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前几日 , 机器人“狂魔”软银又开始了新动作 。
这次 , 软银将重心放在了公共卫生领域 , 4月份 , 软银宣布将策略性注资铠耀环境 , 交易完成后 , 软银机器人将拥有铠耀消毒业务约5%的股权 。 2020年是机器人从科技层面落地到现实生活的关键分水岭 , 无接触服务赫然改变了这个世界 , 也改变了某些行业的运气 。
机器人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 消毒、物流、协作……机甲战士守护地球的的剧情轮番突破次元壁 , 回看企业端 , 去年一年之内 , 仅中国服务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就暴涨78.92% , 达到10.5万家 , 融资113起 , 融资金额总计超过440亿人民币 。 这几年 , 软银的机器人帝国频现裂痕 , 赫赫有名的Pepper一度停产 。
时至今日 , 风再吹起 。 只是相比于从前 , 大批智能商用机器人落地已人满为患 , 就在2021年 , 全球服务机器人销售额达到146亿美元 , 年增长率达到32.2% , 创造了2016年以来的增长率峰值 。
乱拳打死老师傅 , 软银也有些急了 。
孙正义的“阿童木”还未诞生
软银在机器人领域的浓墨重彩总共有两笔 , 一笔是2015年 , Pepper正式开始面向市场销售 , 这个号称拥有“情感引擎”的机器人一度寄托了孙正义对阿童木的美好期待 , 儿时因为一部漫画 , 机器人梦便在孙正义的心里生根发芽 。
第二笔便是2017年 , 软银以9.21亿美元将波士顿动力收入麾下 。 只不过 , 这两项在外人看来足以睥睨机器人圈的大动作并没有完美地孵化出孙正义的阿童木 , 就商业化的角度而言 , 甚至可以说是折戟沉沙 。
Pepper叫好不叫座是不争的事实 。 据悉 , 从2015年前后推出以来 , 总共只生产2.7万台 , 由于销售价低于成本价 , 软银机器人一度亏损高达10亿美元 , 2017年3月底 , 公司还差点陷入资不抵债 。
目前 , 有传闻说Pepper已停产 , 更令人诧异的是 , 软银计划裁掉其机器人公司在法国的半数员工 。 而波士顿动力 , 更像是一个中看不中用的花瓶 , 最有名的四足机器人“Spot” , 截至2020年底仅售出约400台 , 最终软银还是将其转卖给了现代汽车 。
Pepper与Spot的商业化征程为何如此艰难?
坦白来讲 , 由于劳动力稀缺 , 社会严重老龄化 , 导致日本的机器人应用领域十分宽泛 , 金融、旅游、医疗护理业……行行催生出新的服务模式 。 以医疗为例 , 根据厚生劳动省的数据 , 2025年日本护理人员的供需缺口约为38万人 , 日本机器人市场预计2025年为490亿美元 , 2035年为910亿美元 。
市场看似庞大 , 而孙正义却迟迟没有成功的症结便在于此 。 事实上 , 放眼全球 , 机器人的渗透率都微不足道 , 摩根士丹利的报告显示 , 目前全球机器人渗透率仅为0.9% , 机器人占劳动力市场比例约为1% , 到2040年机器人渗透率或许能达到7%-18% 。
仅囿于本国市场 , 软银一时间很难找到全球客户群 。 另一方面 , Pepper所强调的情感引擎未必能引起人工智能的狂欢 , 碳基生物与硅基生物之间的伦理界限尽管有些杞人忧天 , 但涉及商业范畴 , 总有些许敏感 。
据悉 , 软银出售给企业的机器人产品基本都关闭了情感能力 。 值得注意的是 , 早在1999年 , 索尼就曾推出一款概念与Pepper相似的家庭陪伴机器狗AIBO , 但整整七年 , AIBO也只在全球售出15万台 , 结局与Pepper同病相怜 。
至于波士顿动力 , 一款售价接近50万人民币的机器人在当前市场陷入冷寂 , 实属意料之中 。 仿生机器人的研发是科技迷舍不下的朋克梦 , 但对于资本来讲 , 不成正比的投入与收益注定无法为这场终极游戏频频买单 。
相关经验推荐
- 芯片|芯片卖不出去?制裁华为的反效果出现,外媒:台积电正在“倒戈”
- 算法|Android四年丢了近8%的份额,是什么让用户“变心”
- |7英寸巨屏+60倍变焦,首销斩获“双冠军”,5999元真的贵吗?
- 芯片|广电完成“全国一网”后,广播电视会有什么“新”变化?
- 机器人|IPFS与Filecoin有什么关系?FIL币会涨价吗?
- 吸尘器|戴森“压力”来了!美的新式吸尘器“碾压”行业暴利,15000吸力太强大
- html5|国产“新爆款”,4nm+屏下镜头+165W,售价4799元起
- 平板电脑|“全能之王”,华为MateBookE首降优惠,平板电脑二合一的顶尖代表
- 华为|“买新不买旧”原则?不不不,华为花粉:还是旧机更香!
- CPU|让清洁地面变得更轻松,懒人必备-云鲸扫地机器人扫拖一体机J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