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光南|他被叫“最窝囊科学家”,拒绝外国高薪投身联想,如今晚景凄凉

倪光南|他被叫“最窝囊科学家”,拒绝外国高薪投身联想,如今晚景凄凉

文章图片

倪光南|他被叫“最窝囊科学家”,拒绝外国高薪投身联想,如今晚景凄凉

文章图片



文 | 华商韬略 周蓉
在中国各项科技遭外国断供引发热议之时 , 一个人 , 一段故事被广泛提起 。
很多人评价他是唐吉坷德 , 一个人与对自主技术麻木的风车斗争 。 两次参与创业 , 却都没落什么好下场 。
但如果没有他 , 可能没有如今的联想集团 , 也没有联想式的输入法 。
他就是中国首批中科院院士——倪光南 。

注:图片来自倪光南采访视频
1961年 , 倪光南被分到中科院计算机所工作 , 成为了国内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研发团队的一员 。
在一穷二白 , 设备缺乏的情况下 , 他们用4年时间 , 研发出一个篮球场大小的119型计算机 。
119型计算机不仅追平当时国际领先水平的计算机 , 更关键的是为“两弹一星”工程提供了巨大支持 。
国内计算机研究有了突破 , 国外计算机发展更是迅猛 。
然而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当时的计算机与汉字之间有着一条巨大的鸿沟——计算机用的是ASCII码 , 不能输入中文 。
但如果计算机不能成功输入中文 , 就很难实现大众化 。 针对这个难题 , 倪光南等人耗费了16年的心血 。
1975年 , “联想式汉字输入法”终于诞生 。 这下不仅解决了电脑打不了汉字的难题 , 还实现了联想式输入 , 只要打一个汉字 , 计算机就可以提供多个联想词 。
在中国工程院评选的20世纪中国重大工程成就中 , “汉字信息处理与印刷革命”仅于“两弹一星” 。

注:汉卡
优秀的人才总会获得他人的青睐 。 1984年 , 中科院成立了一家公司 , 也就是联想集团的前身 。
包括柳传志在内的三位创始人一致认为应该把倪光南拉过来 , 他在计算机领域的造诣当时少有人及 。
倪光南也没有让他们失望 , 加入联想集团后 , 很快便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做出了联想式汉卡 , 在电脑插上汉卡后 , 便可以使用“联想式输入法” 。
在当时的市场上 , 联想式汉卡不仅是垄断性产品 , 还是稀缺性产品 。 这两个性质也注定汉卡的成绩不会平凡 。
到了1987年 , 汉卡的产值就已经逼近1亿元 。 汉卡的成功即帮助联想集团实现了资本积累 , 也让联想从中关村的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 。
如果故事照此发展 , 联想集团似乎前景无限好 。 然而 , 企业家与科学家的考量终究是不一样的 , 倪光南关心的永远是技术突破 , 而其他企业的决策者更关心的则是经济效益 。
在那场“倪柳之争”中 , 倪光南败了 。 1995年 , 倪光南被联想解除了所有职务 。
离开联想后选择了中芯微的李德磊 。 缺钱 , 他去拉投资;缺人 , 他去找老相识 , 一路庇佑中芯微发展的倪光南没有拿过一分钱 。
2001年 , 中国第一块嵌入式芯片“方舟1号”诞生 , 倪光南也正式加入中芯微 。
本以为这次倪光南的“芯片梦”要实现了 , 然而现实又没有让他得偿所愿 。
当时李德磊将目光全部锁定在政府采购上 , 拒绝给其他客户提供芯片支持 , 即使是倪光南亲自拉来的 。
不到一年时间 , 倪光南第二次参与创业就以失败告终 。
离开方舟之后的倪光南备受打击 , 他或许是在痛心两度无人理会他坚持自研芯片的苦心 , 也

相关经验推荐