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所有的游戏主播都在玩哈利波特?”很多游戏用户发现|不看原著和电影的人,为什么也在玩哈利·波特?( 二 )


而在《哈利波特:魔法觉醒》中 , 除了使用卡牌的策略 , 还可以自行选择攻击时间 。 这种模式在增强战斗自由度的同时 , 也让玩家逃离了强行被打的挫败感 。
另一方面 , 它引入了“魔力充值进度条”和“走位”机制 。 玩家使用卡牌会有不同程度的魔力值消耗 , 这与即时性游戏里的“技能冷却时间”概念相似 。 初始获得五次移动机会 , 就可以用来躲避敌方攻击 。
这些改变使得游戏的操作性更强 , 对玩家的要求也更高 。 玩家汤圆对此有些无奈 , “有的时候PVP , 我刚刚移位 , 对方的技能就命中我了 , 他们老是能精准地预判我 。 明明只是卡牌游戏 , 却让我感觉到了技术上的差距有多大” 。
“为什么所有的游戏主播都在玩哈利波特?”很多游戏用户发现|不看原著和电影的人,为什么也在玩哈利·波特?
文章图片
图源:新浪微博@哈利波特魔法觉醒
在卡牌之上 , 还有多种玩法的融合 。
除了核心的战斗体系 , 《哈利波特:魔法觉醒》融合原著的设定整合了多种玩法:占卜课(你画我猜)、魔法史课(问答)、魁地奇(跑酷)、舞会(音游)、社团&学院活动(社交)等 。
甚至在霍格沃茨内还能进行世界探索 。 你可以喝下隐身药水偷偷去其它学院的休息室 , 可以和长廊上的壁画对话 , 可以到海格的小屋寻找拼图线索 , 可以到魁地奇场地上空练习飞行技巧 。
沉迷魁地奇的汤圆提出了自己的期望:“不久的将来 , 我或许会在里面见到剧本杀吧 。 ”
除了多种玩法的融合 , 在细节上下了功夫的《哈利波特:魔法觉醒》 , 让非哈迷也能有较好的游戏体验 。
功能简单易懂的卡牌 , 不受性别限制的舞会邀请 , 占卜课出题时给出的图例 , 在答题活动可以“抄队友的答案” , 卡牌熟练度(指用卡牌命中对手后获得的增值属性)达到一定程度还可以自行配音……这让在《哈利波特》门槛外的路人玩家 , 也能不受限地开始游戏 , 获得属于魔法师的独特体验 。
虽然赛场总有失利 , 有时甚至全员败北 , 也被原著粉丝调侃游戏麻瓜含量过高 , 但玩家们还是热情满满 。
成型的学院文化
“为什么所有的游戏主播都在玩哈利波特?”很多游戏用户发现|不看原著和电影的人,为什么也在玩哈利·波特?】组队做任务 , 欧皇日常晒卡 , 肝帝大佬分享攻略 , 社交达人狂刷梗图……在《哈利波特:魔法觉醒》里 , 人人都是你的同学 , 而不只是游戏玩家;在学院内 , 甚至还会产生强烈的学员荣誉感 。 进入游戏的瞬间 , 沉浸感便立刻产生 。
在霍格沃茨这所大型社区中 , 玩家赋予了学院更鲜明的本土文化 。 格兰芬多经常被斯内普的表情包刷屏;斯莱特林都是马尔福少爷的粉丝;拉文克劳在魔法史课上拿了满分 , 还在讨论考研英语;赫奇帕奇在魔法史课上回答马尔福是哈利波特的老公后 , 心无旁骛地回学院和小伙伴一起讨论今晚吃什么 。
这样的社交互动 , 看起来更符合MMORPG的定义:大型多人在线游戏 。 在玩法之上 , 玩家仿佛回到了校园 , 和同学们一起在魔法校园体验生活 。
开服当日 , #霍格沃茨各院公频都在聊什么#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第五 , 无数一夜晋升为魔法师的麻瓜贡献了1.5亿次的阅读量和2.2万次的讨论 。
背靠《哈利波特》 , 网易版霍格沃茨开服就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学院标签——
格兰芬多:社交牛逼症 。
拉文克劳:学霸考研党 。
赫奇帕奇:干饭人 。
斯莱特林:斯莱特0 , 以及不愿被代表的高贵直男直女 。
通过自选学院 , 《哈利波特:魔法觉醒》对用户以“社交达人”“学霸肝帝”“佛系干饭人”“氪金佬”进行了更细致划分 , 这让非哈迷也能很快地找到归属感 , 融入到游戏之中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