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壳|老外也为手机壳疯狂?从亏损几百万到年销上亿,她终于押对了( 二 )



陈欢宇和周游都没有做品牌的经验 , 他们有的只是一家供应链工厂 , 以及华强北等线下经销商的合作关系 , “现在想想 , 我们一开始是莽撞的 , 不成熟的” 。 陈欢宇回忆 , “当时只想着 , 我们有价格优势 , 能跟国内其他产品竞争 , 但是忽略了产品设计、品牌运营也是发展品牌的重中之重” 。



一开始 , 他们的品牌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 他们入驻了各个电商平台 , 销售自家工厂生产的手机壳 。

工厂直接面向消费市场 , 价格的确占了优势 , 但在2014年前后 , 国内手机壳市场的竞争已经相当激烈 。 iPhone 6面市 ,vivo、oppo等品牌席卷下沉市场 。 因为智能机的普及 , 手机壳这种配件产品 , 早已经不缺闯入者 。

陈欢宇的品牌一上线 , 便陷入了混战中 。 她的产品和价格都有优势 , 但她忽略了 , 消费者对手机壳最大的需求 , 是好看 。

“我们的设计 , 完全不能与市场上的大品牌PK 。 ”其实不仅仅是设计 , 没有运营品牌经验的周游和陈欢宇 , 也因为进入市场较晚 , 而不占优势 。



这样的结果往往是 , 工厂生产了一大批手机壳 , 不仅在线上的销售受阻 , 经销商卖不出去的货 , 也经常大批大批地退回来 。

4年时间过去了 , 品牌亏损了几百万元 , 还积压了几百万元的库存 。 积压的货 , 陈欢宇只能亏本甩卖 , 实在卖不动了 , 只能当垃圾处理 , “还要缴纳垃圾处理费” 。

创业起初几年 , 实在算不上顺利 , 当初满腔的激情几乎被浇灭 , 陈欢宇开始怀疑 , 自己真的适合创业吗?但怀疑的念头只能在脑子里一闪而过 , 她没有太多时间伤春悲秋 , 必须想办法挽救当下的局面 。

正轨
面对巨额的亏损和债务 , 周游想到了转型做外贸 , 他安慰陈欢宇:“亏了就亏了 , 重头再来 。 ”

做外贸 , 周游和陈欢宇其实也没有经验 , “纯粹蛮干” 。 他们一边在阿里巴巴国际站上等订单 , 一边满世界跑展会 , 2017年开始 , 两个人跑遍了美国、欧洲、香港等各地的展会 , 双肩包里装着样品 , 看到哪个展位有老外 , 就上前打招呼 , 推销自己的工厂和产品 。

他们的计划是 , 要发展国外品牌客户 , 做品牌代加工 。 可是 , 陈欢宇跑了一年 , 一个客户也没签下 。

创业频频受阻时 , 陈欢宇已接近40岁 , 为人妻 , 为人母 。 但她身上有股韧劲 , 肩上扛着压力 , 人就特别想成功 , 连续一年没有打开国外市场 , 她也没气馁 , “只想着要做下去” 。

2018年 , 陈欢宇终于签到了第一个客户 。 对方是法国人 , 拥有自己的品牌 , 他们出设计 , 陈欢宇的公司负责代工 。



久旱逢甘露后 , 订单源源不断地生长 。 让陈欢宇印象深刻的是一个美国人 , 在香港的展会上 , 这个美国人极不起眼 , 名片上也没有印任何品牌和网站信息 , “看起来什么都不懂 , 拿着本子跑过来 , 问了很多非常基础、细致的问题” 。

陈欢宇觉得奇怪 , 他为什么问这么多问题?但她没多想 , 一一作答 。

几天后 , 美国人给陈欢宇发了封长长的邮件 , 让陈欢宇报价 , 说自己每年对手机壳的需求量是50万个 。 陈欢宇有点怀疑 , 但也正常地报价了 。

两个人邮件往来了一段时间后 , 美国客户带着老父亲来到中国看厂 。 陈欢宇得知 , 他们到厂里的那天 , 正好是客户父亲的生日 , 同时也是周游的生日 。 于是 , 陈欢宇买了两个蛋糕 , 给美国客户准备了一个惊喜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