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之争刘邦项羽屠城?楚汉争霸的胜败在漕运?

垓下一战 , 刘邦全歼楚军 , 获得最后胜利 。项羽败亡后 , 楚地陆续平定 , 最后唯原项羽封地鲁不下 , 汉军乃以项羽头示鲁 , 鲁遂降 , 楚国至此全部平定 。
楚汉之争刘邦项羽曾一起“屠城”?
“屠城”是一种发泄 , 更是一种威慑 。但是 , “屠城”的残酷历来都受到人们的严厉抨击 。刘邦不仅在反秦之战中有“屠城”的记录 , 而且在诛杀项羽之后也曾经想“屠城”以泄愤 。项羽自杀之后 , 西楚诸地都向刘邦投降了 , 只有鲁地不降 。刘邦闻讯 , 最初想率天下大军屠灭鲁地(“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 , 但是 , 他后来却改变了态度 。刘邦对项羽从来都是一路追杀 , 决不留情;即使鸿沟议和项羽释放了太公与吕雉等人质 , 刘邦也不顾信义 , 撕毁协议 , 追杀项羽 。为什么鲁地为项羽坚守 , 刘邦却放过屠灭鲁地的初衷呢?原因其实非常简单:刘邦灭项之后 , 清醒地知道自己已经大功告成 , 就要成为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了 , 此时的刘邦已经在考虑“后项羽时代”的舆论主旋律了 。
项羽的败亡宣告了刘邦称帝的开始 , 面对这么一个新时代 , 在舆论宣传上提倡什么 , 是刘邦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刘邦经过慎重思考 , 深知自己必须提倡忠诚;只有忠诚 , 才能使刚刚建立的大汉王朝不再遭遇诸侯割据、天下分崩的惨祸 。要提倡忠诚 , 必须从我做起 , 从现在做起 。项羽最初被义帝封为鲁公 , 鲁地百姓为项羽坚守城池 , 正是忠诚于鲁公的表现 , 因此 , 刘邦不能让自己一时的冲动破坏了即将到来的新时代的主流舆论 。所以 , 楚地皆降 , 唯鲁不降引发的怒气 , 不能不服从于倡导忠诚的主流舆论 。
正是基于这种深谋远虑 , 刘邦放弃“屠城”泄愤之愿 , 以项羽的人头昭示鲁城父兄 , 鲁地百姓确信项羽已经死亡 , 才放弃抵抗 , 投降了刘邦 。刘邦也是一个普通人 , 他也有自己的七情六欲;因此 , 他愤怒之时也想“屠城” 。刘邦的高明在于他懂得用理智约束感情 。相比之下 , 项羽就显得非常不理智了 。项羽只图一时之快 , 只想一泄了之 。
楚汉争霸的胜败在漕运?
楚汉争雄的战火 , 是在彭城(今江苏徐州)点燃 , 蔓延到荥阳的 。彭城是楚霸王项羽的都城 。项羽定都于此 , 曾饱受非议 。秦并六国 , 后方极为稳固 , 可谓占尽地利 , 关中因此被认为是王者之地 。项羽占领关中时 , 有人劝他说 , 关中“阻山河四塞” , 土地肥饶 , 可定都于此成就霸业 。项羽见秦朝皇宫已被烧得残破不堪 , 又怀念故乡彭城 , 急于东归 , 就拒绝了这个建议 , 并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富贵不归故乡 , 如衣绣夜行 , 谁知之者!”听了项羽这话 , 那人顿时对他十分鄙夷 , 也说了句很有名的话:“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 , 果然 。”项王听闻此话 , 大怒 , “烹说者” 。
项羽定都彭城 , 并非全无道理 。此地交通四通八达 , 是著名的商业都会 。如果说荥阳是鸿沟的起点 , 彭城就是鸿沟数个终点之一 。彭城北边 , 获水与泗水汇流 , 其南边不远 , 睢水与泗水汇流 。获水、睢水都是鸿沟水系的重要水道 。彭城还处于泗水岸边 , 泗水也非常重要 , 其上游连着菏水、济水和著名的商业城市“陶” , 下游则连着江淮 。不管自荥阳、大梁、睢阳前往江淮 , 还是自陶前往江淮 , 都必须经过彭城 。项羽放弃地势险要的关中 , 选择四通八达的彭城 , “其中就有迁就经济方面的理由” , 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先生曾做出如此判断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