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想用Kindle看书,该咋办?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果壳(ID:Guokr42) , 作者:直树桑 , 原文标题:《救命!我还想用Kindle看书 , 停运前要如何自救?》 , 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上周 , Kindle官方宣布 , 将在一年后(2023年6月30日)停止中国区Kindle电子书店的运营 , 文档服务等其他附属功能也会在两年后暂停 。
我十分难过 , 想写写个人和Kindle的故事 , 尝试列出Kindle退出中国对用户的影响 , 以及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
我2014年才接触到Kindle , 设备是KindlePaperwhite2 , 那是Kindle入华后发布的第一款电纸书 。 也是从这一代开始 , 我慢慢成为了Kindle的重度用户 , 持有Kindle超过10个 , 现在手上还有7个 。
我还想用Kindle看书,该咋办?
文章图片
我持有的Kindle丨作者提供
刚用Kindle那会儿 , 我经常在中文互联网翻阅各种使用方案 , 但总是没有让我满意的 , 要么都是陈旧信息的“复制粘贴” , 要么没有体系化表达 , 所以我干脆自己写起了教程 。 我用思维导图的形式 , 把“什么人适合买Kindle”和各种入门的、进阶的用法 , 串联成文 , 标题还有点挑衅 , 叫《你也许并不太懂Kindle》 。
让我意外的是 , 这篇文章在全网有上亿级的传播量——后来 , 我还出版了一份相关性的课程 , 以及一本相关的书 。
我还想用Kindle看书,该咋办?
文章图片
EInk是一种基于电泳技术的显示技术 , 没有像液晶屏刺眼的背光 , 对眼部刺激很小 , 显示效果也接近于纸质书 , 即使是带阅读灯的版本也是用前光的技术 , 没有背光那么刺眼 。 设备是超级笔记A5X丨作者提供
Kindle退出中国 , 是可预知的
最初 , Kindle开发团队更喜欢“Fiona”这个名字 , 并将它作为当时的产品代号 , 它取自科幻小说《钻石时代》 , 小说里的Fiona是主人公的女儿 , 她拥有一台存储了所有图书馆和人类知识的机器 。 但杰夫·贝佐斯决意选择“Kindle”这个名字——“点亮火焰” 。
在我看来 , Kindle中国的高光时刻在2017年前后 。 那时 , 官方还连续两年举办了“挚爱阅读”大会 , 在这个活动上 , 我看到了很多喜欢的作家和前辈 , 用户和社区的连接因此加深 。
2018年 , Kindle公布了其在中国区的傲人数据:阅读器在中国销量达数百万台 , 电子书销量近70万册 , 较2013年增长近10倍 。 我记得当时的官方宣传口径 , 都是类似于“Kindle中国的市场份额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电子书市场”这样的论调 。
但在此之后 , Kindle中国再没有公布过数据 。
在上周发给媒体的“闭店”邮件声明中 , 亚马逊表示退出并非因为政策因素 , 而是“定期评估全球业务做出的调整” 。
Kindle卖的不是设备 , 而是服务 , 设备的收入微乎其微 , 重要的是其结合出版、电商等元素的生态 。 这种生态的构建 , 在美国相对会容易一些 , 竞争压力也会小一些 。 Kindle的王牌之一KDP(KindleDirectPublishing , Kindle自助出版) , 在国内似乎走不通 。
在美国 , KDP帮作者绕过出版社 , 帮他们直接出版电子书 , 作者拿到了比传统出版商更高的分成 , 而亚马逊的线上书库也迅速扩充 。
值得一提的是 , 所有通过KDP出版的电子书 , 都包括在KindleUnlimited(KU)包月服务里 。 KU , 也就是亚马逊的电子书借阅服务 。 但因为KDP在国内的受限 , KU的附加值没有体现出来 。
而我们当下的情况是:创作者和平台方没办法直接合作 , 这导致大量多元化内容无法在亚马逊电子书库流通起来 。 加之国内近几年阅读器品牌林立 , 相关电子书店 , 诸如微信读书、得到、掌阅等 , 都各自构建了自己的硬件和内容生态 , 这些无疑都给Kindle在国内的道路雪上加霜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