒体开放日上公开表示 , 预计海外收入最快在3年时间内超过国内 。 而在2021年底召开的海信国际化战略专题会上 , B2B产业出海被确定为海信未来国际化的重点突破领域 。 相信林澜的接棒 , 将给海信国际化增添极大助力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