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东西问丨马场公彦:动漫如何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纽带?( 二 )


中新社|东西问丨马场公彦:动漫如何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纽带?
文章图片

2020年 , 《大闹天宫》综合原画展在上海中心亮相 。 中新社采访人员 汤彦俊摄
当前 , 中国动漫处在急速发展期 , 市场更加多元 , 一些新近作品受到日本观众欢迎 。 中国动画《天官赐福》已于2021年在日本播出 。 动画片《盗墓笔记》《一人之下》《罗小黑战记》的日语字幕版、配音版在日本也获得好评 。
一方面 , 中国动画受到美国好莱坞电影、日韩动画的影响 , 制作技术提高 , 行业人才日益丰富 , 另一方面也应继续从自身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汲取营养 。
中新社采访人员:我们注意到 , 以体育漫画为代表的不少日本作品反映社会发展进步 , 鼓舞人心 , 但同时一些作品也存在暴力、色情等情节 , 对青少年成长容易产生负面影响 , 您怎样看这个问题?
马场公彦:日本的少年漫画作品主要由体育类、搞笑类、超级英雄科幻类三种主题组成 , 其中体育漫画是日本的代表性漫画 。 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 , 体育漫画的题材逐渐从棒球、足球、篮球转变为摔跤、拳击、空手道等格斗竞技 , 题材和内容越来越广泛 , 从为团队胜利而自我牺牲的精神美化 , 转向追求胜者为王的竞技精神和英雄主义 。 比如 , 《周刊少年Jump》作为日本发行量最高的连载漫画杂志 , 以“友情、努力、胜利”为三原则 , 通过体育对三原则进行通俗易懂描绘 , 给读者带来了很多积极正面影响 。
但不容忽视的是 , 一些漫画确实存在暴力、色情等问题 。 我认为有两点主要原因:一是日本文学对性描写有着较宽容的传统 , 二是缺乏禁止此类漫画的法律手段 。 即便漫画中有反道德的描写 , 除非造成了名誉损失、个人信息泄露、对特定人物或团体的歧视助长等侵害 , 否则禁止的法律手段很少 。 一些学校制定了校规 , 禁止带此类漫画进入学校 。 还有地方自治体制定了条例 , 对其进行限制 。 这类漫画会给青少年成长带来不良影响 , 形成粗暴的人格 , 并可能引发犯罪 , 应当通过更有效手段予以杜绝 。
中新社采访人员:您认为动漫对中日人文交流能做出怎样的贡献 , 对两国未来动漫合作与交流有何期待?
马场公彦:在中国大学的日语专业 , 不少学生因喜欢日本动漫而有志从事日本研究 。 在我任教的北京大学中 , 一些学生参与了北京冬奥会日语口译工作 , 帮助搭建了中日两国沟通的桥梁 。 从这些方面讲 , 动漫已经为中日人文交流做出了很大贡献 。
中新社|东西问丨马场公彦:动漫如何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纽带?
文章图片

2019年6月 , “中国动漫日本行—从水墨中来”展览在日本大阪开幕 。 中新社采访人员 吕少威摄
未来 , 我认为应对漫画进行更加全面的研究 。 例如 , 为什么该漫画在日本很流行 , 它的魅力在哪?为何一些漫画在日本很流行 , 但在国外不流行?这些课题对文化研究十分重要 。
以全球化的眼光看 , 在很多国家 , 文化的影响力无法打破国境、民族、历史等因素的限制 。 应当超越简单的个人喜好层面 , 把漫画作为一种跨文化传播现象进行深度探求 , 希望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能成为出现这样变化的时间节点 , 中日两国应共同推动东方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
动漫是多人参与的集体艺术 , 中国有很多具备充足人力、资金和强大组织能力的公司 , 日本在动画制作方面有丰富经验和先进技术 , 两国应当加强联合制作 。 事实上 , 《不射之射》就是中日1988年联合拍摄的木偶动画片 , 由川本喜八郎亲自制作片中的木偶并担任导演 , 属于中日合作经典案例 。 我期待未来能有更多两国合作的优秀动漫作品诞生 , 也希望这些作品受到越来越多国家观众的喜爱 。 (完)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