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颇族有什么风俗习惯?少数民族景颇族的习俗( 二 )


景颇族的婚姻
景颇族的婚姻形式为一夫一妻制 。但山官和富裕户也有一夫多妻的 。在家中,父亲是家长 。有女无子时可招赘,但赘婿不改其姓;无子嗣时可收养子,权利义务与亲生子一样;对财产实行不严格的幼子继承制,幼子地位高于长子 。妇女社会地位较低 。在现行的一夫一妻制婚烟中,基本上仍必须遵循传统的单向姑舅表婚的原则,即姑家男子必须娶舅家女子,但舅家里男子不能娶姑家女子,形成“姑爷种”和“丈人种”的婚姻关系 。流行转房制和妻死丈夫续娶妻姊妹的习俗 。还实行等级婚姻,即官家与官家通婚,百姓与百姓通婚 。青年男女社交自由,但结婚由父母包办,聘礼很重,常发生抢婚的现象 。
景颇族青年男女进行干脱总(即“串姑娘”)时,男子会暗取意中人的几丝头发或布丝等物,请董萨(巫师)卜卦确定是否能结婚 。若可以,再由父母请“勒脚”(男方寨里的媒人)与“强通”(女方寨里的媒人)联系,并去女方家提亲 。提亲时一般会送去一些丝织品种、鸡蛋、酒等礼物,若女方收下,即表示同意婚事 。过后,再送去议定的聘金,决定婚期 。
景颇族的民族节日
撤种节和尝新节
撒种节和尝新节,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梁河、陇等县阿昌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日和八月十五日举行 。
传在远古时代,阿昌族人民中有个年逾古稀的老婆婆,每逢八月中旬收获季节,她总是不厌某烦小心翼翼地将各种谷物良种选留下来 。转送给各村寨的人民.由于帮助大家提高了耕种技术,她受到人们深沉的爱戴和尊重.一年的八月,老婆婆突然在收获前逝去 。为了弥补老人未能穿新、尝新而逝的最大遗憾,人们在她灵前敬献香喷喷的饭菜和新衣 。以后,每年八月十五日,阿昌族家家户户都用新收获的粮、菜、瓜果做饭,这样就形成了尝新节 。来年春天人们又将她留下的种子撒到地里,形成了每年三月十五日的撤种节 。
新米节
新米节景颇族有趣的庆丰收节日 。每年农历八九月间,当田里稻谷成熟时,家家户户都要欢渡“新米节” 。
新米节的前一天,主人家就开始准备 。他们背着插满鲜花的篮子,然后拣起一捆成熟的糯谷,背回家中,摆在鬼门旁边 。然后,便向各家发出热情的邀约,请他们在第二天作客 。第二天,男女老少和魔头欢欢喜喜地来到主人家,主人取出水酒迎接来客 。主宾互致问候完毕,就要准备新米节的饭食了 。妇女和小姑娘炒谷子、舂扁米、做粑粑、煮新米饭,上山采野菜 。小伙们欢歌结伴,下河捉鱼 。按景颇族的传统规矩,新米节这天不能杀鸡宰猪 。宴饮开始之前,主人要行祈祷仪式 。他把粑粑、扁米、水酒、干鱼、干老鼠排好祈祝,向鬼表白心愿,盼望人畜平安,风调雨顺,祛灾除祸 。如能如愿,将来一定杀牛供祭 。
在新米节的仪式上,由年高德重的长者讲述谷子的来源 。据说在很久以前,景颇族种植谷子,但谷魂却上了天,地上的谷子长得不好,家狗见状日夜吠叫,终于把谷魂叫到了地上,从此,景颇族种植的谷子茁壮丰茂 。
因此,景颇族对狗另眼相看 。新米节这天,要先给狗吃饭,其次才是牛,然后才给老人吃 。新米节这天,人们一边饮酒谈笑,一面和主要总结农事,讨论下种的适当时机 。泡田水的使用 。栽秧的技艺,旱地播种的方法和时限,开荒的设计 。轮种的学问等 。新米节是一个庆贺丰收的节日,也是一个促进农业技术交流的节日 。
采花节
景颇语称“思鲜鲜”或“吉达”、“宁打”等,一般在春节期间举行 。届时,同寨或邻寨的青年男女相约在一起,带着粑粑丝、米饭、鸡蛋等食物,一同上山找一适合玩耍的地方,大家唱歌跳舞,说笑嬉闹,举行打“炀碟”等各种游戏 。情侣们则谈情说爱、互赠礼物,其余男女老少,则每人出些酒肉等食物,共同煮食 。老者唱歌给年轻人听,歌词多为吉利之语 。饭后,大家唱歌跳舞,一同玩乐 。晚上青年男女彼此相约,在公房和其它地方唱歌吟调,尽情娱乐,直到深夜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