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器|「观点」课400%重税倒逼手机厂使用国产芯片?国产替代之路急不得

显示器|「观点」课400%重税倒逼手机厂使用国产芯片?国产替代之路急不得

文章图片

显示器|「观点」课400%重税倒逼手机厂使用国产芯片?国产替代之路急不得

半导体国产替代这件事 , 急不得 。
日前 , 美国国会通过的《芯片与科技法》引发全球关注 。 这份法案虽然打着重塑美国芯片制造能力旗号 , 但实则是在对我国半导体产业发起的新一轮围堵 。 依据该法案 , 美国政府接下来除将拿出520亿美元用来补贴那些赴美建厂的企业外 , 还会限制相关企业赴华建厂 , 并对中国芯片出口施加限制 。
在外界看来 , 美国所谓的芯片法案明显有悖于市场发展规律 , 法案最终能否见效也有待后续考察 。 然而 , 对于中国半导体产业来说 , 法案进一步阻碍产业发展却也是事实 。
因此 , 为了应对美国芯片法案造成的不利影响 , 国内近期再度掀起了关于半导体国产化的讨论 。 不过 , 舆论场中各种声音并非都有参考价值 , 其中的部分声音甚至陷入了与美国芯片法案一样的思考 。

近日 , 有学者表示可以通过课税的方式倒逼手机厂商使用国产芯片 。 提出凡是在国内市场销售的手机 , 使用国产芯片比例必须达到30% 。 如果没有达到该比例要求 , 就对其课以重税 , 最高达到400% 。 该学者表示 , 这样做可以推动国产芯片在市场的推广 。
不过 , 从某种意义上讲 , 这位学者的征税提议同美国政府出台的芯片法案其实并无二致 。 两者本质上都是借助行政力量的贸易保护措施 , 均违背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市场规律 。 而且 , 对手机芯片课税的方式是否真的有助于国产芯片产业发展?毕竟手机厂商额外增加的成本也会向消费者转嫁 , 进一步遮蔽市场的真实价格 , 影响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 。
试想一下 , 如果最优质的资源因为法案或课税等障碍最终无法最佳配置 , 那么这样的市场经济还能称得上高效吗 , 还有助于企业成长和创造财富吗?
从产业发展角度看 , 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固然离不开政策扶持 , 然而扶持政策却也应该遵循市场规律 。
受到芯片“卡脖子”难题的掣肘 , 我国对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也愈发重视 。
2014年 , 我们成立了用于推动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国产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基金”) , 希望通过市场化运作的大基金为国产半导体企业发展提供了资金 。 近年来 , 随着小米、OPPO等行业巨头纷纷宣布自研芯片 , 我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力量也得以壮大 。
资料显示 , 我国已连续两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市场 。 其中 , 2021年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市场的规模为296.2亿元 , 同比增速达58.22% 。 同期 , 中国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也超过了百亿美元 , 达到了119.3亿美元 , 同比增速高达21.9% , 远超日韩同期增速 , 位居世界前列 。

不过 , 快速增长依旧没有改变我国半导体依赖国外进口的现状 。 数据显示 , 2021年我国半导体的进口额高为4623亿美元 , 出口金额为2026亿美元 , 贸易逆差高达2788亿元 , 逆差额较上年同期增长近20% 。 换句话讲 , 中国半导体的国产化替代之路依然道阻且长 。 那么 , 我国半导体国产化替代又该如何在围堵下快速发展呢?
具体来看 , 作为一项全球化的精密产业 , 半导体产业链的建立 , 既离不开产业政策的扶持 , 也离不开市场配置的协调 。 当前我们追寻的半导体国产化替代 , 同样也需要围绕上述两方面展开 。
此外 , 我国在制定半导体产业扶持政策时 , 务必要遵循市场发展规律 。 我们如果制定了同美国一样明显有悖于市场规律的政策 , 不仅会影响国产半导体市场的高效市场 , 也会令许多企业踏上千方百计钻政策红利发展的歧途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