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光南|国士无双,虽败犹荣的倪光南院士

倪光南|国士无双,虽败犹荣的倪光南院士

文章图片

【倪光南|国士无双,虽败犹荣的倪光南院士】倪光南|国士无双,虽败犹荣的倪光南院士

文章图片

倪光南|国士无双,虽败犹荣的倪光南院士

文章图片

倪光南|国士无双,虽败犹荣的倪光南院士

文章图片

倪光南|国士无双,虽败犹荣的倪光南院士

文章图片

倪光南|国士无双,虽败犹荣的倪光南院士


1995年6月30日上午 , 北京中关村科学院南路10号、联想本部六楼的会议室里 , 倪光南和柳传志分坐第一排的两边 。 联想中层以上干部200多人正襟危坐 ,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 没人打破眼前的安静 。
会上 , 先是时任中科院院长的周光召派李致洁宣读了中国科学院的调查结论 , 然后联想集团公司董事长曾茂朝宣读了编号为“联董字(95)001”的董事会决定:鉴于联想集团公司总裁柳传志向董事会提出不再提名倪光南同志担任联想集团公司总工程师职务的报告 , 经董事会研究 , 同意免去倪光南同志联想集团公司总工程师职务 。
柳传志从口袋中掏出4页A4打印纸 , 讲述了自己和倪光南的过去 , 声泪俱下……作为回复 , 倪光南发言时异常镇定 , 没有准备讲稿:“我这次因为免去了行政职务 , 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做一些研究工作 。 这可能对自己还要认真适应改变的环境做一些事情 。 ”
倪光南是谁?
1939年8月1日 , 正值中国民族饱受欺凌的年代 , 倪光南生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 , “从小逃难的经历 , 是我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 它让我明白 , 国家应该富强起来 , 才不会受人家的欺负 。 ”

1956年9月 , 倪光南考入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无线电系 。 1961年7月 , 倪光南以5年全5分的成绩大学毕业 , 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工作 。 中科院计算所是1958年国家根据当时的科技发展规划 , 在华罗庚等老一辈科学家的支持下兴建起的 。
60年代 , 中国的计算机水平并不算落后 , 当时也只有美国、英国、前苏联、法国和中国等几个大国能够自主设计、制造计算机 。 倪光南一进计算所就参与了吴几康先生主持的119机研制项目 。 119机足有一个篮球场那么大 , 据倪光南回忆“当时119计算机内存是2.4万颗小磁芯 , 每一刻都要人工穿上4根线 , 内存只有24k , 运算速度是5万次/秒 。 ”倪光南跟着前辈一干就是四年 , 119机不但被他们搞成功了 , 还为“两弹一星”工程立下汗马功劳 。

到了1968年 , 晶体管取代电子管 , 成为计算机制造新方向 。 由于历史原因 , 中国无法再从苏联老大哥那获取帮助 , 同时西方国家也对中国开始进行技术封锁 。 中国科技工作者只得迎难而上 , 但有个问题比造晶体管更难 , 那就是计算机汉化 。 二进制编码运行的计算机 , 并不能显示、输入和存储复杂的汉字 。 怎么办?美国IBM公司曾先后投入6500万美元研发 , 还是投入打了水漂 。 当时汉字输入技术有两个方向 , 一个是拼音输入 , 另一个是手写输入 。 因为不知道哪一个技术会先突破 , 所以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全都在研究攻关 。
倪光南先是在717型计算机上 , 研制出能够显示256个汉字的显示器 , 紧接又参与了“SK-1光笔图形显示器”的研制 。 1974年 , 倪光南在计算所阶梯教室作的学术报告中首次提出了联想输入方法 , 即输入一个汉字 , 计算机便会提供一串的联想词供人选择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