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二十四节气中国童话》带孩子亲近大自然,提升获得幸福的能力~

漫画数学
家居童服
午睡枕
小十月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 , 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 , 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 。
这一时节 , 生气旺盛、阴气衰退 , 万物“吐故纳新” , 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 , 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 。
北京的春天虽然短暂 , 也是很美的 , 朋友圈一位妈妈晒出带孩子去玉渊潭赏樱的照片 , 让孩子深入大自然 , 感受季节变化 。
这位妈妈是我认识的一位大学中文系老师 , 在我印象中 , 每到重要节气 , 她都尽量抽空带孩子到乡下体验生活 。
比如 , 惊蛰之后观察发芽的柳树 , 夏至之后观测夏季的星空 , 端午的时候用艾草泡脚 , 冬至那天学着包饺子……观察自然 , 体验习俗 , 每一季 , 每一年都不同 。
无独有偶 , 李亚鹏在《朗读者》节目里也分享了相似的教育习惯:他每个节气都带女儿李嫣去十三陵水库做科学调研 , 观测气温、水温、植物、动物、标本等等;7年间风雨无阻 , 只因“春夏秋冬 , 鸟兽虫鱼皆不相同 。 ”
当时很多教育者都肯定了李亚鹏的教育理念 , 认为既可以增进家人之间的感情 , 又让孩子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
不过也有 质疑的声音:对于普通人家的孩子来说 , 课业那么多 , 这种教育的价值大吗?“节气教育”仅仅是在培养仪式感吗?
其实所谓“二十四节气” , 对古人来说不是仪式感 , 而是顺应自然变化 , 什么时候过什么样的生活 。
古人将季节、气候、物候的变化规律划分的24个时间节点 , 由于缺乏精确的观测仪器和科学理念 , 就需要 人们在农业劳动中、在日出日落和四季变化时 , 极大地发挥观察、感知能力 , 去和自然建立约定 。
童话|《二十四节气中国童话》带孩子亲近大自然,提升获得幸福的能力~
文章图片

因此让孩子了解节气 , 是在培养他们的感受力:用一颗真挚的童心感受自然 , 感受古人的生活智慧 , 感受生命的美好细节 。
儿童心理研究表明 , 孩子童年时多亲近大自然 , 有助于提升他们感知世界和获得幸福的能力 。
很多家长都忽视了对孩子“感受力”的培养 , 其实 , 感受力是一种神奇的“超能力” , 感受力强的人 , 拥有更加细腻透明的心灵 , 他们的理解和共情能力更强 , 也具有更丰富的想象:
同样是下雪 , 有的人只觉得寒冷 , 他们却能体会到消逝和希望;
同样是旅行 , 有的人只是走马观花把景点打卡到朋友圈 , 他们却能在吃喝玩乐中深度体验风俗人情;
同样是读书 , 有的人只局限于字面的理解 , 他们却能发散思维举一反三与作者神交.....
在生活中 , 他们总能有滋有味 , 寻找到意义和乐趣 。
童话|《二十四节气中国童话》带孩子亲近大自然,提升获得幸福的能力~
文章图片

感受力是与生俱来的 , 所以我们看到小孩子对万事万物都充满好奇 。
【童话|《二十四节气中国童话》带孩子亲近大自然,提升获得幸福的能力~】比如我外甥小小羊今年3岁 , 下雪的时候会说天空爷爷下了冰冰的棉花糖 , 奖励万物在春夏秋天努力生长;
比如春天他会在公园里一动不动观察昆虫 , 问我是不是前一天打雷吵醒了他们……
孩子们真的很擅长用一双发现的眼睛 , 看见被我们大人忽视的但有趣美妙的细节 。
不过 , 这种能力必须经过后天的小心呵护培养 , 才得以保留下来 , 内化为性格的一部分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