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混合办公首选轻薄本,华为MateBook的“三重变身”改变了什么?( 二 )


第一重 , 形态之变
混合办公带来的最直观的变化 , 就是人们可以不必100%出现在办公室等空间了 。 这种“不在场” , 使得越来越多的专业创作人群在家自建工作站 , 以便进行高效创作 。 学生群体在线上学习、网课 , 甚至毕业也开始走进日常 。 微软对其员工进行了调查 , 远程工作最常被提及的影响之一是因为不能直接去工位交流 , 视频会议数量增加 。
“不在场” , 会让人与人的连接被削弱 , 非语言信号很难被接受 , 有时候工作设备也会降级 , 这对于工作学习和团队协作都是不小的影响 。
提升效率 , 营造“在场感” , 足够宽广的大屏成为了必要条件 。
【华为|混合办公首选轻薄本,华为MateBook的“三重变身”改变了什么?】对于创作者来说 , 高质量的大屏才能满足创作需要;对于WFH群体来说 , 大屏带来的沉浸感能够拉近与同事的距离 , 线上一样可以无界沟通、头脑风暴 , 减少无法面对面交流造成的信息损失 。 对于学生党来说 , 大屏也能够更好地模拟课堂内学习、答辩、毕业的感觉 , 避免留下太多青春的遗憾 。

那么 , 大屏是不是只要组装一块更大的屏幕就可以了呢?从华为Matebook大屏本来看 , 并没有那么简单 。
首先 , 屏幕越大 , 成本越高 。 以华为MateBook 16s为例 , 它采用的3:2生产力屏幕 , 相比传统的15.6英寸笔记本 , 多出14% 显示面积 , 可以让屏幕在纵向上显示更多内容 , 更符合人眼从上往下的阅读习惯 , 操作空间更大 , 日常浏览、编辑的体验也更加高效 。 创意人士用来处理图像、音视频也有了更多的腾挪空间 , 更加自在随心 。 而这样的屏幕也比很多厂商16:9屏幕在成本上更高 。
其次 , 屏幕越大 , 越要考虑其他硬件的兼容性 。 华为MateBook 16s延续“四面微边框”的全面屏设计 , 屏占比高达90% , 上边框还放置了一颗2百万像素的超高清摄像头模组 , 展现出了华为在PC全面屏领域一贯的高水平设计能力 。 华为MateBook D 16则在实现了16寸大屏的同时 , 兼具15.6寸笔记本的轻巧机身 , 实现大屏、轻薄、性能的平衡 。
另外 , 屏幕变大 , 屏幕素质却不能打折 , 需要更高端、更高清晰度的显示屏幕 。 华为MateBook 16s采用莱茵认证的专业级色准笔记本屏幕 , 采用了自研3D Lut硬件级校色 , 平均ΔE<1的高色准 , 100%sRGB广色域 , 无论显示高清图片 , 还是播放视频 , 都能呈现栩栩如生的细节 , 还可以外接2台4K显示器 , 三屏联动 , 是设计师的理想屏幕 , 也进一步引领了高素质屏幕向大众化普及 。
通过大屏的形态之变 , 华为MateBook解决了混合办公时“不在场“的影响 , 同时又兼具远程办公的灵活性 。
第二重 , 交互之变
混合办公增强了便利性 , 但很多办公场景承载的功能却“不得不”在PC端进行 , 比如原本只需要走到工位上打个招呼 , 现在却不得不通过好几个软件打字、语音、视频来沟通 。 设备越来越多 , 操作越来越复杂 , 跨终端、跨软件带来的交互体验简直是“反人类” 。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索洛(Robert Solow)早在1987年就批评过 , 大量计算机程序无法相互交互 , 催生了大量的无用工作 , 没有给生产力带来净增长 , 这也被成为“索洛悖论” 。
很多在线协作软件、PC系统说是进行了升级适配 , 但本质都与传统PC的交互逻辑和操作方式大同小异 。 为了改变交互不变带来的生产力谜团 , 华为MateBook在交互上都进行了革命性的创新 , 推出了更符合万物智联时代的智慧办公体验 。
通过革命性的分布式技术 , 华为MateBook的超级终端 , 开启设备之间简单直观的连接与交互 。 每个设备都能互相成为对方的功能模块 , 能力互助 , 资源共享 , 用户根据需求可自由组合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