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牡蛎生长环境要求 太平洋牡蛎的繁殖习性如何

【太平洋牡蛎生长环境要求 太平洋牡蛎的繁殖习性如何】太平洋牡蛎的性细胞在繁殖季节是分批成熟和排放的 , 因此繁殖期相当长 。它的性腺成熟、繁殖与水温、比重、潮汐关系较为密切 。太平洋牡蛎的性腺在水温16℃时开始形成 , 20℃逐渐增多 , 22℃-23℃时性腺成熟并开始排精产卵 。太平洋牡蛎初产时海水比重为1.016左右 , 未达到这个比重范围也开始大批量繁殖 。另外 , 太平洋牡蛎在海区大批量的繁殖活也开始大批量繁殖 。另外 , 太平洋牡蛎在海区大批量的繁殖活动多在大潮汐前1-2天或雨后 , 这主要是由于大潮期间水温、比重变化较大 , 对其排放精卵起着刺激诱导作用 。
确定太平洋牡蛎的繁殖期 , 除了观测海况变化外 , 还得仔细地进行亲贝性腺成熟度的观测 。性腺成熟度一般采用测定生殖腺指数的办法 , 即生殖腺重量与整个软体部分重量的百分比(生殖腺指数=生殖腺重量/软体重量×100%) 。
生殖腺指数的增减 , 可以反映出太平洋牡蛎的繁殖期 。当生殖腺指数的百分比逐渐增加 , 至45%左右时 , 则说明太平洋牡蛎的性腺已成熟 。
太平洋牡蛎的繁殖属卵生型 , 即以胚胎发生直到匍匐附着之前是在海水中过浮游生活 。繁殖时 , 亲贝把精卵排放于海水中 , 营体外受精 。受精卵在水温23℃、比重1.019-1.022的条件下 , 经4小时左右发育成球形 , 且周身密生短小纤毛开始转动 , 称囊胚期 。受精后Il小时30分左右 , 发育成担轮幼虫 。担轮幼虫开始分泌贝壳 , 待到两片贝壳披盖整个软体 , 口前纤毛带增生细胞 , 并相对前移呈盘状 , 其上丛生纤毛 , 称面盘幼虫 , 此时大约在受精后18小时出现 。随着幼虫发育 , 壳顶隆起 , 称壳顶幼虫 , 当壳长在280微米左右时 , 出现眼点后面盘开始萎缩 。这时在口与肛门之间的棒状足逐渐发达 , 遇到适宜的附着物便在物体上爬行 , 并分泌足丝附着 , 幼体附着l-2天 , 足萎缩消失 , 进入固着生活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