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神榜|杨戬和沉香,舅甥俩一起追光?( 三 )


需要被直接感知到的内容 , 值得更显性呈现的逻辑隐匿在后 , 前台呈现的就是不够明确的主次以及不够连贯的叙事 。
再者 , 角色之间的联系也可以更细致地去雕塑 。 比如豆瓣有一条高赞短评: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

图源:豆瓣
尽管是在玩梗 , 但一个问题显然客观存在 , 那就是二舅怎么就治好了沉香的精神内耗?
两人的关系经过了多次的转变 , 但在舅甥关系浮出水面以后 , 除了杨戬带着沉香穿梭山林间传授自己的九转玄功外 , 并不能看出两人之间的互动如何塑造联系 。 这一点很像《哪吒》中李云翔和哪吒元神几乎「零沟通」但达成共识的部分 , 角色之间的羁绊应该伴随剧情推进而变得立体 , 否则就会因太过单薄支撑不了厚重的「情」 。

宏大的世界观构建 , 多元的角色配置 , 是神话改编的基本盘 。 当选择太多时 , 拼凑讲不出好故事 。 调动配角、细节去服务于剧情的发展需要技巧 , 如何取舍是其中的关键 。
简单与复杂之间的天秤 , 要掌握好平衡 。
追光的下一步 , 何去何从?「一为迁客去长沙 , 西望长安不见家 。 黄鹤楼中吹玉笛 , 江城五月落梅花 。 」

《杨戬》的话题度估计还要维持一阵 , 但追光已经将新系列作品的预告释放出来了 。 《长安三万里》属于追光动画的新系列 , 将以李白为主角 。 在官宣的预告片里 , 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是灯火通明的黄鹤楼 , 一只酒葫芦在月色下荡漾 。 花瓣落下 , 诗意满满 。
画面越是精美 , 每一帧的氛围越是摄人心魂 , 聚焦在追光身上的眼光就会越严苛 。 不只是《长安三万里》 , 而是追光永远的「下一部」 。
追光如果想追到国产动画成人市场的光 , 已经不能在讲故事的能力上止步不前了 。 要是被期待的突破迟迟不能实现 , 对于追光来说会变成难以纠偏的刻板标签 , 对于市场来说 , 会疲倦 。
去思考关于成人向动画和低幼向动画的差别 , 最实质的不是放出《白蛇》里小白与许宣的缠绵场景 , 不是让女性角色越来越妖娆 , 是在全新构建的世界观下让成人去听懂一则故事 。

孩子们没看懂也可以很开心 , 成年人没看懂只会产生疑惑 。
对于追光而言 , 在美术特效方面的优势显而易见 。 将中国传统美学与朋克、废土等风格进行融合是大胆地尝试 , 包括多元化BGM的运用在《杨戬》中也得到实践 。 「音」与「视」的水准无疑会在追光的创意打磨中得到稳步提升 。
而内容方面 , 追光选择的「新神话、新传说、新文化」三条产品线方向本身就背靠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 , 不管是已经上映的四部还是将在2023年亮相的《长安三万里》 , 都不是凭空地想象 。 对于编剧来说不是 , 对于观众来说也不是 。 于是问题就在于「解构」之后 , 如何得到一部好的「重构」作品 , 至少是完整、流畅的作品 。
将视野放到更宏观的层面上 , 这也不仅仅是追光需要思考的命题 。 在国产动画领域里 , 对于中国传统IP的开发还有霍尔果斯彩条屋系的一支力量 , 作品包括《姜子牙》《哪吒之魔童降世》等等 。 传统的神话传说也好 , 杂说野史也罢 , 都是国产动画可以参考甚至动用的原始素材 。 如果原故事的传唱度越高 , 开发的风险性就越可预测 。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封神榜」与「西游记」永远是炙手可热的题材 , 也最容易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 。 从共性来看 , 观众对其的期待不外乎包括两点 , 一是保留的部分是否契合预设 , 二是改编的部分是否超出预期 。 这两点实际上也是国产动画制作时需要注意的「边界」 , 一个是内核基点 , 一个是创新叙事 。 如果这两个部分存在不足 , 无论多高阶的感官享受都会大打折扣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