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攻灭东突厥是唐朝最大快人心的一战 也是大唐崛起的热血一战 更是大唐皇帝被称为天可汗的开始( 二 )


泾州的守将是罗艺,太子李建成的铁杆,这时见主子遭了难,很可能只是象征性的抵抗了一下突厥兵 。于是劼利率军快速进入关中,屯兵于渭水之北,兵锋直指长安 。当时京城兵力空虚,长安为之戒严,人心惶惶 。太宗心里肯定在感叹:我太难了……这一次,是大唐最危险的时候,几乎到了灭亡的边缘 。都城一破,百姓遭殃,皇室与大臣被俘,刚建立不久的唐帝国,将比他的前任隋朝还惨 。
根据传统的记载,英明神武的太宗,玩了一出空城计:先派猛将尉迟恭率一支军队,攻击突厥军侧翼,打了一个小胜仗 。然后与长孙无忌、高士廉、房玄龄等六人出玄武门,来到渭水南岸 。面对北岸的十万突厥大军,太宗凛然不惧,泰然自若,在马上痛斥颉利不守盟约 。突厥见了大惊,纷纷下马跪拜……而太宗的背后不远处,旌旗招展,颉利怀疑有伏兵,于是退兵请和 。
这么容易就退兵了?不管你们信不信,我反正是不信 。见到太宗就惊得纷纷下马跪拜?突厥要是这么菜,就不会称霸东亚了;千里迢迢来,疑有伏兵就撤了?那颉利可汗就不会成为一代草原枭雄了 。就算担心有伏兵,难道不会先派一小股军队打一下试试看?真相或许是,太宗听从李靖“空府库”的计策,被迫送了大量财宝给突厥 。咱们知道,古代的北方游牧民族,打仗就是为了抢点财物,现在全部财宝都白送你了,还费劲打座空城干什么?就算颉利想打,各部落首领恐怕也不想打 。
于是颉利可汗与太宗在渭水便桥上,斩白马结盟,史称“便桥之盟” 。看着突厥铁骑撤走的背影,太宗李世民长舒了一口气,然后又捏紧了拳头:颉利,早晚有一天,我会擒住你,一雪今日之耻 。目睹了这一切的大唐将士们,也在心中憋了一口气:今日我大唐所受的屈辱,将来一定双倍奉还 。

唐朝攻灭东突厥是唐朝最大快人心的一战 也是大唐崛起的热血一战 更是大唐皇帝被称为天可汗的开始

文章插图
便桥之盟后的唐太宗,心态跟他的前辈——汉武帝极其相似 。汉朝从立国开始,一直被匈奴压着打,只能靠和亲换取和平 。到了汉武帝,国富兵强,忍无可忍,无需再忍,终于消灭北匈奴,一雪前耻 。唐太宗也一样,他太渴望一场胜利了,一场彻底的胜利 。在反击之前,要先磨刀 。赢得喘息之机的大唐君臣,一方面励精图治,发展经济,增强国力 。一方面,训练军队,培养能与突厥争锋的骑兵团,积极备战 。
东突厥方面,情势却刚好相反 。627年,臣属于突厥的薛延陀、拔野古等部落起兵反抗颉利统治;628年,由于突利未能镇压反叛部落,颉利将其囚禁并鞭笞 。被释放后,突利计划谋反,被颉利攻打,请求唐军援助 。太宗坐山观虎斗,突厥因内讧而实力大减 。629年,颉利可汗已经到了孤家寡人的地步 。只等了三年,大唐就等来了反击的时机,开始从战略防守转向战略进攻 。
那么,谁是唐太宗的“卫青霍去病”呢?答案是——大唐军神,李靖 。贞观三年八月,太宗诏命:大唐将士,兵分六路,北上剿灭东突厥 。兵部尚书、代国公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鄂国公尉迟敬德、折冲都尉苏定方为副将,率领中军向云中和马邑挺进;
并州都督、英国公李勣为通漠道行军总管,邹国公张公瑾、岷州都督高甑生为副将,由东路率主力直接进攻东突厥腹地;
霍国公、驸马柴绍为金河道行军总管,胡国公秦叔宝为副将,在西路顺黄河前进,与李靖、徐世勣遥相呼应,负责掩护左翼;礼部尚书、任城郡王李道宗为大同道行军总管,甘州刺史张宝相为副将,从灵州往西北挺进,以截断突厥的西逃路线;幽州都督卫孝节为恒安道行军总管,卢国公程知节为副总管,率军进驻燕云地区,防止突厥军队东逃;灵州大都督、驸马薛万彻为畅武道行军总管,左骁卫大将军樊国公段志玄为副总管,借道东北出击突厥后方,并监视和牵制突利可汗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