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品的功效 中医讲调味品可入药调理体质

调味品在生活中太常见了,我想应该每一家的厨房都是有的,那么对于调味品我们应该可入药调理体质我们有多少的了解了呢,其实是很多的调味品都是可以的,那么对于调味品入药调理体质有哪些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调味品的种类很多,对于调味品入药调理体质我们应该有一定的认识才行的,以下给大家介绍一下详细内容 。
中医讲调味品可入药调理体质
1、食盐
盐是非常重要的调味品,味咸,微辛,性寒,无毒 。主要成分为氯化钠,粗盐尚含少量杂质,如氯化钾、碳酸镁等,海盐中还有碘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润燥,止呕,消炎,通便,和脾胃,消宿食,助肾,坚筋、固齿,明目 。
由于其性寒,故寒体(迟冷质)及倦体(倦?质)者少食,且此二类人易见虚肿,故多忌咸 。现代人多食“厚味”,其中钠高而钾低,易致水钠滞留而肿,故西医嘱肾脏病患者忌盐 。高血压者应少盐,每日食盐量当控制在5克以下 。
近年来,临床上用食盐治疗疾病的报道不少,包括腹泻、中暑、风湿性关节炎、痔疮、牙痛、便秘、荨痳疹等 。民间验方用盐者则更是不胜枚举 。
2、糖
多为甘蔗、甜菜榨汁后加工而成 。进入人体后经消化而成葡萄糖,提供能量,多馀的可以转化成脂肪 。因此,不仅糖尿病者应少吃糖,肥胖者也应少吃 。
白砂糖味甘性凉,功能和中益脾,润肺生津 。
冰糖与白砂糖性同,润肺之功能尤胜,宜于肺燥、乾咳、便秘之热体(燥红质)者,而不宜于寒体者 。
赤砂糖味甘性温,是一种未经提炼的糖,含多种微量元素,产后恶露不下,腹痛,妇女血虚,月经不调,痛经者宜 。
饴糖功能与赤砂糖相同,脾胃有火而渴者误食后可致出血 。糖为留湿之品,湿体(腻滞质)者不宜吃糖 。
3、米醋
味酸苦,性温,无毒,醋入口时为酸性,但入身体后,经新陈代谢能使体液成硷性 。用之于菜餚烹调则可增加鲜味、甜味和香气 。对调配风味具有特殊的功能 。
醋用于医疗已有悠久的历史 。《本草纲目》称“大抵醋治诸疮肿积块,心腹疼痛、痰水血病,杀鱼肉菜及诸虫毒气,无非取其酸收之意,而又有散瘀解毒之功 。
故宜于瘀体(晦涩质)者 。现代医学也用之于防治流感、肝炎、菌痢、高血压、蛔虫症、食管癌、骨外伤、崩漏、鸡眼、带状疱疹、斑秃、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咽喉炎等 。虽然米醋药效颇多,但脾胃湿盛之湿体(腻滞质)者不能吃醋;筋脉拘挛、外感初起及胃十二指肠溃疡胃酸过高者当忌 。注意,除米醋外,其他醋都不入药 。
4、酱与酱油、面酱
味咸,性寒,无毒;豆酱、甜酱、面酱皆味咸甘 。功能除烦热,止脘腹胀满,杀百药及热汤火毒,除一切鱼、肉、菜蔬、蕈毒,并治蛇、虫、蜂、蝎子等毒,中和砒毒,调水服即解 。
5、油
食用油有动物油与植物油两种,是人体能量、脂肪酸、磷脂及胆固醇等营养要素的主要来源 。由于油的来源不同,故其性味一言难尽 。目前,城市人吃油过多,尤其是动物脂肪过多,为害不浅,它们是冠心病及中风的重要病根之一 。
大多数植物油不仅不含胆固醇,而且含有穀固醇、豆固醇等成分,可阻止胆固醇在消化道吸收 。笔者推荐麻油,它有轻泻作用,能治热体(燥红质)之便秘,增加红细胞容积,故对气血两虚之倦体颇为适宜,但便溏者应忌 。
6、豆豉
味苦性寒,为黑豆经蒸熟后再经发酵而成,《本草纲目》认为:“黑豆性平,作豉则温,既蒸煮,故能升能散 。得?则发汗,得盐则能吐,得酒则治风,得?则治痢,得蒜则止血,炒熟则又能止汗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